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火勢如果已經威脅到相鄰的車廂,應該及時采取車廂摘鉤措施。如果是列車前部或中部車廂起火:首先停車,摘掉起火車廂與後部未起火車廂之間的掛鉤,列車繼續前進一段距離後,再停下來,摘掉起火車廂,繼續前進至安全地帶。這樣就將起火車廂與前後部的未起火車廂完全隔離開來。

(7)如果車廂內火勢較大,應待列車停穩後,打開車窗或者用堅硬的物品擊碎車窗玻璃從車窗逃生。

3.客船火災的逃生方法

客船火災不同於陸地火災,因此,逃生方法也有所不同。客船發生火災時,應該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逃生方法,不應盲目地跟從他人亂跑亂撞,更不該一味等待他人的救援,要積極地利用客船內部設施進行自救和互救,以免貽誤逃生時間。

登船後,首先應該了解救生衣、救生艇、救生筏等救生用具存放的位置,熟悉自己周圍的環境,牢記客船的各個通道、出入口以及通往甲板的最近路徑,以便在發生意外情況時能夠辨別方向,利用最近的路徑迅速撤離。客船發生火災時,客船內部設施如內梯道、外梯道、舷梯、逃生孔、纜繩、救生艇、救生筏等均可利用。一定要走捷徑,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脫離險境,切勿隻將登船路徑作為惟一的逃生出路。

如果航行時,客船的機艙起火,機艙內的人員應盡快利用尾艙通往甲板的出入孔逃生。乘客應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向客船的前部、尾部和露天甲板疏散。如果火勢蔓延,人員無法在船上躲避時,可利用救生繩、救生梯撤離到救援船隻上,或者穿上救生衣跳進水中逃生。但在跳船時,應選擇落差較小的位置,避開水麵上的漂浮物。一般情況下,應從船的上風舷跳下,若船體已經傾斜,則應從船頭或者船尾跳下。

如果客船的前部樓層起火,尚未蔓延至機艙,客船應及時采取措施(緊急靠岸、自行擱淺)使船體保持穩定狀態,避免火勢向後蔓延。此時,被困人員應該迅速向主甲板、露天甲板疏散,然後再借助救生器材向岸上、救生船隻或者水中逃生。

如果煙火已經封死了內走道,未及時逃生的乘客應該關閉房門,利用室內床單、衣服等物品隔絕煙氣的侵入,延長逃生時間。相鄰房間的乘客應關閉內走廊的房門,向左右船

舷的艙門方向疏散。當大火封鎖了通向露天的梯道時,著火層以上的人員應盡快撤離到頂層,然後借助纜繩向下逃生。

十三、山林火災的自救、互救與逃生指導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不斷發生山林火災事故,雖然山林火災所占比例不高,但也給國家和集體造成了很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就其發生的規律和特點來看,山林火災的發生較其他火災的發生季節性強。一般來說,在風幹物燥的春季以及清明節前後的春耕季節山林火災較為突出。在枯草、殘枝樹葉堆積較厚又無人清掃的山林地帶,從事勞動、打獵、遊玩的人員如果用火不慎,一旦發生火災,極易蔓延擴大,造成大麵積山林被燒毀。 山林一旦起火,如何脫離險境呢?

(1)首先辨別風向、風力和火勢的大小,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逆風向或者側風向上的安全路線逃生。

(2)如果風勢較大,火勢又猛烈,並且著火點距逃生人員較近,則可以選擇崖壁、溝窪處暫時躲避,等待風勢及火勢相對較小時再見機脫身。

(3)如果著火點距逃生人員較遠,則應選擇逆風方向或與風向垂直的兩側撤離。例如刮北風,則應朝北或東、西兩個方向脫離險境。

(4)不要順風向奔跑。

十四、火場逃生誤區

前麵向大家介紹了火場逃生的一般原則和方法,內容比較詳細,但在突然發生的火災麵前,有的人可能會一下子蒙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常常不假思索就采取行動。

下麵介紹的是有些人在逃生過程中采取的錯誤行為,給大家提個醒兒,萬一遇到火災,千萬不要這樣做。

1.手一捂,衝出去

這是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常常采取的錯誤逃生行為。其錯誤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其一,手不是過濾器,不能濾掉有毒煙氣。人們平時在遇到難聞的氣味或者沙塵天氣時,往往不自覺地用手捂住口鼻,這其實是一種自我安慰的行為,其作用不大。所以,在緊急時刻,應采取正確的防煙措施,如用毛巾、手帕、衣服、領帶等捂住口鼻(有條件的話,應浸濕後擰幹再用)。其二,煙火無情,在其麵前,人的生命很脆弱。麵臨火災的時候,千萬不要低估煙火的危險性。有些年輕人可能會仗著自己身強力壯、動作敏捷,認為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衝出煙火區也不會有多大危險。但很多火災案例說明,人在煙火麵前,真的是非常脆弱。很多人在煙氣中奔跑兩三步就倒下了,不少人就在跟生隻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也倒下了。難道就差這一步嗎?可就是這一步足以把生死分開。因此,在遇到火災的時候,一定不要盲目地高估自己的力量而低估煙火的危害。

