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中國晚報文化作為整體的研究對象的基礎上,作者采用了多維的媒介生態視角來展開研究。一是明確晚報文化的範圍和地域性,它是中國而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晚報文化;二是強調用文化研究的視野和方法來透析中國晚報,突出研究方法的互動性和綜合性,即作為文化的中國晚報。文化與傳媒的互動性,令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之間呈現出內在的契合和合理的同構性。作者對媒介文化視野的定位就是要將晚報放在社會文化的環境中做曆時性考察,審視我國晚報文化生發的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麵的動因,考察其作為媒介文化之亞文化係統對文化係統的功用和動態機製。媒介文化研究的視角決定了該書開闊的學術視野。圍繞傳播、媒介、文化三者間的關係,媒介文化凝聚為巨大的複合體,它與新聞傳播的社會學、曆史學、文化學、人類學、美學發生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唯有多學科、跨學科的開放視野方能解讀這一現象。如果說媒介研究包含著媒介生產(包括體製、環境和運作)、媒介內容(或文本)以及媒介影響三個麵向,那麼媒介文化研究則是整合這三個麵向的最佳選擇,同時也為理論研究的填補、跟進提供了可能。中國晚報文化作為中國媒介文化的分支,它既依托於中國媒介文化的發展,又具有鮮明的個性,並鮮活地呈現於具體的媒介運作中。這生動地演繹著媒介文化為何與何為的創生規律,揭示了兩者內在的生發機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媒介文化的理論建構自成一體。
媒介文化的包羅萬象考驗著作者的研究能力,如果缺乏一把犀利的解剖刀,研究或止步於外圍,或迷失在現實的細節麵前。讀《中國晚報文化研究》頗有看庖丁解牛的意味,看作者條分縷析,層層剖解,遊刃有餘。該書的研究整體上采用了媒介文化與晚報文化“同中有異”的交叉論證框架,以典型個案加上大背景的點麵結合方式進行架構。媒介文化——中國晚報文化——作為個案的北京晚報文化,作者建構起從宏觀層到中觀層再到微觀層,層層推進,相互印證,每一層理論建構都為下一層的剖析提供了理論依據與背景。媒介文化在人類物質生產的進程中以媒介的技術發展為先導,以媒介本身為承載,以媒介文化傳播內容的綜合性、大眾化為主體,尋找到了媒介與文化的生長點,而最終以有機的整體姿態順勢而生。它的生發與作用機理使之體現為多圈層的交叉與滲透,顯示出豐富的依賴性。作者從文化傳播的需要和效用出發,敏銳且準確地把握到媒介文化發生時在物質、製度、精神三個層麵的曆時交錯與循環回歸規律,進而揭示出媒介文化發生的兩大特點,一是與媒介曆時共生的同步性,二是與社會生活方式相互建構的同構性。對媒介文化發生機製、動因、模式、特點的分析,為更進一步把握媒介文化的內涵、特征、功能提供了好的解讀思路。最終從媒介發展、媒介運作、媒介人文三個層麵建構起媒介文化內涵的有機構成,並將之放置於中國的文化語境中予以審視,強調其異於西方文化語境的中國特色:如傳統媒介與電子媒介並存、混合;“內容為王”與“品牌經營”並重導向;媒介自律與文化自覺並立兼顧。在媒介文化生成中看到晚報文化的衍生性,又在對中國晚報文化的審視中呈現其媒介文化的相對獨立性。作者始終圍繞晚報文化生發的同步性與創生性,在晚報文化的內涵構成的闡述中,注重傳受雙方主客體的互動分析、抓住晚報人文中人的創新性與能動機製的形成,沿著由點到麵的論證思路綜述、演繹、歸納了中國晚報文化的曆史沿革及內涵特征,合理展望了晚報文化現代化的發展走向,從而形成了較為開放、係統、完整的晚報文化的論證結構。這樣的構思和闡釋張弛有度,貼切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