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燾,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員之一,中共“一大”參加者。
自一九二○年下半年到一九二一年上半年,共產運動的嫩芽在各重要城市先後滋生。這些不受人注意的嫩芽在地廣人眾的中國原係滄海一粟,算不了甚麼一回事,故不為當時一般人所重視;但後來滋生蔓延,很快地就遍及於全國,影響了中國現代史的發展。
上海是中共起源之地,也是共產主義理論宣傳的一個中心。陳獨秀先生所直接領導的上海小組,在一九二○年八月開始實際活動以後,九月間就組成了一個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最初參加的有三十幾位青年。上海小組還創辦了一所外國語學校,由楊明齋主持,訓練預備留俄的學生。到一九二○年冬,就派出了劉少奇、彭述之、羅覺、任弼時、卜士奇、袁達時、抱撲、廖化平等八個青年團團員赴莫斯科東方大學求學。後來從這間學校繼續派學生出去留俄。更重要的是在上海發行的《共產黨》月刊、《勞動者》周刊以及《共產黨宣言》等小冊子普及各地,影響甚大。
以上海為中心,共產運動向著四周發展。由沈定一、施存統、愈秀鬆等在杭州發動,大約在一九二○年十月間就組織了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最先參加的有宣中華、徐梅坤等二十餘人。徐梅坤是印刷工人,在杭州展開了印刷工人中的工會活動。其他如南京、蕪湖、安慶等地也有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組織。參加者有的地方是十餘人,有的地方不過是幾個人,大都是學生。他們的活動主要也是在學生中傳播共產主義的思想。
北京小組是活動得最積極的一個小組,尤以工人運動做得最有聲有色。它除了在北京市區及四郊展開上述那些工作外,還在濟南成立了另一個共產黨小組和社會主義青年團。最先參加小組的有王盡美、鄧恩銘等八人,參加青年團的人數還要多些,他們開始在濟南、青島以及膠濟、津浦兩路展開工人運動。天津社會主義青年團於一九二一年年初成立,最初參加的有李振瀛、韓麟符、於方舟、湛小岑等十餘人,開始在天津等地的工人中活動。唐山鐵路工人中有鄧培、梁鵬萬兩人參加北京小組,是較早的工人黨員。山西方麵,最先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有賀昌、王振翼等三十餘人。開封和西安等地也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組織。內蒙古方麵由熱心蒙古工作的韓麟符去活動,結果組織了一個約三十人的內蒙青年的革命團體。至於東三省方麵則還沒有正式的組織,那裏似乎是一個落後地區,隻有俄國人、朝鮮人和中國人的個別團員,做些零星的活動而已。
湖南長沙的共產黨小組是由毛澤東發動於一九二○年十一月間成立的。
最初參加的有毛澤東、夏曦、易禮容、何叔衡、郭亮等人。那裏的社會主義青年團也同時組成,參加的約有三十餘人,算是人數較多的一個。這個小組的活動一直是很積極的。
毛澤東確是五四時代的一個活躍青年,他首先組織了一個叫做“新民學會”的小團體,又主編了一個《湘江評論》周刊;這個周刊本來是以鼓吹新文化運動為主,在各省的小型刊物中,其聲望僅次於施孝統、俞秀鬆等在杭州所創辦的《浙江新潮》。毛澤東之信仰馬克思主義,最初是受了北大湖南籍學生羅章龍等人的影響,後來他在北大圖書館工作時又受了李大釗先生等的熏陶。他之所以成為湖南小組的主要發起人,則是由於陳獨秀先生的通信鼓勵。
……
武漢的共產小組也是在一九二○年十一月間成立起來的。最先的參加者是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林育南、項英等人,這些人中一部分與國民黨有過親密關係,當時都潛伏在武漢從事教育工作(當時國民黨在武漢被視為非法團體),另一部分則是五四運動中的左傾青年。武漢的社會主義青年團是由五四運動中的活動分子惲代英、蕭楚女、李書渠、劉昌群、李求實等人組織起來的。他們在此之前曾組織了一個“互助社”的小團體,辦有《武漢評論》,鼓吹新文化運動。
……
廣州的共產小組的成立比較略遲,它在陳獨秀先生於一九二○年十二月間,到達之後才組織起來。廣州這個華南重鎮,雖是中國近代革命的策源地,但南方政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中為桂係軍閥所盤踞,一般人民既具有反北京政府的傳統,又苦於南方政府的橫征暴斂,處於進退失據的苦悶狀態之中。孫中山派的革命人物已大半被排擠出來,革命空氣變得十分稀薄。那裏的無政府主義者的活動雖發生較早,卻是脫離現實政治的。因此廣州名為革命中心,但共產主義的活動反而比較落後。五四運動的影響,並沒有廣泛地波及到偏處南方的廣東,當時在各省風起雲湧的各種“左”傾小團體和地方性刊物,在廣州十分少見。我們無法找出適當的人選來發起那裏的共產小組,曾引以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