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媒介文化的發展已然打上了後現代的烙印,媒介曆史、媒介運作、媒介人文等層麵深受影響,作者在研究中對媒介人的文化自覺意識的強調體現出研究的前瞻性。同時,作者把媒介文化的接收者置於“後喻文化”的轉型背景下,有效勾連其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性以及對文化傳播形態的重大影響,而今天的媒介傳播實踐表明,這些預見確實正在發生。當然,中國媒介文化研究尚以建構性研究為主,麵臨中國社會轉型以及媒介文化變遷的挑戰,媒介文化內在價值的張力和衝突必然存在和越加複雜化,並需要進一步開掘和拓展研究,該書的著墨並不多,此乃後續研究應該關注之處,在方法創新中還可注意交叉學科借鑒使用的準確性。
十年寒窗,聚力而發,凝聚成《中國晚報文化研究》這一學術專著。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能耐得住寂寞並自得其樂地徜徉於學術研究者,不多也。該著作出版後深受學界與業界好評,如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傳播研究所前所長喻權域先生的評價:“操慧博士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於,她不是一般的研究晚報,而是著重研究晚報文化。我認為這個選題很有現實意義,也具有長遠意義。但是,研究的難度也大。操慧博士這部著作在研究晚報文化方麵起了開拓作用”。上海記協前主席、《解放日報》前總編輯丁錫滿先生評價該著作“細致嚴密地闡述了晚報文化的內涵、特征和發展走向;既有綜合的全麵的觀覽,又有個例的典型的分析,既有對前輩學者研究成果的融化吸收,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樣的著作,就既有理論意義又具有實際價值,不僅對晚報事業,而且對日報、黨報都有借鑒和參考作用”。2008年5月18日,專著的相關內容被收入北京晚報創辦50周年紀念文集,在“我們同行”的代後記中這樣寫道:“在這裏,我們還要對四川大學操慧博士表示衷心感謝,此次我們摘錄了她於2003年3月至4月對北京晚報進行全麵深入調查後寫出的《中國晚報文化研究》一書的部分章節,這無疑增加了本文集的厚重感。”該書榮獲四川省第13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近年來,操慧先後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子課題等多項課題研究,這些研究均延續和深化了媒介文化的思考,並不斷促發她開掘新的研究視角和方法。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唯願操慧的學術之路越走越深廣,也期待她能在媒介文化的本土研究中再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