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

太陽王路易十四,是上帝的寵兒,他在父母結婚23年未有生育的情況下,突然來到了人世。他是法國波旁王朝的第三任國王,他的祖父亨利四世為波旁的江山打下了堅實的根基,他的父親路易十三,在政壇高手黎塞留的操控下,開始致力於爭奪歐洲霸權。1643年,5歲的路易十四被母後安娜抱上了國王寶座,開始了他72年漫長的帝王生涯。

正如一位史評家所說的,在“太陽王”路易十四麵前,即使是最自傲的帝王也會相形見絀。作為一個威名赫赫,充分享受權柄和榮耀的名君,應該具備什麼條件呢?讓我們來看看路易十四,他是“專製統治最完美的化身”。

首先,他必須充分掌握國家大權。路易十四幼年繼位之後由太後安娜攝政,實權掌握在紅衣主教兼首相的馬薩林手裏。從小馬薩林就向他灌輸君主專製的思想,教導他將來要乾綱獨斷。他10歲到15歲間,先後發生兩次“投石器事件”,被迫逃出巴黎的顛沛流離使他刻骨銘心,更增強了他強化君主權力的決心。1661年親政之後,他辛勤理政,事必躬親,緊緊地將大權掌握在自己手裏,不再任命首相,拒絕召開三級會議,在多次遭到高級法院的批評之後,又取消了高級法院對國王敕令的指摘權。他發表過許多君主專製的精彩言論,諸如“朕即國家”、“隻有君主才有權利思考、決策,其他人隻有執行的義務”等等。凡爾賽宮和巴士底獄,是他一軟一硬的兩個統治工具,巡按使和龍騎兵,是他伸向全國各地的爪牙。

其次,他必須個性突出,才華出眾,而且有足夠長的在位時間。路易十四風流一生,多才多藝,通曉天文、地理、解剖學等。他在位長達72年(實際執政時間54年),為歐洲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給他的國家打下的烙印也特別深刻。

傑出帝王的偉業,至少還必須有一位理財能手和若幹位叱吒風雲的將軍。對於路易十四來說,柯爾伯似乎是上帝特意恩賜給他的。這位財政總監的改革不但扭轉了前任留下的巨額虧空,還給路易十四積下殷實銀庫,成為他發揮能量的後盾,而以杜倫尼和孔代親王“雙子星座”為代表的將軍們,則通過炮火將“太陽王”的威名傳播到歐洲各地。事實上,到了晚年,失去了上述人才的路易十四帝國已明顯中衰。

路易十四發動的大規模戰爭有四次:1665—1668年與西班牙的“王後遺產戰爭”,1672—1679年的荷蘭戰爭,1688—1697年與奧地利皇帝為首的奧格斯堡同盟的戰爭,以及1701—1703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我們可以看到,路易十四執政的年份一半以上都處於戰爭狀態。在這一係列戰爭中,法國總是處於以少打多的局麵,這也許是因為路易十四外交的失敗,也許是歐洲固有的“勢力均衡”的理念在發揮作用。前兩次戰爭法國以勝為主,取得了南尼德蘭的一些領地。後兩次戰爭,法國則以敗居多,但也保存了一定顏麵。成功地讓他的孫子繼承了西班牙王位,這也許是他為他的波旁家族帶來的最大禮物。

作為一代名君,還需要繁榮的學術文化和標誌性建築物作為粉飾。看看下麵這些名字:高乃依、莫裏哀、拉辛、拉封丹就可以看出路易十四時代文化的昌盛。他們的成就不能被當作路易十四的成就,但與作為“法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藝術讚助者”的路易十四對文化的讚助,也有一定關係。當然,這不能看出路易十四時代與正在解開序幕的啟蒙運動有何聯係。而路易十四的名氣,也部分得益於凡爾賽宮的富麗堂皇,這座建築史上的經典之作花費了10年的時間和數不清的金錢。

在路易十四時代,由於法國炙手可熱的國際地位,法語取代了拉丁語成為歐洲外交的通用語言,各國上流社會都以能講一口流利的法語為時髦的標誌。

路易十四認為統一的宗教信仰有利於他的統治。他在1685年頒布了《楓丹白露敕令》,廢除了他祖父亨利四世在87年前《南特敕令》中確立的宗教寬容的國策,重開對新教徒的迫害。新教徒中有為數眾多的熟練手工業者,帶著他們的技藝逃亡國外、造福外國,這是路易十四為他的專製付出的代價。1689年路易十四還頒布了“黑法”,準許在法國的所有殖民地販賣奴隸。

路易十四對曆史的影響還有一點非常有趣。他因為身材較矮,便穿上了特製的15厘米高的鞋子以增強威嚴感,結果全國上下爭相效仿,發展為後來風靡全世界的高跟鞋。當然,今天高跟鞋已經成為女士的專利,這也許是路易十四所始料不及的。

路易十四用自己的言論和行動在歐洲重新詮釋了“君主製”這個概念,使得在英倫三島上民主憲政取得了一係列勝利的同時,歐洲大陸上卻出現了一股強化君主專製的熱潮。強化君主專製在當時的歐洲也有其積極意義,有利於進一步消除地方領主的封建割據,為民族國家的形成準備了條件。但是,路易十四時期無休止的戰爭、晚年奢靡浪費的生活和貪汙腐化的蔓延,使得法國財政狀況重新惡化,也使得有識之士增加了對君主專製的質疑和反思。雖然路易十四離世之年到法國大革命爆發還有70多年,但多數史評家認為兩者之間存在著必然聯係。

路易十四的曆史地位

路易十四所實踐的君主專製製度成為近代中央集權製國家機器的典範,為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等專製君主國家所效仿和追隨。

路易十四死於1715年。他一共執政72年,是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也是法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

伏爾泰

“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伏爾泰,原名弗蘭蘇阿·馬利·阿魯埃(伏爾泰是他的筆名)。伏爾泰是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他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他父親是法律公證人,希望他將來做個法官,但他對文學發生興趣,後來成了一名文人。伏爾泰經曆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個封建王朝的統治,目睹了封建專製主義由盛轉衰,也親身感到了封建專製主義統治的腐朽和反動。他深刻地預見到革命必然到來,他對朋友說:“我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撒下革命的種子,盡管我自己未必成為革命的見證人,但它是必然要到來的。”

伏爾泰才思敏捷,多才多藝。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語言和諷刺的筆調而聞名。他說:“笑,可以戰勝一切。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曾因辛辣地諷刺封建專製主義而兩度被投入巴士底獄。他的書被列為禁書,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國門。1725年他被迫流亡英國,對英國資產階級的政治、文化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研究英國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製,研究洛克的唯物主義經驗論和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