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撒
愷撒(公元前101—公元前44年)羅馬共和國末期傑出的軍士統帥,出身於貴族世家。公元前78年開始政治活動,起初被選為軍事護民官,後曆任支官、市政官、大法官、羅馬遠征西班牙行省總督等職。愷撒為了競選執政官成功,需要龐培和克拉蘇這兩位在當時最有影響的人的支持,於是,他決意與龐培和克拉蘇建立友好關係。公元前60年,龐培、克拉蘇、愷撒這三位有著巨大影響的政治家達成了相互支持的秘密協議,曆史上稱之為“前三頭同盟”。為了鞏固這一同盟,愷撒把他年僅14歲已經和別人訂了婚的女兒嫁給了年近50的龐培。在龐培和克拉蘇的一致支持下,愷撒於公元前59年當選為執政官。愷撒經過一係列的政治活動,已經獲得了廣大平民和騎士階層的支持,成為與龐培、克拉蘇齊名的強有力的人物。
公元前58年,愷撒出任高盧總督。他統率大軍,經過3年的征戰,到公元前56年底,基本上並吞了整個高盧。然而他在高盧的統治並不鞏固,高盧地區接連爆發反羅馬人的起義。公元前52年春,高盧全境爆發了一場反對羅馬統治的大起義。起義軍主力在高盧北部的阿利細亞城紮下了堅固的營寨。這是一座幾乎攻不破的城堡,羅馬人除了進行長期的包圍之外,別無其他辦法。愷撒把所有的部隊都調到這裏,20萬高盧起義軍也雲集在阿利細亞城下,雙方一場惡戰不可避免。戰役開始之前,羅馬人環繞阿利細亞城築起一道堅固的壁壘。愷撒寄希望於這些複雜而堅固的工事能夠阻止高盧人的進攻,用以補充自己兵力的不足。高盧起義軍首先從內外兩側同時向羅馬人堅固的工事發起了進攻。在盾牌的掩護下。一隊接一隊的高盧人像螞蟻一樣往上衝。在戰鬥中,羅馬各軍團由於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士氣開始低落,尤其在羅馬人的旗手被砍倒後,羅馬人的陣腳開始顯得有些混亂。一位年輕的羅馬士兵張皇失措,突然發現愷撒剛剛站立過的塔樓上已經空無一人,同時位於營寨右邊的羅馬騎兵放棄了陣地,以全速急馳而去。這位年輕人絕望了。突然,堅守在柵欄後麵的羅馬士兵發現高盧人的攻勢猛然削弱了,剛才還在向羅馬工事衝擊的高盧人停止了衝鋒,他們的隊伍散開了,出現在羅馬人視線中的竟是他們自己的騎兵。原來,愷撒指揮他的騎兵抄襲到高盧人的後方,給了他們致命的一擊,短短幾個回合之後,高盧人便開始由進攻改為逃竄。爾後,高盧人全部投降。阿利細亞之戰就這樣出乎意料地結束了。愷撒以6萬軍隊與高盧人將近25萬人的大軍相峙,竟以一支騎兵的偷襲扭轉了戰局,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愷撒、龐培、克拉蘇的“三頭同盟”是不可能持久的,他們是互相利用的關係。克拉蘇在戰爭中陣亡,使原來成鼎足之勢的三人同盟變成了愷撒、龐培兩雄並立的局麵。這時,愷撒的女兒去世,這就意味著愷撒與龐培的聯姻關係中斷,倆人之間為了權力的爭鬥已勢所難免。於是奴隸主兩派發生了內戰。
公元前50年,以龐培為首的貴族派元老院因擔心愷撒建立獨裁政權,通過決議拒絕延長愷撒擔任高盧總督的任期,令其遣散軍隊。愷撒拒不執行這一決定。當時,他的軍隊絕大部分駐在北山高盧,身邊僅有一個軍團和一些輔助部隊。為了把握戰機,經過一番周密策劃之後,愷撒於公元前49年1月,果斷地率領一個軍團,越過意大利和高盧諸行省之間的界河盧比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羅馬進發。沒有準備的龐培反對派,匆忙率領一批元老和兩名執政官離開羅馬,逃往希臘。同年11月,愷撒率領7個軍團出其不意地在希臘登陸,次年春又增加了4個軍團和1個騎兵隊。6月,愷撒與龐培在希臘的法薩盧進行決戰,愷撒徹底打敗了龐培,龐培逃到埃及,被埃及國王派人殺死。公元前45年,愷撒實現了他的軍事獨裁統治。
愷撒征戰一生,多謀善斷,善於抓住戰機,特別是能在不利的情況下,以頑強的意誌堅持自己的戰略企圖,扭轉戰局,表現出他那不同凡響的高超的軍事藝術,在羅馬乃至世界的曆史上留下了蓋世英名。
愷撒的影響
愷撒對當時最大的影響,是使高盧羅馬化;留給後世最大的影響,是由他的外甥屋大維繼承了他的事業,結束了羅馬的共和整體,踏上了帝製之路。盡管他從未正式稱王,但他的名字愷撒卻在西方成為帝王的代名詞,像俄國沙皇的稱呼就來源於“愷撒”的譯音。
奧古斯都
