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單純地感受身邊現實
《中國式燃燒》以愛情為核心展開對市場中國日常生活的發現,從日常生活表象到日常生活深層,從敘事中心到敘事邊緣,從最平庸的日常謀生活動,到在作品中被極度崇尚的愛情活動,既個別又具體的短信交流使人們可以對這些生活情景進行細膩的品味。其中層層疊疊的細微現象構成了一個整體性事件,不斷流動的短信,既像一條斬不斷的情感河流,又構成一個整體性故事,其中人物活動像河流中不時顯現的漂流物引人注意。
在市場中國,有些小說與現實的生活世界有段距離,許多情戀小說所建立的閱讀並不是現實的生活世界,而隻是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常常隻為敘事本身而寫作,生活隻是在這樣的故事中被演繹,而不是被創造和發現。盡管故事可能令人讚歎,但仍使人感覺到這不過是個故事,這樣的敘事不但與現實隔開,而且可能扭曲現實,在市場中國的文學寫作中,為了能獲取閱讀效果,這樣的敘事已經不少。
在《中國式燃燒》中,故事並不曲折也不奇異,但卻能讓人們自然地貼近和感受現實中的深度生存,讓人們從主人公的短信交流中自然地感受到一種常常被普遍遺忘的生活,激發人們去重視隱藏在生活現實之中的另一種生活。
在市場中國的婚戀寫作中,我們常常見到相互的傷害、折磨、曲解、痛苦,在愛情的掩護下,這些寫作不但重複著類似的趣味,而且展示喧囂放縱中的蒼白人生。而《中國式燃燒》中的愛情卻很平靜,很單純,使他們不得已分開也很平靜單純,這使敘事能在單純平靜中對他們的戀情進行細微精致的描寫,既有激情的詩意表達,又有冷靜的理性思考,比如說,在男主人公對女主人公應對現實的指導中、在雙方的情感交流中,有很多睿智的、機敏的、成熟的對人生與社會的思考。這種單純和平靜的戀情沒有爭鬥吵鬧,所以,主人公與各自的配偶的爭鬥沒有出現。
《中國式燃燒》的基本特點之一是故事的單純性:兩個人之間的戀情是唯一的故事,不涉及更多的人,同時,兩個主人公的愛情不是他們各自的一部分愛情,而是他們的全部愛情,他們也不是相互糾結的多角戀情的幾個人物之一,而是唯一人物,他們僅僅是他們兩個人的戀情的主角,而不是其他戀情的人物。在此之前,人們習慣於以華麗的敘事方式去描述一些令人驚奇的情感糾纏,沒有什麼作品嚐試著在一個單純的故事以如此細致的筆觸去描寫市場中國的情戀。
《中國式燃燒》裏的全部情節都由人物對感情的直接反應組成,除了倆人的感情交流沒有其他枝節,作品隻是敘述愛情的發生、發展,具有一種自然延續的魅力和優雅的感受,敘事單純集中於兩個人的愛情交流而不涉及其他內容,使敘事具有了難度,但這讓故事有在生活中展開的感受,這不同於為讓故事進行下去而編織生活的作品,讀一些情愛小說能明顯地感受到僅僅是一種故事,而《中國式燃燒》讓人感受到身邊的現實世界。
手機短信的特點不僅是記錄,而且是交流和溝通,但日記受限於一種單向的記錄。但這仍然有日記式的心理特征,仍然有強烈的心理敘事特點,日記敘事和心理敘事都在短信形式中發生延伸和變化,這兩方麵體現了現代生活情趣和內容,一方麵體現了個人空間的獨特體驗,比如主人公可以對對方的短信反複品味,可以及時回複,也可以延後回複,這既出於敘事需要,又出於主人公生活情狀發,不但適應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感受,而且增加了戲劇對話效果、抒情內容和哲理思考。
這種形式讓敘事空間更加獨立也更加含蓄,似乎可以用短信無限延伸這個空間,以至這種延伸可以更加容易地進入現實空間,讓人們在與主人公生活貼得很近的愛情的延伸中,進入社會與人性諸多層麵,包括對美好與醜惡的認識,就像小說第四章標題所揭示的那樣:“深重陰影”。[3]文學評論·怎樣愛其實是怎樣生存怎樣愛其實是怎樣生存徐肖楠將高貴從壓抑中解放出來
有意義的文學敘事,都會嚐試建立一個想象的生活世界,以重新觀看現成的生活世界。《中國式燃燒》的視角,是從一種將高貴從壓抑中解放出來的美學立場延伸出來,嚐試建立一種愛情中的高貴感受、一種生命中的靈魂感受,並由此去觀看生活世界,不論其敘事形式還是現實表現,都表達一種詩性生存的思考。
這部小說從一開始就是兩種敘事質地的混合體:現實化的生活現場和精神化的詩性生活交融在一起,兩種敘事質地形成了敘事想象的細密空間,從浪漫飛翔的愛情描寫中帶給人們一個俯瞰世界的視角,並由此來發現現實。其對現實的精確描述、擬真的人物表現、夢幻的情景、烏托邦的氣息都與一種愛情中的高貴精神融合在一起,顯示了激情化思考、哲理式抒情與短信體對話共同組合的高雅風格。