2.搶時間,乘電梯

麵對火災,人們的第一個想法肯定是要馬上遠離它。為了搶在火魔肆虐之前離開建築物,很多人可能會立即想到乘電梯。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電梯的速度比較快,能給人們節省很多時間,所以,大多數人會認為它是最迅速的逃生工具,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想法。一定要記住,不管電梯平時是多麼迅速快捷、省時省力,但在發生火災的時候,千萬不要乘電梯,因為這時的電梯是最危險的死胡同。主要原因如下:

(1)電梯以電為動力。火災發生時,切斷電源往往是應急措施之一,即使電源不被切斷,它的供電係統也極易出現故障,這樣就會被困於電梯,反而陷入無法逃生、無法求救的困境,極有可能遭受煙氣的危害而導致窒息死亡。

(2)電梯豎井酷似龐大的煙囪,具有煙囪效應,是煙氣、火災蔓延最自然的通道,而且樓層越高,抽拔力就越強。

(3)轎廂上下運動,井道內空氣被擠壓,使得氣流流動並產生壓強變化,而且空氣流動越快,產生的負壓就越大,從而使火勢愈加猛烈。因此,火災中行駛的電梯自身難保。

(4)一般來說,轎廂停在某處時,其他樓層的電梯門被聯動關閉,很難實施滅火救援行動。如若強行打開,恰好為火災提供了新鮮的空氣,擴大了火災和煙氣蔓延擴散的渠道。

(5)電梯運載能力有限,人員密集場所發生火災時,驚恐的人員擁入電梯更易造成混亂,反而容易延誤安全逃離的良機。

3.找親朋,一起逃

在遭遇火災的時候,如果在同一座建築物內還有自己的親朋好友,很多人可能會在自己逃生之前先去尋找他們,這也是一種不可取的逃生行為。如果親人就在眼前,可以拉著一起逃生,這是最理想的。因為跟親人在一起,可以互相安慰,互相鼓勵,共同度過劫難。而如果親朋之間離得比較遠,就沒有必要到處尋找,因為這樣會耽誤寶貴的逃生時間。如果親朋之間把寶貴的逃生時間花在互相尋找上,其結果可能是誰也跑不掉。明智的做法是各自逃生,到安全地方之後再看看少了誰,請求消防隊員前去尋找、營救。

4.走原路,不變通

當人們身處不熟悉的環境中時,最常見的火場逃生行為就是沿原路撤離建築物。這是因為火場逃生意識的淡薄,使得處於陌生環境的人們沒有首先熟悉建築物內部布局及疏散路徑的習慣。一旦發生火災,就會不自覺地沿著進來的出入口和樓道尋找逃生路徑,隻有發現道路被阻塞時,才被迫尋找其他的出入口。然而,此時火災可能已迅速蔓延,並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從而失去了最佳的逃生時間。因此,當我們進入陌生的建築中時,一定要首先了解和熟悉周圍環境、疏散路徑,做到有備無患,防止發生意外。

5.朝光亮,有希望

這是在緊急危險情況下,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決定的。人們總是向著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哪怕是很微弱的光亮,人們都會對其寄予生的希望。一般而言,光和亮意味著生存的希望,它能為逃生者指明方向,避免瞎摸亂撞而更易逃生。但在火場中,90%的可能是電源已被切斷或者已經造成短路、跳閘等,有光和亮的地方恰恰是火魔肆無忌憚地逞威之地。因此,在黑暗的情況下,按照疏散指示標誌的方向奔向太平門、疏散樓梯間、疏散通道才是可取的。

6.無自信,盲跟從

這是火場中被困人員的一種從眾心理反應。當人的生命處於危險之時,極易由於驚慌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斷思維能力,認為別人的判斷是正確的。於是,當聽到或者看到有人在前麵跑時,人們本能的第一反應就是盲目緊隨其後。常見的行為表現有跳窗、跳樓、躲進衛生間、角落等,而不是積極尋找出路或者逃生方法。要克服這種行為的方法就是平時加強學習和訓練,積累一定的防火自救知識與逃生技能,樹立自信,方能處危不驚。

7.登高處,失根基

當高層建築發生火災時,人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火是從下麵往上著的,越高越危險,越低越安全,隻有盡快逃到一層,跑出室外,才可能脫離危險。殊不知,此時的下層可能已經是一片火海,若盲目地朝樓下奔跑,豈不是更危險嗎?要想安全逃生,隻有先了解火情,若確實不能夠從下麵撤離,就應該在房間內采取有效的防煙、防火措施,等待救援。

8.走捷徑,急跳樓

火災發生初期,火場人員會立即作出第一反應,這時的反應大多還是比較明智的。但是,當發現選擇的逃生路線錯誤而又被大火包圍時,看到火勢越來越大,煙霧越來越濃,就很容易失去理智,往往會選擇跳樓等不明智之舉。實際上,與其采取冒險行為,不如穩定情緒,另謀生路,隻要有一線生機,切忌盲目跳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