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1 / 3)

從幼兒到兒童到少年,臨睡前,我都會拉著祖母的衣襟,直到她同意陪伴我上床睡覺為止。祖母的個頭不高,骨架也不大,但我從小孱弱,總像孕期的嬰兒,長期養成一種習慣,蜷著腰肢和腿部,用右手挽住祖母的腰身,自然而然地蜷伏在祖母的胸膛上。不多久,就甜甜地進入了夢鄉。幾乎不做噩夢。更無噩夢之後帶來的驚恐、恍惚和忐忑不安。這也是我一生中最無憂無慮最無牽無掛的日子。從童年到長大成人,祖母在我的心上,完完全全實實在在是一個母親的角色。

情到深處是最難以抒發的,作者在此避開了空洞的談情,隻是給我們寫了小時候的幾個細節。他以“蜷著腰肢和腿部”,寫出了一個小孩子對祖母的信任,“右手挽著祖母的腰身”,“自然而然”這些詞語則流露出“我”的動作是一個無意識的行為,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這種依賴是長期的習慣性使然。通過“我”小時候和祖母一起睡覺時的細節刻畫,讓讀者深刻地體會到了祖母對“我”的愛以及“我”對祖母深深的依戀,細膩地表現了“我”內心的情感,讓文章更具感人的力量。

精巧的構思也是謝望新散文顯要的優點。散文勝在有情,但是也不能忽略行文中的結構安排,隻有好的構思,才能吸引讀者,也更能凸顯作者的性情。謝望新的散文結構精巧,讀來不由令人拍案驚奇。比如在《珍藏起一個名字:母親》這篇散文,作者沒有平鋪直敘,而是采取了小說的筆法,將多種敘事方式融為一體。作者在第一節就介紹:“十四歲相認母親和姐姐,兩年後,姐再相約我到母親居住的城市相見。”這段話使人想到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開頭,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的開篇妙不可言,“十四歲相認母親和姐姐”、“兩年後”,簡簡單單幾個字,關於家族曆史的懸念就全出來了,而且時間跨度靈活,讓讀者仿佛坐上時光的過山車,在時空裏飛速穿梭,目不暇給地體驗著那些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如散文的第四節,寫一個高挑個子的年輕女性進門後,“廳堂後間屋,不時傳來兩個女人的說話聲,一個清脆,肯定是剛才進門直入的那位女子,另一個聲音低微得多,還帶著喘氣聲。我奇怪,這裏到底住了多少人? 再側耳諦聽,更清晰傳來年輕女子的喂飯聲。細聲細氣的嗬護聲。不久,年輕女子又風一樣離去。依然不與任何人表示,仿佛這些人不存在。” “說話聲”、“喘氣聲”、“喂飯聲”、“細聲細氣的嗬護聲”等這些如霧中花般的朦朧的意象吸引讀者神經,在此我們隻聞到其聲,那個神秘女人的身份,直到第十二節才撩開麵紗。此外,母親第一次婚姻“丈夫失蹤”的謎團,也是直到第二十三節才含蓄地寫揭開,這種伏筆與懸念的呼應,虛實相生手法的嫻熟運用,使得故事峰回路轉,給讀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餘音繞梁不絕如縷,令人異常“過癮”。