作者以這部小說重新複活自己的經曆和感受,這種複活隻有通過特有的藝術經驗才能完成。謝望新是一個精於文學藝術的文人雅士,他是1980—1990年代廣東最出色的批評家之一,同時又寫得一手好散文。《中國式燃燒》追求一種高雅、精致、細膩、含蓄的風格,同時也表明他清楚地認識到了他所麵臨的現實情境與文學狀態:現成的情戀寫作似乎已經應有盡有了,但他根據自己的經曆、經驗和思考發揮著自己的創造力,追尋一種高雅的文學理想而寫出這樣一部關於情戀的作品。
這些經曆、經驗、思考、創造力以及理想主義,就產生了這部手機短信日記體長篇小說。這場愛情的短信交流以及主人公的行為中,滲透了各種與現實緊密相連的思想、價值、情感、文化,這使這場愛情既作為一種生存,又作為一種寫作、一種文化而存在,它直觀地反映時尚文化與經典價值之間的關係,於是,這場愛情的命運,既成為一種獨特的寫作現象,又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現象。
在中國當代文學中,這是第一次出現以這樣的手機短信日記形式展開長篇敘事,對於進入二十一世紀而手機遍及中國社會這個曆史時期,它既反映了人們新的生活方式、興趣和內容,又在一定程度上對新敘事形式的可能展開了探索。也許,對時代來說,這部小說特殊地標誌了人們在這個時代的某種生活風格,如果說,這部小說發現了一些新東西,並不過分,這些新東西其實是經典文學趣味的新表現。
這可能是一些人不太習慣的作品,晚生的年輕人認為這不是他們的短信風格和內容;而沿著傳統閱讀文學的慣性,它又不是一部引人入勝、波瀾起伏的情節性作品。主人公所經曆的,隻是一段情感生活和這段日常生活中的見聞,似乎隻是一段段、一層層日常現象和身邊瑣事,但如果從這三十萬字尋找到其中重要的主題成分,尋找到它與現實的聯係,尋找到它與其他寫作的不同,那就另有一番含義、另是一種“風景這邊獨好”。
這部小說所麵對現實世界的立場,或者說,這部小說切入日常生活的敘事立場,是從日常生活所具有的崇高品質出發,表達了生命的高貴和敬畏:“幸福不是沒有痛苦,而是高貴的痛苦。”(《中國式燃燒》P149)如果男女主人公不追求超越自己,便沒有這場愛情。這場愛情的核心是追求尊嚴、自由、高貴,更加追求人性美好而去麵對愛情。思考意味著超越,愛情也意味著超越,這在《中國式燃燒》中尤為深入體現,並成為主題的重要之處。
這部小說與大多流行寫作對愛情的態度相反,力圖以愛情的個人經驗和私人領域來表達生命的高貴和尊嚴,而不是對其進行顛覆與破壞。對不少流行寫作來說,不顛覆不破壞便不能引人注目,但《中國式燃燒》與之相反地維護經典價值,不時尚也不討巧,執著而認真尋找一種靈感與現實的結合,表明小說的目的不是嘩眾取寵地為小說而小說,而是為了堅守被時代放棄或荒疏的生命追求。
《中國式燃燒》崇拜高貴和尊嚴,這與作者的寫作風格乃至生存風格密切相關。謝望新在長期從事文學藝術工作中形成了他堅守崇高的寫作立場,他的學識與教養造就了他對高貴生存精神的追求,而這又使他的文學寫作從中受益,正如在這部作品中所見到的,他對市場中國的社會、文學、情戀、人際關係等都有深思熟慮的見解,尤其對文學藝術的見解與情趣使這部作品不時閃現出一片片追求高貴的光芒。
超越現象生活的另一種生活
被突出的,是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同時過著兩種生活:一種是每個人都不得不過的、“吃人間飯做人間事”的生活,另一種是他們力圖獨立的、超凡脫俗的生活,而愛情變成了超越現象生活的象征性實現,在愛情中他們可以追求更加詩性的、更加脫離世俗功利控製的生活品質。他們以愛情而提升生命的行為,印證出人類生存的更本質性一麵:人愈來愈向往高貴生存和浪漫感受,崇拜靈魂和美德已逐漸成為人的第二天性,在某種意義上,它比滿足活著需要的第一天性更重要。
男女主人公在現實生活之中不放棄一種他們認為更高貴的生活,想要保持具有人性關懷的另一種生活,這樣,一種被激發的婚外戀情形成了他們的另一種生活,隻是主人公在現實世界中的生活被刻意蒙上了一層紗,迫於各種原因而不得不盡量將自己的愛情掩藏起來,使它變成一種秘密生活,以免其中的核心真實被現實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