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七月社、希望社發生機製和運作史研究的創新之作(2 / 2)

二、拓展了胡風研究

胡風研究,就是以胡風為研究對象展開的全部研究活動。當然,研究界把胡風研究主要集中在圍繞胡風的創作、文藝思想、文藝活動而展開,也合乎情理。但是,就目前胡風研究的主要趨勢看,大約主要表現為:一,有關資料的搜求和彙集;二、圍繞胡風事件的回憶和申說;三、胡風文藝理論的研究;四、胡風知識分子命運的研究。周著屬於“中國現代文學社團史研究書係”之一,而這套書係所追求的,正是見於在文學研究中以往隻重視文學流派的研究而輕視了社團研究的現狀而著力於“研究文學社團的興衰聚散”,其“重點在人事”。周著正符合這樣的學術研究設計。

如果說陳思和、南帆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社團史研究已經以出版了15部著作的成就顯示出對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拓展價值的話,周著對於胡風研究而言同樣具有其拓展的意義。陳思和先生對現代文學社團大致從4個方麵來劃分:一是傳統文人社團形式;二是依托現代知識分子公共空間的社團形式;三是以同人刊物為核心聚集作家的形式;四是文人小團體的形式。依此來看,周著所研究的七月、希望等文學社團,正屬於第三種類型,即“以同人刊物為核心聚集作家的形式”。周著拓展的意義在於:一、第一次把胡風穩妥而恰當地放置在“七月”、“平原詩社”、“詩墾地”、“七月文叢”、“希望”等文學河流裏來作縱向的勾勒和考察;二、把胡風的文學社團和後來的“胡風集團”第一次從文化演變的角度聯係起來,從而看取胡風等作家文人的存在方式。這一點,又超出了“以同人刊物為核心聚集作家”的概括範圍,也因此顯示出胡風命運的悲壯及其可貴的品格。

三、初步建構起相關的學術研究框架

現代文學社團研究還是一個尚待大加開掘的文學研究領域。由於諸多原因,還有許多困難橫亙在研究者麵前,以胡風為核心人物的七月、希望等文學社團研究也是這樣,諸如有的資料難以搜求,有的資料在不知不覺中消失,有的話還不能說,有的事情還不方便下斷語。但有了這個研究,畢竟開了一個好頭。

周著的三個“附錄”很值得稱道。作為附錄一的“參考資料”,詳盡開列出周著的資料來源。作為附錄二的“相關期刊和叢書目錄”,向讀者全麵展示了有關七月、希望等多種過往的文學事實的目錄索引。作為附錄三的“胡風相關社團編年大事記”,為讀者捋出一條比較清晰的線索。這些看似單調枯燥的“附錄”,正是學術研究之功力的絕好體現,也是研究者麵對研究對象心存敬畏、認真勞作的結晶,還是著手研究開辟新境的基礎,更是有益於後來者接力於新的學術起程的真實助推。

對於“中國現代文學社團”的準確理解,應該是“中國——現代——文學社團”,也就是說,“中國”是空間概括,“現代”是時間上的概念,“文學社團”是包涵著一切文學品種的文學大家族裏所形成和存在過的文學社團。這樣看來,關於中國現代文學社團的研究任務,非常艱巨而且光榮。艱巨,是其研究任務非常之巨大和繁多;光榮,是按照這樣的內涵理解,目下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理解的局限性有望得到新的突破,乃至中國現代文學及其研究的麵貌將得到大的改觀。試想,在現代中國這樣一個時空下,所有的文學社團都納入研究者的視野的時候,中國現代文學的整體新格局將被勾勒出一個清晰的輪廓,呈現出一個全新的麵貌。中國現代文學在這樣的研究視角下,將是一個更符合曆史真實的文學景觀。這將是一個巨大而迷人的文學建築。周燕芬教授以《因緣際會》的著述,奉獻出自己的真誠的建設性勞動。

(作者單位:渭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