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評價及成就

瓦特的偉大天才表現在他所取得的專利的說明書中,他沒有把自己的蒸汽機說成是一種用於特殊目的的發明,而是把它說成是大工業普遍應用的發動機。

瓦特在英國和歐洲大陸各國的學術界和科學界享有崇高的地位。1784年他成為愛丁堡皇家學會的會員,1785年又成為倫敦皇家學會的會員。1808年,他成為法蘭西學士院的成員,1814年,他又被選為法國科學院的8名外籍院士之一。各國科學界都承認瓦特是他們之中最著名的一員。

達爾文

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1809年2月12日生於英國什魯斯伯裏,1882年4月19日卒於肯特郡。1831年畢業於劍橋大學,同年12月27日參加英國海軍貝格爾艦環繞世界的考察航行,先在南美洲東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鄰的島嶼上考察,然後跨太平洋至大洋洲,繼而越過印度洋到達南非,再繞好望角經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後於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國。

回國後,他在多病的情況下堅持整理了考察中收集的大量資料,陸續發表了有關生物學及地質學的考察報告,其中包括《貝格爾艦所經各國的地質及博物調查日記》(1839年)、《貝格爾艦航行動物誌》(1840—1843年),以及三冊有關珊瑚礁、火山島的地質報告(1842—1846年)。他在地質學論著中,提出環礁是因海底下沉、珊瑚向上堆生而成的著名論斷。這五年的旅行考察更促使他思索物種起源的問題。

他研究了各方麵的大量證據,逐漸認識到,形形色色的物種實際都是由共同祖先進化而來的。他通過植物栽培和家畜馴養的事例,感到進化的原因可能是大自然對生物采取了類似的選擇方式——去劣存優。他還注意到,生物界中普遍存在著個體差異;適應環境的物種可以孳生繁衍,不適應的則可能滅絕。他又從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中得到啟示:每一物種均有巨大的繁殖力,但存活者隻占極少數,這說明自然界中存在著劇烈的生存競爭,這種競爭造成大量死亡,從而維持了種群數目的相對穩定。經過多年的探索,他逐漸形成了一個係統的進化思想:生物界本來就存在著個體差異,在生存競爭的壓力下,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物種所保留的有利性狀在世代傳遞過程中逐漸積累,經過性狀分異和中間類型消失便形成新種。1842—1844年間,他寫過短文論述這些思想,但隻給少數朋友看過。

1846年以後,他研究了藤壺化石種及現存種的分類問題,對物種變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於1851—1854年先後發表了4篇論述蔓足類的專著。此後他又不斷與友人探討,進一步充實和發展了他的進化思想。1858年6月18日,他接到博物學家華萊士的一篇文章,其中表述了與他相同的進化論見解。這時他才在朋友的敦促下寫出了自己的進化觀點,與華萊士的文章同於7月1日的倫敦林奈學會上發表。他們的文章當時沒有引起普遍的注意。1859年11月24日出版了他的《物種起源》,書中詳細介紹了他20年來收集到的豐富證據,充分論證了生物的進化,並明確提出自然選擇學說來說明進化機理。書出版後迅即售完,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進化論的出現使生物界的種種現象都得到一個統一的解釋:生物的一致性可以用共同祖先來說明;物種的多樣性則完全是進化適應的結果。進化論的出現在哲學和社會科學領域中也產生極大影響;它猛烈衝擊了當時支配思想領域的神學觀念。

此後,達爾文的著作大都是對進化學說的進一步闡釋和發展。例如1868年的《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論述了人工選擇問題,1871年的《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則把進化學說推廣到人類。此外,還有一係列著作探討了植物界中的許多適應現象,如1862年的《蘭花誘蟲授粉的種種策略》、1865年的《攀緣植物的運動及習性》、1875年的《食蟲植物》,以及1877年的《植物界中異花授粉和自花授粉的效果》等。1872年發表的《人類和動物的表情》可算是最早的一部行為學著作,而1881年的《蚯蚓對園田土壤形成的作用》則是土壤生態學的先驅。他還研究了植物的向光和向地運動,根據實驗斷定在植物體中存在著某種能傳遞信息的物質;預見了後來發現的生長素。

達爾文的貢獻

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一書,不但以豐富的事實論證了生物的進化,而且提出自然選擇理論,對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作出了合理的解釋,嚴重打擊了各種唯心的特創論、目的論和物種不變論,並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此後,又出版了《動植物在家養條件下的變異》(1868年)和《人類起源和性選擇》(1871年)等著作,進一步充實和發展了進化學說。他的進化學說,被恩格斯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達爾文熱愛自然,熱愛科學,堅持實踐,細心觀察事實,努力研究、探索自然規律,一生共發表了80多篇論文,出版了20多部著作,為人類留下了豐富的科學遺產,是一位不斷追求真理並作出劃時代貢獻的偉大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