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把鄖山漢水背負到哪裏,無從停歇,更無法放下或許,這也是她今生注定的宿命!故園的艱難困苦讓她寢食難安。
鄉親的奮發圖強令她備受鼓舞,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完整的梅潔在正視故鄉苦難、犧牲和奉獻的同時,《大江北去》為調水源頭幹部群眾創造新生活的熱情所感動。
並為可以預期的美好生活振臂歡呼讓她欣慰的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給鄂西北人民帶來四大機遇一是該工程將對十堰城市定位和產業結構調整產生積極影響。
二是該工程有利於鄂西北自然經濟和社會資源的優化組合與重新布局,三是生態經濟可望借此獲得新的發展契機,四是這項舉世矚目的工程可為世界了解十堰、十堰走向世界起到重要的推介作用作品希望並確信。
地處秦巴經擠走庳中心的十堰人民已經從四大機遇中看到了他們壯麗的未來。
並為此而信心百倍地工作著、奮鬥著由此可見。
故鄉塑造了梅潔善良而敏感的童年,長大後的梅潔又把被人世滄桑反複洗禮過的更其深博沉鬱的悲憫之心加倍地反饋給了既賦予她聰慧又帶給她疼痛的故鄉高度典型化和詩意化的大江意象便是這種剪不斷的鄉戀的最隹載體一當我把傷逝、哀怨、孤獨和向往,困惑不安的心靈,凝聚已久的渴望與夢想,人生艱窘的體驗和道她,以及對生命與美的虔誠和膜拜。
用文學的方式帶給這個世界時,我發現,在我精神的故園裏,始終流淌著故鄉那條魅力非凡、母性般寧靜而美麗的大江!從這個意義上說,梅潔的《大江北去》再次超越了自我,超越了二般意義上的文學功能換言之,她以自己的寫作智慧成功地將純潔的童年之憶和熾烈的赤子之心詩意地融入到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潮響之中了由此,她實現了為人民寫作的的崇高使命三、文化況味:曆史詰問與價值追尋梅潔的激情敘事為學界公認,但這並不妨礙她對於曆史事件的理性反思以及對於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價值追尋恰恰相反。
她的作品因不倦的曆史反思和高尚的價值追尋而體現出厚重的曆史底蘊與文化況味。
懺悔的淚水能流成江河嗎如此,回眸如歌如泣的歲月、仰望如碑如銘的江岸如此,漢水將完成一個大寫的人也是如此。
惟其如此,南水北調才顯得必要,故鄉的奉獻才有非凡的意義。
《大江北去》的寫作才閃射著逼人的文化光輝作者多次強調,我是二個看重價值意義,的勞動者,對於意義的迫尋和理解總是困擾著我我所要寫的和所要做鋪對於社會、眘然、曆史、他人究竟有什麼意義?
我不斷詰向自己的同時就有了一種擔心。
那就是如果沒有某種程度對於我現在的寫作意義的解樣和闡發,我就無法和我的讀者溝通我們之間的交淹紐帶就齇之中斷,人類社會存在的本質,決定了理解和相互理解,包括對於世界。
對於曆史、文化稱人的理解。
而理解的傳導應該是對意義侑I的有效釋義這便是我為什各要把當今人類麵敏的水困壤盡兩能多地進行著量化或非暈化的敘述我知道,我在企盥尋求種敘事的擻言大義'我東企望在這稱尋求中把我後麵要敘述的熱西北人與漢水、漢水與丹江口水庫、丹江口水庫與南水兆搏之間發生的事情,賦予一種意義的光輝,基於這種理解,不惜筆墨,對孔子和屈原的滄浪之遊、唐太宗雲子李泰躍謫鄺陽並葬於馬植山、距今100萬年的梅鋪猿人化石、郞縣南猿頭骨化石、靑龍山龍蛋混生化石群、青龍泉文化遺址、龍城遘址、淅川春秋古墓葬群等進行了。
請晰的文化厘定,行文中飽含民族自家感和清廉的文物播救意識作品指也,從丹江口水庫至北京,長達1277。
