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祥的《賈桂香》發表於1956年12月13日,這首詩是詩人讀了10月11日《黑龍江日報》報道的一個真實的悲劇事件後有感而寫的。詩人在“後記”中說:“佳木斯園藝示範農場青年女工賈桂香,受不住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圍剿,在7月27日自殺。……讀之心怦怦然,因寫這首詩呼籲:‘不許再有第二個賈桂香!’”這首詩確實像詩人自己說的那樣,是“從詩人血管中流出的血,真誠的血”,就是充滿正義感的控訴,也就是真誠的鬱怒和激情的噴出:
到底是怎樣的一股逆風
撲滅了剛剛燃點的火焰?
海闊天空任飛翔的地方,
折斷了剛剛展開的翅膀!
告訴我,回答我:是怎樣的,
怎樣的手,扼殺了賈桂香!?
可以說,這是“一首大膽觸及了生活真實的詩篇,它在一片光明之中看到陰暗的角落,它敢於像歌頌光明那樣理直氣壯地鞭打黑暗”。在50年代文學中,如此直接對現實生活或實際事件進行批評的詩歌極少,邵燕祥的《賈桂香》確實是一個具有突破性的作品。尤其是它在《人民日報》上出現,更具有“突破性”。《人民日報》自1948年創刊以來刊登過許多詩歌,那些詩歌都帶有濃厚的宣傳性和指導性,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幾年中,《人民日報》所發表的詩歌基本上都屬於頌歌和戰歌的範疇。新中國成立初期它刊出了郭沫若的《新華頌》、田間的《新中國》、胡風的《時間開始了》、呂劍的《英雄碑》等頌歌,在朝鮮戰爭時期主要刊登了艾青的《前進,光榮的朝鮮人民軍!》、卞之琳的《向朝鮮人民致敬》、邵燕祥的《唱吧,高唱你們的戰歌!——獻給英勇的朝鮮人民軍》、綠原的《一分鍾不能忘記》、《戰鬥的朝鮮》等戰歌。“雙百方針”提出之後,在《人民日報》副刊上出現了邵燕祥的《賈桂香》,它突破了隻準“歌頌”、不準“暴露”的戒律,敢於大膽正視社會的陰暗麵,反映社會生活中的矛盾。這就意味著它突破了詩歌創作的題材的局限性,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當時詩歌創作的概念化和公式化的毛病。並且,這首詩創作的出發點是對人的生命和人格的尊重,詩人無意中啟示了“人對人的關心、同情和愛護不應當成為罪過,人應當尊重人”。
對人的關心、對人的心靈的關心是文學永遠的主題。不過,在當時的文學觀念中,“表現個人感情的作品往往被視為‘小資產階級的’,‘不健康’的東西”。因此,50年代中國詩歌逐漸失去了這一主題。然而,在1956年以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出現不少更為關注人的感情世界的作品,也是“百花文學”的一大成果。可惜,這時期《人民日報》副刊所刊出的詩歌作品中,直接表現出個人感情的詩歌依舊屬於少數。其中要提到的是蔡其矯的組詩《西沙群島散歌》。這是詩人“從一九五六年九月到一九五七年三月,生活在福建和廣東的海上和陸地上時,所寫的抒情詩”,是由八首詩歌組成的組詩,浪漫主義色彩很深。下麵是其中以《夜光》為題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