蓋厄斯·奧克塔維厄斯生於公元前63年。他是儒略·愷撒的侄孫,儒略在奧克塔維安年輕時是羅馬的政治風雲人物,他自己沒有兒子,十分喜愛這位青年,為他鋪下了從政之路。但是在公元前44年當愷撒遇刺之時,他還隻不過是個年僅18歲的學生。
愷撒之死在許多羅馬軍政人物之間掀起了一場長期而激烈的權力鬥爭。起初他的勁敵——都是些久經羅馬政治沙場的人物——並不把年青的奧克塔維安放在眼裏。實際上這位年青人唯一可見的優勢隻在於他是儒略·愷撒的養子。奧斯塔維安機智巧妙地利用這一優勢,贏得了愷撒部分軍隊的支持。但是愷撒的多數軍隊都決定支持馬可·安東尼,安東尼是愷撒最親密的朋友之一。在隨之而來的數年奪權戰中,所有的其他競爭對手都相繼灰飛煙滅。到公元前36年,羅馬及其所征服的許多地區被馬克·安東尼和奧克塔維安倆人一分為二,前者控製東部,後者控製西方。在此後幾年,兩者之間卻出現了令人不安的休戰狀態,在此期間,安東尼似乎隻沉湎於同克麗佩脫拉的風流豔事之中,而奧克塔維安則不斷地加強自己的地位。公元前32年兩者之間爆發了戰爭,公元前31年阿克提莫岬角大海戰一決雌雄,奧克塔維安的軍隊贏得了勝利。翌年,戰爭以奧克塔維安的全盤勝利而告結束,安東尼和克麗佩脫拉雙雙自殺。
奧克塔維安現在的權力地位堪與15年前的儒略·愷撒相提並論。愷撒遇刺,因為他要結束羅馬共和政體、自稱帝王的意圖昭然若揭。但是公元前30年,在經曆了多年內戰和共和政體在羅馬遭到明顯失敗以後,大多數羅馬人願意接受一位仁慈的專製君主,隻要他表麵上繼續實行民主統治就行。
雖然奧克塔維安在登上權力頂座的鬥爭中殘酷無情,但是一當地位鞏固,他就采取出人意外的和解態度。公元前27年,為了穩定元老院議員的情緒,他宣布要恢複共和國,主動辭去了自己所有的政治職務。但事實上他保留了作為西班牙、高盧和敘利亞諸行省的元首職務。由於羅馬的大多數軍隊都在這三個行省,所以實權仍牢固地掌握在他的手中。元老院推選他為名譽奧古斯都,但是他從未接受過帝位。在口頭上,羅馬仍是一個共和國,奧古斯都隻不過是第一公民,但實際上,奧古斯都想要得到任何官職皆是開口之勞,感恩戴德、溫良馴順的元老院對他總是一呼百應。他在餘生的歲月中,是一位強有力的獨裁者。到公元14年他去世時,羅馬完成了由共和國向君主國的轉變,他的養子輕而易舉地成了他的繼位人。
奧古斯都出類拔萃,看來是曆史上才幹卓絕、仁慈大度的君主的最佳楷模。他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他的安撫政策為愈合羅馬內戰所帶來的深刻創傷起了重大作用。
奧古斯都統治羅馬40多年,他的政策在隨後的許多年中對該帝國都有影響。在他的領導下,羅馬軍隊完成了對西班牙、瑞士、加拉西亞(在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半島許多地區的征服。在他的統治完結時,羅馬帝國北部邊界與萊茵河-多瑙河河道沒有多大區別,該河道在隨後幾個世紀的大部分時期裏均為北部邊界。
奧古斯都是一位極有才幹的行政官,為建立一個得力的行政機構起了重大的作用。他修改了羅馬的稅務結構和金融製度,改編了羅馬軍隊,建立起一支永久的海軍隊伍;他還組建了一支貼身護衛隊——羅馬皇帝侍衛隊,這支侍衛隊在未來的世紀裏對挑選和罷免皇帝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奧古斯都的領導下,一個龐大的寬闊公路網遍布整個羅馬帝國,許多公共建築在羅馬城市內拔地而起;羅馬城的麵貌美飾一新。一座座教堂突兀而現,奧古斯都鼓勵人們奉行和忠誠老天主教會;通過了鼓勵結婚和生育的法律。
從公元前30年起,在奧古斯都的領導下,羅馬天下太平,經濟繁榮昌盛,文藝百花盛開。奧古斯都時代是羅馬文學的黃金時代,羅馬最偉大的作家維吉爾、霍裏斯和李維等人就是出現在這個時期。作家奧維德引起了奧古斯都的不快,因此被逐放出羅馬。
奧古斯都沒有親生兒子,他的一個侄兒和兩個侄孫都在他以前過世。因此他收養了繼子台比留斯,死前指定他為自己的繼承人。但是他的王朝(包括後來的兩個臭名昭著的皇帝凱勒格拉和尼祿)不久便土崩瓦解,然而他開創的國內和平即所謂的“羅馬和平”卻持續了大約兩百年之久。在這個持續的和平與繁榮時期,羅馬文化彌漫擴散,遍及奧古斯都和其他羅馬領袖所征服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