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作者如此寫道:
不數日,振新公司總經理之室隅案旁,坐有項垂小辮,目戴近視鏡,寒酸之狀可掬,默然據案,端然執筆,書寫八行紅格,月俸十大圓者一人。
兩人之際遇竟如此天壤之別,讀來不免令人唏噓不已,而作者也成功地向讀者傳達了他寫這篇文章的動機,即在於彰顯“舊教育之佳果,新時代之疆石”。從連續幾篇故事中,可以清楚看出《青年進步》的主編與作者是如何在努力地塑造新青年。
五、《青年進步》小說分析之二:新女性的塑造
《青年進步》的編者,一直很關心女子的就業問題及其在社會上的地位。在雜誌中的“社會事務”一類,就可看到《青年進步》作家們曾針對女子社會地位的問題展開討論。如從《青年進步》創刊號在“社會事務”部分之首篇文章,就是佩我所翻譯的《美國大學女子在社會之職業》。該文主要介紹北美女子大學生畢業後,舉凡事務所的記錄員、社會服務誌工、會計員、經理、工程師、報社主任、醫生及律師等項工作內容,女子皆可勝任。雖然這篇文章是介紹美國的情況,但卻提供給《青年進步》之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一個新的思路。
除此之外,惲代英在第六冊發表的《女子生活問題》,也點出男女平等的重要性。惲氏自言作此文的動機就在於“故男女在生活方麵不能平等者,男子之謬妄居其半,女子之無能力居其半,此篇欲矯正男子之謬妄,且輔助女子生活之能力”。另外,蜇庵選譯的《人類浪費之修複》一文,更是表達出對女性身體的尊重。此文認為戰爭對社會所帶來的最大破壞,就是世界人口數的減少,尤其是青年與幼兒的人口數的減少占最大比例。因此有人提出強征女子生產,或者承認多妻主義,以增人口。對於這種說法,此文是給予批評且不以為然,並提出自己的見解,認為男女之間要有真愛才能結合。雖然此文係選譯文章,且所談多半為戰後人口複興之議題,但其文所表達的尊重女性身體的看法,已是昭昭然,可能也是蜇庵認為“有研究價值之一大問題”。
《青年進步》的小說似乎也與“社會事務”部分相呼應。如公達所譯的《一串珠》,內容是以蘇格蘭一個貧困又遭逢喪父的女孩(墨林)作為主角,描述該女孩是如何運用機智擺脫壞人的糾纏,取回父親留給她的珍珠項鏈,並遵照父親遺命去找尋其往日好友,求其協助。而取回項鏈後的墨林,最終在其父親好友的幫助下,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成為英國日後著名的女醫生。雖然這是一篇讀起來平凡無奇的文章,但該文透露出《青年進步》對於女性的看法。由於中國傳統的觀念中,通常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多反對女子接受高等教育。傳統觀念亦認為女子應深居高苑之中,不得隨便拋頭露麵,隻要專心學習琴棋書畫與刺繡,為將來婚嫁作準備。但公達這篇文章,表達出女子也應該享有受教育的權利。而女子接受高等教育後,將來也可以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女青年”。
另外,蜇庵的《俠女救夫計》中的梅梨夫人,也充分體現出女子的才智與勇氣。此文故事背景設定在伊大利與布勒戛利亞兩國戰爭期間,一名伊大利陸軍中將史蒂芬因為被朋友普倫赫德竊盜走其所保管的國家文件,而被判刑入獄。該名陸軍中將的妻子梅梨夫人,為了營救其丈夫脫險,不僅與忠實的仆人通力合作,喬裝打扮深入布國國境,並用計謀誘使普倫郝德的未婚妻達的雅說出文件下落。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絕之處,就在於梅梨夫人與普倫赫德的對峙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