一般而言,信守基本道德規範者眾,而敢於在抗衡曆史、人生逆潮、逆境中,展示正是後者的一員,這也是他一生的精粹。
我們國家與民族,曾因極左政治,付出了何等慘重的生命與靈魂的代價,而且是最不人道最原始的殘忍踐踏與肆意宰割。從而培植了民族與人性“明哲保身”,“各人自掃門前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中庸之道”這樣一些懦弱的品質。
客觀地評論,莊老在中國當代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並不顯赫,從未握有生殺予奪、一言九鼎的權力柄杖,而世事滄桑、人心變幻非但沒有使他喪失或隻有在順潮、順境中才顯露的良知與直率,初始隻是同情心、正義感,後來則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感,不畏“強權”的神聖捍衛。終至義無反顧“幹政”,以“匡正濟世”為己任。
南方革命的一個重要曆史人物方方,當組織上尚未對他作出明確甄別時,莊老居然“上書”,居然在公眾場合慷慨陳辭,呼籲為方方“平反昭雪,恢複名譽”。
不僅一個方方,還有後來在多次政治運動中身陷囹圄的戰時戰友和優秀人才及其後代,莊老為之四出“活動”,奔走呼號,超越常規、超越能限,充當起“保護神”角色。
許多與莊老共過事的人,都會說及莊老特別“念舊”,特別珍惜“友情”,特別重“信義”,這是他終生如一的一個重要品格。較之那些在逆潮、逆境中政治、道德、人格的背叛者,莊老不知要高尚、高貴多少倍。
傳記關於莊老反對在香港中資機構內部開展文化大革命、反對在僑眷中開展階級鬥爭擴大化和過火行為、反對對華僑港澳同胞的非禮遇甚至敵視的對待、反擊關於設置經濟特區的“殖民地”論及“租界”論,以及公然宣稱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對不合法例投棄權票(那還是改革開放初期!)等章節或細節的描寫,言之鑿鑿,情之昭昭,行之亭亭,令讀者淋漓痛快。莊老超越流俗、敢開頂風船的巨大勇氣,正是他崇高人格力量的傲然再現。甚至連烙上特定年代印記的“謹慎”、“沉默”的性格側麵,也成了莊老以合法身份進行自我合理保護和保護被迫害者的一個掩蔽武器,從而贏得了更多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莊老對自己家族在政治運動中曆經的沉重磨難,則表現出超乎尋常的寬容和忍讓。對自己和親人從基本生活要求開始的近乎“清教徒”式的嚴加管束和苛求,生活在今天現實的人們也許難予置信,但這實實在在是莊老當時當地的生存事實。
如果說,“有容乃大”是莊老“人格力量”的哲學倫理依據,“清正、清貧、清廉、清寡”則是莊老“人格力量”的堅實內涵。莊老德高行正,世人由衷地肅然起敬。
孫中山先生說:“華僑為革命之母”。我們說:華僑與港澳同胞是開啟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大門的一把金鑰匙。尤其是改革開放時期,華僑與港澳同胞的人心背向和巨大財力後盾,是中國政府取信於華僑乃至世界必須經受的一個嚴峻考驗。正是在僑務與統戰並嫁接於經濟工作的這個旋轉大舞台上,莊老成為一名卓越的“和平使者”、“友誼使者”、“外交使者”。是中國政府溝通海內外的一座堅挺的橋梁,一個閃亮的通道。莊老作為一位僑領,在華僑與香港社會,擁有很大的影響力與凝聚力,有高尚的品行與道德信譽。正是他的苦口婆心、穿針引線、尋根同化、政策導引……冰釋了多少前嫌,化解了多少恩怨,訂正了多少訛傳,喚起了多少熱忱,令遊子的心得以認同與回歸。
《莊世平傳》在抒寫莊老漂泊跋涉的人生輝煌時,還用較重筆墨揮就了莊老教育與經濟思想的絢麗彩虹。不能說莊老先知先覺,但他的教育與經濟特別是國際金融思想與實踐,的確是在有意無意叛離經驗主義、教條主義、官僚主義、僵固守律、極左思潮的衝突與鬥爭中閃耀光澤的。在極其複雜的國際與香港社會背景下,莊老的政策性、策略性、前瞻性,尤善“在厄運中捕捉勝機”,更使他與同時代許多人相比,駕馭複雜與困難局麵的能力高出一籌。當代中國人經受過千辛萬苦和無數艱難曲折,直至血與火的代價,才基本認同了一個普遍真理:教育落後,科技落後,經濟落後,就要挨打。
莊老的一生,雄渾熱烈,又機敏冷靜。莊世平的名字,卓爾不群,照亮時代,具有一個國家的意義。“有他在,事業不死!”這是一位曾與莊老共過事的領導人給予的評價。莊老的人格精神和道德風範將長留世間,莊老的事業將代代延續。在1994年12月北京、1995年1月廣東省汕頭市關於《莊世平傳》的研討座談會上,與會者衷心祝願莊老順利跨進二十一世紀,而今,這一良願得以實現,今天,在這裏,再一次真誠祝願莊老健康長壽,百歲壽辰之日,我們再相聚。
再冒昧地說一點遺憾。莊老的夫人林影平,是典型的識大體、明事理而又極溫順賢淑的中國古典女性形象。她為丈夫和丈夫的事業,犧牲得太多太多,而作為一個女性、一個妻子、一個母親,得到的則少而又少。《莊世平傳》對此寫得“簡約”,雖然在“簡約”中仍無法掩蓋林影平折射的“審美”光亮,但畢竟可以寫得更豐滿些,著墨更相得益彰些,可讀性也會更強些。
此外,廖琪出版的長篇小說新作《燃情經曆》是一部現實性的作品,是一部反映現實尖銳矛盾的現實性作品,是一部在潮汕文化中感悟人生與曆史的現實性作品。現實性與時代性是廣東當代文學的一個重要品格。廣東作家較之許多其他地域的作家,更願意將自己的目光和注意力投向現實生活的進程本身,從現實的變動中探索新的生存方式和新的精神觀念。雖然並非每一部作品都那麼成熟,但較之不少蠅營狗苟的作品,較之不少無關痛癢的作品,這種創作價值取向還是可貴的。在充分發揮每個作家自身創造性、天才性和個性之外,凡是堅持現實性與時代性創作方麵有理想與抱負的作家,首先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尋找思想與藝術上的重大突破,相信反映現實生活革命性曆史性進步與文明的作品,也一定能誕生精品之作和大作品,這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