公裏的幹渠,再加上天律幹渠155公裏,號稱三千裏、百米寬的一條人工長河,自古就是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文化底蘊厚積的地區,而調水工程將淹沒或涉及到的文物遺址多達30雉不禁優慮一南水北調工程,你究竟能擔負起多少搶救中華古文明的責任?作品重點考察了武當山及由此而來的武當文化。
梅潔認為。
72峰、36岩、24澗並不纛味著武當山隻有這麼多峰、岩和摘溪,它寄托著古人希望備此數宇祈求天地交泰、天人合一、風調雨瓶、國泰民安的願望。
表達了先哲們希望太和即宇宙萬物普遍和諧的理想難怪世界坶產委員會如此評價廣武當山古建築群中的官擁廟宇集中體現了中國元、明、請三代世俗和宗埶建築的建築學和藝術成就,這些建築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國藝術和建築的最商水平廣梅潔還特別以火樣的激情和詩化的文字反複吟唱著她心目中的母親河一漢水抑或大江那分明是奔流不息的鮮活的田騰,漢水,從秦嶺深處的皤塚山流出,在皤塚山那個神秘的洞口,有一尊碩大的石頭,初始上曄的漢水從洞裏流出。
從石底穿過。
然後開始她漫長的跋涉。
在離巨石不遠處。
有一株千年壽齡的丹桂樹,樹冠如雲如蓋。
花香如雲如霧,站在漢水的源頭,你無法不去冥想美麵的漢水不論她從什麼神秘的地方流來。
她一入世便被這億年緘默的石頭砥據了她一;上路。
就被那株千年的丹桂陰柔了!日後。
她那不崩不撓、大跌大岩的穿越。
以及剛柔相濟、至情至愛的給予。
還有她對命運中大悲大喜、大苦大難的擔當,其實,在她人世的那個瞬間,已經被那尊碩大的石頭和那株美麗的丹桂給詮釋了1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並非一味地歌頌曆史的輝煌,而是將批判的鋒芒不時指向生活的負麵她對於北京、天津、河北水資源的審視性考察具有沉重的滄喿感,曆史上的北京曾是河湖縱橫,清泉四溢,濕地遍布,禽鳥翔飛的風水寶地,永定河、潮白河、北海、中南海、什刹海、昆明湖、團城湖、太平湖等濕漉漉水靈靈的名字足資證明可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北京就開始遭受幹旱的襲擊1981年夏季,北京蒙受有史以來第一次沉重的缺水打擊,全城90義以上的地區水壓不足,350多家企業被限製用水,其中大部分工廠被迫停產。
醫院急診室、手術室隻得從樓下向樓上提水此後,水資遊短缺問題一直困擾著首都海河原本水量充足,但後來水少了1981年4月16日,海河水位下降到48米。
再繼續下降2厘米,全市供水即將全部斷絕,被迫引用水上公園湖水救急,天律缺水已到危急關頭為此,1972年間,國家9次急調黃河水解救天津,河北也一樣4自1997年以來,巳持續幹旱年,現在是有河皆幹,有水皆汙,每年春季七八次沙塵暴在華北上空降臨。
如黃色邪魔般壓境。
遮天蔽日,天昏地暗,石家莊成為全國空氣質量最差的城市之作者還轉述淅川縣委1961半204號文件中的有關數據,批評當年移民工作中違法亂紀、草菅人命的醜行從1958年9月,鄖陽古城和均州古城開始拆遷,到1980年均州最後一批移民遷出,作為壩址所在地的均縣共外遷、內安移民16萬餘人,壩上第一縣鄖縣外遷、內安。
6萬餘人,兩縣共動遷276方餘人,而淅川實際動遷24萬餘人,三縣合計動遷應是48萬餘人!可近半個世紀以來,官方的各類文件中始終稱丹江口庫區移民為382萬人,整整少統計1萬餘人1坻10萬人的生話、生命、艱辛和眼淚都被水一樣濁走了,浬滅了!我不知道這是因為在那個混亂無序的年代造成統計的混亂無序。
還是壓根兒就忽略、草營了近10萬人的生存權益?
無論怎樣,我們都難以想象當年原本少得可憐的、人均隻有二三百元的移民經費,再少了這近10萬人的人頭費,那點錢該怎樣救濟百姓?因為缺乏經驗和管理混亂,致使有的移民病死、餓死,有的坐牢,有的被逼瘋,有的甚至被活活打死,真可謂犧牲了第一代人,苦了第二代人,連累了蓽三代人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