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年6月14日,拿破侖在弗裏德蘭大敗俄軍,俄皇被迫求和。
為了窒息英倫三島,嚴格實行“大陸封鎖”政策,1807年10月,拿破侖發動了征服伊比利亞半島戰爭。法軍入侵激起島上人民的強烈反抗,法軍很快陷進了民眾戰爭的泥潭難以自拔。拿破侖不得不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
1809年初,因對付普、奧等國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侖不等西班牙戰事結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國,東征奧地利。拿破侖憑著他那鋼鐵般的意誌,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再一次割地求和。
1810年3月,娶奧國公主瑪麗亞·路易莎為妻。拿破侖帝國達到極盛時期。可是,這個歐洲梟雄最得意的時刻也是其霸業發生決定性逆轉的時刻。
1812年,拿破侖集兵50萬遠征俄羅斯。他長驅直入,直搗莫斯科城。然而,俄國的嚴寒氣候和當地軍民的抗法鬥爭終於使法軍大敗而歸。
1813年,歐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侖率軍40萬餘聯軍作戰,不料在萊比錫戰役中一敗塗地,各附庸國及諸小邦乘機起來擺脫法國控製,拿破侖陷入四麵楚歌的境地。
1814年,聯軍向法國本土進軍。3月30日,巴黎淪陷。4月6日,拿破侖被迫退位,並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爾巴島。波旁王朝複辟。然而,這個失敗者再次創造了曆史上罕見的奇跡,他從戒備森嚴的厄爾巴島上逃了出來。
1815年3月20日,他不費一槍一彈進占了巴黎,重新登上皇帝寶座,建立了曆史上所稱的“百日王朝”。
歐洲各君主國重新又調集重兵,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軍。
1815年6月,法軍在滑鐵盧戰役中覆沒,拿破侖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聖赫勒拿島。
1821年5月5日,拿破侖在島上病逝,終年52歲。四天以後,島上的人為這位征服者舉行了葬禮。在禮炮的轟鳴中,棺木徐徐下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在這幽靜的峽穀深處,幾棵垂柳掩映著一條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競相開放。拿破侖,這位一度叱吒風雲、有功也有過的蓋世英雄,便長眠在這些綠葉鮮花之下。
19年後,法國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力浦派軍艦到聖赫勒拿島接回了拿破侖的遺骨。
1840年12月15日,巴黎人民滿腔熱情地舉行了隆重的接靈儀式。數不盡的人群冒著嚴寒、迎著風雪,護送著靈柩前往塞納河畔的榮軍院。從此,拿破侖的遺願得到了實現,他以一個老兵的身份安息在塞納河畔,安息在他熱愛的法國人民中間。
小故事
朗伍德別墅裏陳列著一副國際象棋,這是一名拿破侖忠實部屬奉獻的禮物。拿破侖愛不釋手,幾乎天天把玩,卻至死也沒能發現,棋子裏居然藏著部屬苦心繪製的逃生地圖!就在這座別墅的客廳裏,拿破侖對慕名前來的英國赴華使節阿美士德說出了也許是他一生中最後的名言:“中國是一頭睡獅,當它醒來時,全世界將為之震動。”
雨果
中國人民的朋友維克多·雨果(1802—1885年)是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和詩人,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他生於貝藏鬆,父親是拿破侖手下的將軍,母親是個天主教徒。雨果很早就顯露文學才華,早年的詩歌受到過法蘭西學士院褒獎並獲得過路易十八的獎金。雨果的第一部詩集《頌歌與民謠集》問世於19世紀20年代初。
1827年,他發表劇本《克倫威爾》,該劇不合舞台表演要求而無法上演,但劇本的《序言》因批判古典主義,提出浪漫主義文學主張,被公認為法國浪漫主義運動的宣言,雨果也因此被推舉為浪漫主義運動領袖。1830年,他的劇本《愛爾那尼》演出成功,使法國浪漫主義對偽古典主義鬥爭取得決定性勝利。同年,他目睹了七月革命鬥爭,思想受到巨大震動。第二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以巨大的思想力量和藝術魅力,贏得廣泛讀者,使得浪漫主義文學不僅在詩歌、劇本,同時在小說領域裏也取得輝煌成就。19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雨果的主要作品還有:詩集《東方集》(1829年)、《秋葉集》(1831年)、《晨夕集》(1835年)和《心聲集》(1837年),劇本《瑪麗蓉·德洛麥》(1833年)、《安日洛》(1835年)和《呂意·布拉斯》(1838年),小說《一個死囚的末日》和《窮漢克洛德》等。這些作品大多具有反封建反教會的精神和浪漫主義文學特色。
1848年的革命,促使雨果確立了共和立場。拿破侖三世時期,他遭到迫害,逃亡國外達19年之久,但仍堅持鬥爭。期間,他寫了《一件罪行的始末》《小拿破侖》《懲罰集》(1854年)《靜觀集》(1856年),以及長篇小說《悲慘世界》(1862年)和《海上勞工》(1866年)等重要作品。普法戰爭期間,他從國外回來,積極號召法國人民保衛祖國。雨果雖然不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意義,但當公社失敗,遭受鎮壓時,他卻能挺身而出,為公社社員進行辯護。在創作上,現實主義因素有明顯增強,人道主義思想在作品中也體現得更為明顯。主要作品有:詩集《凶年集》(1872年)、長篇小說《九三年》(1874年)和《笑麵人》(1896年)等。這些作品為雨果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晚年的雨果仍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1885年,雨果去世時,法國人民為他舉行了國葬。
雨果譴責火燒圓明園
有一個世界的奇跡,這個奇跡名叫圓明園。人們一向把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巴黎的聖母院與東方的圓明園相提並論,這是一件史無前例的驚人傑作。然而這個奇跡已經蕩然無存。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劫掠,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對圓明園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洗劫,贓物由兩個戰勝者平分——我們使用教堂的寶庫加起來也比不上這座光輝奇異的東方博物館。
我們有些歐洲人一向自認為是文明人,把中國人當成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的所作所為。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國,另一個叫英國。我要對此提出抗議,而且要感謝您給了我抗議的機會……法蘭西帝國從這次勝利中獲得了一半贓物……我希望法國有朝一日能擺脫重負、洗清罪惡,把這些贓物歸還被劫掠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