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每個大學生都應提高防禦能力,不給搶劫、搶奪分子以可乘之機。

(一)校內搶劫、搶奪案的特點

搶劫、搶奪案有較大的危害性、騷擾性,嚴重危害校園的安全,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給大學生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是一種嚴重的暴力犯罪。受校園環境的約束,校園內發生的搶劫、搶奪案件在以下幾方麵有顯著特點:

1.發案時間。校園內發生搶劫、搶奪案件的時間多在上午學生、教職工上課、上班前或夜間校園內行人稀少時,以及公休日、節假日。這一期間值班人員較分散,加之有些學生放鬆了警惕、值班人員較懈怠,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

2.發案地點。搶劫、搶奪犯罪分子一般選擇校內的樹林、小山、在建的建築物或遠離師生生活區的教學實驗樓、自習室附近以及無燈光、行人稀少的小路進行作案。因上述地點較偏僻,且人員少,搶劫、搶奪後又便於逃跑。

3.搶劫、搶奪對象。作案分子經常選擇攜帶貴重物品的單身人員,看電影或上晚自習無伴兒或少伴兒晚歸的人員,以及滯留在偏僻無人區談戀愛的學生為搶劫對象。

4.作案人員多為校園附近農村、工廠等單位不務正業、有劣跡的年輕人。這些人對校園環境較為熟悉,作案時膽大妄為,他們常常結夥作案,作案後迅速逃匿。另外,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多,流竄人員作案也有增多的趨勢。

(二)校內搶劫、搶奪案的預防與應急自救指導

為了預防發生在校園內的搶劫、搶奪案件,避免大學生成為犯罪分子搶劫、搶奪的目標,廣大同學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不外露或不炫耀隨身所攜帶的貴重物品,攜帶較多現金單獨外出時要有保護措施。

2.盡量減少單獨外出,如必須外出,要結伴而行。

3.不要獨自在偏僻的樹林、小山、在建的建築物等遠離師生生活區的地方滯留,單獨行走時應盡量避開偏僻地段。

4.夜晚不要在外逗留、留滯,上晚自習盡量不要晚歸。

5.穿戴要適宜,利於自己行動方便。如單身外出遇到搶劫、搶奪時,不要顯露出害怕、膽怯的神態,一定要保持鎮定,控製住畏懼、恐慌情緒,以便根據當時的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策。

在萬一遭遇搶劫、搶奪時,一定要臨危不亂、隨機應變,這樣即能保護自己又能抓獲罪犯。如遇搶劫、搶奪還應采取以下對策:

1.要盡量反抗。隻要具備反抗能力或反抗時機有利,就應充分運用法律所賦予的正當防衛權利,及時發起反擊,製服犯罪分子或使犯罪分子喪失繼續作案的心理及能力。

2.盡量與作案人糾纏。可借助有利地形,利用身邊的磚頭、棍棒等可用做自衛的物品與作案人對峙並高聲呼救,使其在短時間內無法近身,以等待救援。

3.在無法與作案人抗衡時,可看準時機向有人、有燈光的地方或居民生活區奔跑。

4.與作案人巧妙周旋。當已處於作案人控製下無法反抗時,可按作案人的需求交出部分財物,巧用語言對作案人進行說服教育,曉以利害,造成作案人心理上的恐慌。切不可一味求饒,應盡量保持鎮定,與作案人說笑,采用幽默的方式表明可以交出全部財物的意圖,使作案人放鬆警惕,看準時機後再進行反抗或擺脫控製。

5.采用間接反抗法。即趁作案人不注意,在作案人身上或其他部位留下暗記,以便留下線索抓獲罪犯。

6.注意觀察作案人。要盡量準確記下作案人的體貌特征,及時報案。

(三)校外搶劫、搶奪案件的特點

校外搶劫、搶奪案件與季節變化有一定的關係,一般春秋兩季偏少,冬夏兩季為搶劫、搶奪案件的高發期。從時間上看,搶劫、搶奪案件多發生在夜間,白天較少;從地域看,城市的搶劫案件比農村多,荒僻的街道、城鄉結合部、公共場所、銀行及商店等處是搶劫