在當代洶湧紛繁的散文書寫大潮中,謝望新用一顆誠摯的心,書寫珍藏在生命裏的那些難忘的記憶。讀謝望新的散文,可以感受到那份血脈親情的濃鬱與溫厚,也可以領悟到一個真實的社會的人對人生百態的思考,具備一個作家高貴的心靈史和思想史的書寫特征。評論家雷達稱他的散文為“帶血絲的回憶”,“直麵靈魂的勇氣”。白燁則認為,他的散文“表現出了看重親情乃至超越親情的人間大愛”。總之,謝望新為我們建構了一個嶄新的大散文世界,無論在書寫對象上還是在書寫方式上,都有明顯的個性化特點,既還原了真實,又彰顯了人文情懷,為當代散文的發展開拓了一個新的審美空間。親情因了他,有了大愛的悲憫;記憶因了他,煥發了生命的詩意。[3]文學評論·記憶中的生命詩性記憶中的生命詩性陳劍暉“沒有沉沉的父愛,沒有柔柔的母愛,心時時空落。不問驕陽,不知朗月。父母意識日漸失血。”打開這本封麵樸素淡雅又不失深沉的散文集,讀著這段痛徹的文字,麵對著在謝望新生命中停留過的幸與不幸的女性及其命運,以及他那撲朔迷離的身世和並不幸福快樂的童年,我們多少有點意外和愕然。因為在一般人看來,謝望新算得上是一個成功人士。然而,世間的許多事情既複雜又難以預料,有誰想到在一串炫目的光環之下,謝望新有如此慘痛的人生經曆和人生體驗。

謝望新用樸實真切的文字和紀實性的筆調寫下這一切。在這裏,我們深深被作者筆下的“母親”的命運所打動。她先後奉侍過三任丈夫,經曆過“兩個妻子同居一室,一個床上,一個地下”的“恥辱”,也曾經為了生存的需要狠心拋棄自己的兒女,但在本質上,“母親”仍然是一個通情達理、寬容堅韌,一個既可憐又善良的女性,因此作為兒子的“我”,仍然在心中珍藏起“母親”這個名字(《珍藏起一個名字:母親》),在這本集子裏,作者還寫到他的外祖母,她不僅接納了“我”這個棄兒,而且“給了我完整母親意義上的無與倫比之愛”(《我住在祖母的胸膛上》)。當然,謝望新也沒有忘記在他的童年和少年裏,曾經留在他的記憶和心靈中的那些純潔美好的少女(《她們在我生命中走過》)。可以說,謝望新這本散文集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正是那些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美麗靈慧的女性,而連接這些女性的是記憶。因為記憶不僅僅是一種形式,一種美麗和權利。記憶還是一種曆史,在這曆史的每一瞬間,都有無限的時間在延伸,都留下了彌足珍貴的點點滴滴。謝望新十分珍惜這些記憶,並用一種近於“實錄”的真情實感來觸摸這些記憶。這樣,這本以寫人紀事為主要內容的散文集便自有一種感人的力量。

感人的不僅僅是記憶,感人的還有記憶中的生命詩性和哲理深思。散文中的生命詩性或生命意識屬於散文本體的內在層麵。它首先是指散文中的一種生命存在方式,而後是這種生命存在方式以一種感悟的直覺體驗,以詩的審美性穿透日常生活的平庸表象,呈現出超越性的意義。一般來說,精神詩性包含更多的知性的內涵,它屬於哲學之思的詩化;生命詩性更多的傾向於感性和激情,這是散文中最充滿活力的元素,是能夠使作品升騰勃發起來、噴薄出無限勢力的理想的朝霞。因此,好的散文應當是生命詩性中包孕著哲理深思;或者是哲理深思中滲透著生命詩性。我們看到,謝望新的散文集中不少篇章都滲透著這種可貴的生命詩性。在《有一種生命在你沉默裏》、《寒冷春天裏的女人們》等作品中,謝望新頗為勇敢地記述在他艱難的日子裏走進他生命的幾位女性,作者以他特有的敏感、細膩和柔情,從精神的層麵、生命的深處來體驗這些美麗聰慧的女性高雅的氣質和豐盈多姿的內心世界。作品寫道:“感恩和愛,早已播種在你生命的基因裏。現在,你依舊執著地愛著,愛著愛你也愛他人的善良人們。”“在你的沉默裏,有一種生命並不靜悄悄,而是熱烈執著地向你走來。……”於是,“你留住了他,她和另外兩個她,是你沉默裏的一種生命,會長在你今生的記憶裏。”這裏不僅有一種生命詩性融貫其中,而且有一種哲理的深思,這正是謝望新散文最為可貴,也是我最為欣賞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