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新型工業化與企業信息化必須要求科學技術的先行和引領(3)(1 / 2)

據有關資料統計,通過30年改革,我國科研院所數量大幅度減少,從改革前的5000多家,減少到目前的3000多家。在改革中,全國共有1200多家開發類院所轉為或進入企業,從體製上解決了大批應用開發類院所長期遊離於企業之外的問題,基本建立起科技型企業的運行機製。

我國自實施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政策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蓬勃發展,我國的科學技術實力持續增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得到加強,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了基礎。近年來,創新型國家建設進展良好,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高,在諸多行業諸多領域裏取得了一係列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進了高技術產業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2006年1月,中央國務院召開了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對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做出戰略部署,發布了《關於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提出必須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和經濟體製改革,進一步消除製約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體製性、機製性障礙,有效整合全社會科技資源,推動經濟與科技的緊密結合,形成技術創新、知識創新、國防科技創新、區域創新、科技中介服務等相互促進、充滿活力的國家創新體係。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係,為新時期深化科技體製改革指明了方向。

經過30年來堅持不懈地深化改革,我國科技體製在體係結構、運行管理機製、創新主體活力能力等多方麵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改革以前,我國科研力量和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獨立科研機構。經過20多年的改革,已經形成了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和科技中介機構等各具優勢和特色的創新主體,科技係統結構布局得到重大調整。2006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3003億元,企業、政府研究機構、高等學校三方麵經費支出占全國總支出的比重分別為68.3%、20.9%和9.9%。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顯著增強。

通過改革,改變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科技工作的局麵,競爭擇優機製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發揮主導作用,對宏觀調控、政策引導和績效評價等現代管理手段的使用力度不斷加大。

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更加緊密,科技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科技已經全麵長入經濟社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泛而深刻。我國攻克了一批長期製約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支撐了三峽工程、青藏鐵路、西電東輸等重大工程建設,帶動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在重點產業領域的研製能力大幅度提高,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升了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在高新技術產業化方麵,2007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近2萬億元,占GDP比重的7.8%。全國54個國家高新區和蘇州工業園營業總收入55812.3億元,工業總產值46067.6億元,工業增加值11288.5億元。在農業領域,攻克了超級雜交稻、轉基因抗蟲棉等一係列重大技術,科技進步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率顯著提高。在衛生健康領域,心腦血管病、腫瘤等重大疾病,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以及創新藥物研製、中醫藥現代化等取得進展。

通過30年的深化改革,我國科技體係結構明顯優化,科技運行機製與政策環境不斷完善,科技創新主體的能力與活力顯著增強,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更加緊密,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為新時期全麵推進和完善國家創新體係建設奠定了基礎。

我國科研體製的改革,強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大力發;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大力發,為我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實施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戰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句話,如果沒有我國科研體製的改革結果,如果沒有我國科學技術事業大力發展的結果,我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實施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戰略也就是一句空話。

(十)進步與落後並存,機遇與挑戰並存

在科學技術方麵,不斷堅持改革開放,促進國際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形式、廣領域、高水平國際合作局麵,目前,我國已經與世界上的100多個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協定。以參加人類基因組計劃、歐洲伽利略衛星定位與導航計劃、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計劃等世界大科學工程為標誌,我國對外國際科技合作進入了平等雙贏的新時期。

改革開放30年來,雖然我國的科技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科技發展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國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其整體水平已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有些科研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同時也應看到,在我國的科技發展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很多領域的科技水平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已成為支撐和引領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誰掌握了先進科技,誰就掌握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這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因而說,不論是從科技本身的進步及其競爭力來看,還是從科技進步提升綜合國力來看,我國的科學技術要走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