案件的易發地;從作案人看,搶劫犯罪分子以男性為多數。校外搶劫、搶奪案件具有以下特點:

1.預謀策劃周密。搶劫、搶奪犯罪分子為了能達到順利實施搶劫、搶奪而又能逃避法律懲罰的目的,在實施搶劫、搶奪前要進行周密的策劃。一是選擇作案目標:搶劫、搶奪犯罪一般選擇財物較集中、自衛能力較差的個人。二是選擇作案時機:搶劫、搶奪犯罪多選擇搶劫、搶奪對象防範鬆懈且攜帶現金、財物較多的時機,如學生開學、放假及外出旅遊等時機。三是為了搶劫、搶奪得逞,又便於逃跑,往往對進出現場的路線、怎樣接近侵犯對象、施暴手段、使用工具以及逃離方法等,都要進行周密策劃。如有的冒充執法人員或偽裝成有事求助者,以騙取信任接近財物持有人,以便進行搶劫、搶奪。

2.突然襲擊。搶劫、搶奪作案采用突然襲擊的方式能最快地達到搶劫、搶奪的目的。他能給受害者造成一種災難突然降臨的恐怖感和強大的精神威懾力,使懦弱者放棄反抗;它具有突然性,被搶時間很難預測,使被害者在遭遇搶劫、搶奪時處於被動地位。

3.發案時間相對比較集中。與其他案件相比,搶劫、搶奪案件的發案時間相對比較集中,一般發案時間多在夜間和節假日。犯罪分子在趨利避害心理指導下,常常選擇即容易得手又便於逃跑的時間作案。

4.犯罪分子成分複雜。搶劫、搶奪犯罪分子主要來自社會,犯罪成員中有劣跡或有前科的嫌疑人多,勞改勞教逃跑人員多,負案在逃、流竄犯多。

5.犯罪手段凶狠。搶劫、搶奪犯罪以使用暴力為主要特征,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和殺傷力,這些人謀財的欲望特強,他們人多勢眾,膽大妄為,手段殘暴凶狠。有些青少年作案也同樣不計後果,心狠手辣。

(四)校外搶劫、搶奪案的預防自救指導

在日常生活中,搶劫、搶奪是一種嚴重的犯罪,他不僅使被害人財產損失,而且,有的被害人還要遭受人身傷害。預防校外搶劫、搶奪案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在路途中攜帶較多現金或財物時,除提高警惕外,還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邀請同學同行或與他人結伴而行,以防止犯罪分子突然襲擊。

2.有事需早出、晚歸時,尤其是單身女生,應盡量找伴同行。

3.開學、放假及外出旅遊時,盡量不與陌生人接觸,避免到偏僻之處滯留。男性要嚴防被色情引誘。

4.提高警惕,加強防範,對陌生人敲門要盡量不開門或問明情況確保安全後再開門。

5.住旅館、飯店時,要妥善保管好現金及貴重物品,切忌思想麻痹或有意炫耀。

6.外出購物時,不要輕信乞討者,防止乞討者利用你的同情心進行欺騙和搶劫。

7.當遇陌生人推銷商品時,盡量不要表現出購買欲望,以防被騙。

8.不要圍觀、看熱鬧,以防有人故意找茬進行欺詐而遭搶劫、搶奪。

9.要慎重交友,防止因交友不慎、輕信他人而遭搶劫、搶奪。

總之,我們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樹立防範意識,防止思想麻痹,切實做好預防搶劫、搶奪的各項準備措施。

四、盜竊的防範與應急自救指導

盜竊,是指一種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國家、集體或他人財物的行為。它是一種最常見的並為人民群眾、師生員工最為深惡痛絕的違法犯罪行為。

以作案主體進行分類,盜竊案可分為外盜、內盜和內外勾結盜竊三種類型。少數學生對自己要求不嚴,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扭曲,法律意識淡薄,不顧家庭和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追求時髦、盲目攀比,從而導致沒有錢花就去偷,逐步走上了犯罪道路。這是導致學校盜竊案件不斷上升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