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語文學研究的現狀來看,人們較為注重的正是關於世界漢語文學與中國漢語文學之間對應關係的研究。在這一對應性的文學關係的研究之中,不僅世界漢語文學具體化為從東南亞到歐美的各國漢語文學,而且中國漢語文學也具體化為大陸漢語文學、台灣漢語文學、港澳漢語文學,由此而展開彼此之間從文學比較到比較文學的諸多研究。這就表明,就漢語文學之內的文學比較研究而言,其對象應該是世界漢語文學與中國漢語文學。由於漢語文學的一致性基礎是漢語寫作,顯而易見的是,進行漢語文學之內的文學比較研究,主要是就漢語文學自身的形態發展而言的,包括從漢語文學的文體、手法到漢語文學的言語、修辭諸方麵在內。因此,漢語文學之內的文學比較研究,僅僅是一種基於文學層麵的對於漢語寫作進行的比較研究,這對於漢語文學的學術研究來說,顯然是遠遠不夠完整的,這就需要進行具有整體性的從文學到文化的文學比較研究,因而比較文學研究就大量引入漢語文學之中。
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強調世界漢語文學與中國漢語文學的對應關係,進行漢語國別文學之間的比較文學研究,也將顯得較為重要。這是因為,無論是從影響研究來看還是從平行研究來看,實質上都具有從文學到文化的兩大層麵,具體而言,無非是文學語言所能表達的文化,與表現文化所能選擇的文學語言。所以,對於漢語文學之間的比較文學研究來說,將從漢語文學語言所能書寫出來的民族文化與書寫民族文化所選擇的漢語文學語言來具體進行,一方麵要比較各國漢語文學所展現的民族文化內涵與文化傳統,一方麵要比較各國漢語文學的語言表達與語言藝術,由此而構成進行漢語文學的比較文學研究的兩極,從而提供較為廣闊的漢語文學研究的學術空間。
當然,就目前漢語文學的比較文學研究而言,可能主要將是進行影響研究。這是因為世界漢語文學在各國發展得並不平衡,能夠進入國別文學構成,特別是作為國別文學之中的民族文學構成的,實際上並不多,因而也就更多地表現出世界漢語文學與中國漢語文學之間比較明顯的從文學到文化的曆史淵源。這恐怕就是一些人讚同將世界漢語文學稱為海外華文文學的一個內在原因。但是,隨著世界漢語文學的發展,漢語文學的多元文化根基的形成,漢語文學之間的平行研究也會出現,即使就作為表達文化的文學語言的漢語來說,也會因為文化的多元化而出現國別性的發展,而出現漢語自身發展的多樣化,從而形成漢語文學從文化到語言的多姿多彩的文學格局。這一點正是所有語種文學發展的趨勢,譬如說,英語在世界各大洲出現的國別性發展,西班牙語在拉丁美洲出現的國別性發展,而與之相伴的正是英語文學與西班牙語文學的迅速發展,並且分別可以由現代主義和魔幻現實主義這樣產生了全球性影響的文學現象來予以展示。由此可見,語種文學的比較文學研究,從影響研究到平行研究,是直接與語種文學的發展水平相聯係的,至於跨文化研究這一比較文學研究範式,更是針對文化的多元化與語言的多樣化的世界文學現實而提出來的。所以,就漢語文學的發展而言,與英語文學、西班牙語文學等語種文學的發展相比,應該承認是有著一定距離的。
不過,對於中國漢語文學來說,無論是在文學發展方麵,還是在文學研究方麵,這樣的距離是不存在的。這是因為,較之世界漢語文學的國別之分,中國漢語文學隻有區域之分。從漢語文學發展的中國現狀來看,也就是大陸漢語文學、台灣漢語文學與港澳漢語文學的三足鼎立。這三大區域漢語文學盡管都同樣是以中華文化為文化之根,但是存在著較大的區域文化差別:首先主要是具有現實決定性的意識形態方麵的差別,簡單地說,即所謂製度性的政治-社會差別;其次才是具有曆史穩定性的人文地理方麵的差別,簡單地說,也就是所謂地方性的社會-自然差別。正是由於大陸漢語文學、台灣漢語文學、港澳漢語文學三者之間存在著從製度性到地方性的區域文化差別,從而產生了中國漢語文學的區域文學差異。對於這樣的區域文學差異,其研究範圍顯然不能歸入比較文學研究,而應該納入區域文學研究之中來進行文學比較研究,無疑才會合乎文學研究的學科需要和學術規範,以有利於學術交流。與此同時,這也就意味著更不能將所謂的海外華文文學與台港文學並置在一起,來與大陸漢語文學進行比較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