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張申府:中國共產黨建立前後情況的回憶(1 / 2)

張申府,留法勤工儉學者,旅法華人共產主義小組發起者之一。

一九二○年春,共產國際的代表威金斯基到北京來,經過北京大學俄籍教授柏烈偉的介紹,找到李大釗和我,然後又由李大釗介紹他到上海找的陳獨秀。一九二○年八月間,陳獨秀來信對我說,北京隻有李大釗和你兩個人可以談成立黨的事。當時北京的黨員,就是李大釗和我兩個人。本來想發展劉清揚,大釗和我在北大圖書館主任室同她談話,但她當時不願意。後來發展了張國燾,張是北京的第三個黨員。

那時(我們)相當幼稚,發起建黨是第三國際推動的,但黨的名稱,陳獨秀於一九二○年八月間還來信商議,是叫共產黨,還是叫社會黨?沒有定。後來,威金斯基說,還是叫共產黨,我們同意了。

我是一九二○年十二月到法國去的,是由蔡元培、李石曾推薦聘為裏昂大學中國學院的教授,去教邏輯的。那時,我是北京大學的講師。同船去法國的還有蔡元培、湯爾和、陳大齊、劉清揚、鄭毓秀等。到法國後,和國內保持通信聯係。

我和周總理認識,是在一九二○年八月的陶然亭聚會上,總理等代表覺悟社,我和李大釗代表的是少年中國學會。周總理也是一九二○年底到法國去的。

接著,由上海又去了兩個黨員:趙世炎、陳公培。他們兩人是在上海入黨的,都是陳獨秀介紹去的。這樣,我們五個人成立一個小組(張申府、周恩來、劉清揚、趙世炎、陳公培),小組一直是這五個人。後來(一九二三年以後)小組的事,就由周總理他們管了,我在一九二三年冬回國。李維漢當時是少年共產團(CY),他是一九二一年底回北京入黨的。蔡和森也是少年共產團(CY),後來在北京入黨的。陳延年、陳喬年沒有加入我們小組。延年本來是無政府主義者,他們反對他們的父親,後來他們慢慢進步,回國後才走到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路上,後來加入了少年共產團和共產黨。

巴黎小組成立後,在一九二一年做了兩件事:

一件是出油印刊物《少年》,由我擔任編輯,趙世炎、周總理寫文章。現在《少年》隻有第二期,是北京圖書館買來的。第一期應在一九二一年七、八月。經費的解決,是章士釗捐了一千法郎。當時章正在歐洲遊曆,經過總理的一個年輕朋友名叫謝承瑞的介紹,請章捐助的。

另一件是發起共產主義少年團(後來改名共青團)。總理在一九二一年經常聯絡少年共產團的人,如李富春等。少年團開始時有三、四十人,後來發展到一百多人。我記得,從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三年,一直叫中國少年共產團(CY),沒有用過中國少年共產黨的名字。(按:這個組織在一九二二年即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

……

(黨成立前)陳獨秀沒有通知我們法國小組。可以肯定,黨的建立是在一九二○年八月間,(因為)羅素到中國來,我到上海去接他,時間是一九二○年九月。我在上海見了陳獨秀,就住在他家裏。陳獨秀的家(環龍路漁陽裏二號),也就是黨的總部。那時上海的黨員有十幾個人,沈雁冰、李達、施存統、周佛海、田漢、沈玄廬、邵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