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3章 :新風 (2)(2 / 2)

在洛陽,天寰第一次領著我母子去鄉間看農舍。微服私訪,走訪農家,對太一算是新鮮的事。

洛陽附近的平原,在這幾年繁榮一片。草堂春綠,竹溪空翠,浣紗人倩。

天寰柱著竹杖,問太一:“你知道什麼叫農人三苦?”

太一冥思苦想了好一會兒:“……是春耕,夏種,秋收嗎?”

“是啊。”我得意。比起那些不知米從哪裏出的紈絝子孫,太一要好得多了。

我們靠一家農舍籬笆旁休息。一個老農婦正在編雞籠,招呼我們道:“客人進來坐吧。”

五六個農家稚子,正在院子一角玩“擺戰陣”遊戲。見太一進來,就拉他參加。太一眼一亮,回顧我,我首肯後,他便跟著孩子們去。

老婆婆端出兩個小凳。讓我們坐在她身邊,一邊編籠一邊問:“你們不像本地人,是不是到洛陽來做生意的?”

“老人家為何如此猜?”天寰拿起竹篾,眼望著老婆婆。

“俺活到這歲數,見過的橋比你們走過的路還多呢。你一定是個做生意的。往來這路上的客,大多是生意人。生意人有錢有見識,所以討老婆都找漂亮閨女。俺雖老眼昏花,可能馬虎看到人。你娘子算個讓人開眼的好模樣。你別跟著別的年輕人一樣三心二意。”

我噗嗤一聲捂住嘴,天寰忍俊不禁道:“我忙著做生意,哪有閑力氣?”

老婆婆說:“大運河開成了,經過本地去江南做生意的客人一天比一天多。洛陽地界好。還記得俺年輕時在長安邊的娘家,那時候長安的水土就不太好了。所以俺耍個心眼,非要嫁到東邊來。那些……是俺孫子。兒子們都在田裏忙活,媳婦們送飯去。隻有俺老頭兒在裏麵。喂,老頭子?”

一個老頭從屋裏蹣跚出來,跨坐門檻上,氣喘如牛。

天寰向他拱手問:“老人家,這幾年的光景怎麼樣?”

老頭說:“總要比以前好……,文成帝那時候,俺們可活不下去。現在的皇上能文能武,傳說他是個殘暴鬥狠的……,可俺們老百姓隻管過日子。日子好,皇上就是好。日子不濟,皇上名聲再好,沒用。皇上愛打仗,打贏南朝,總算消停了。於是搞些新的法子造福農民。有的法子不錯,有的法子就不怎樣。”

老婆婆瞪眼:“老冤家別胡說,小心殺頭。”

我瞧了天寰一眼,他饒有興致問:“老人家見識到底比我們年輕人深遠。可皇上施新政於農,百官讚聲一片,天下連年豐收。怎麼還有不足的?”

老頭道:“大兄弟你做生意的?看你雪白斯文的模樣,更像讀書人。反正你沒有種過田。皇上坐在金鑾殿上,討個老婆也是皇帝的女兒。他們有好心,但跟那群富貴人家出來的大臣商量著,不能全替俺們想周全。打個比方說。統一了,全國都用一樣大小的銅鬥量。官府收租子倒是開心,可俺們呢,平白被銅鬥量多收了幾鬥去。朝廷按一夫一婦算賦稅,婦女多是不能下田的。男孩兒長到十七八,成了家就多個負擔。還有就是五銖錢了……自從有了五銖錢,錢裏摻蠟的缺德事就沒有少過……。”

我插嘴:“皇上不是已下令封掉蠟的產地了?沒有蠟,如何造劣錢?”

“那肯定不夠的。”天寰對我們說:“如今就要拿一些人開刀,才能徹底杜絕假錢流通。”

日頭偏西,老人夫婦與我們聊得甚歡,我不得不咳嗽提醒:“我們要趕路了。”

天寰這才站起來,他手下的雞籠子竟已編好了。老婆婆合不攏嘴:“小娘子有福,嫁到這麼個靈巧後生。俺從不不看錯人,他一定會把生意越做越大的。”

太一正指揮群兒戲戰,這時候才依依不舍道別。農家小兒圍繞老夫妻送他,一個小孩還贈他幾個彩色石子兒。

我們三個走了一段,回頭見雞皮鶴發的老婆婆扶著老頭兒,還在揮手。

天寰對太一說:“一個光在深宮的人,就是天下的井底之蛙。當皇帝,一定不要光信賴大臣們,要自己體貼民情。”

我羨慕得說:“老人家夫妻恩愛,兒孫滿堂,這日子挺好。”

太一搖頭:“家家說的,和孩兒想的不同。一家的好日子,不比天下人的好日子。光是在農家舒服,不如我爹爹家家,也救不了眾人疾苦。”

天寰拍了一下他的脖子,低頭嗅著他身上的香。太一癢癢,笑著躲到我的身後。

炊煙嫋嫋,田壟春光一片,生機盎然。

天寰對我說:“銅鬥此時還不能廢,以後可以換成陶製的。至於夫婦,隻要按一戶算,婦女可以不算徭役。我已經把成丁的年齡,從十八變成二十一歲。以後,五十以上人都可以免賦稅。至於假錢,不法官員的名單已有了。在新法典頒布前,必須嚴處。朕……也不能顧及幾個大將大臣的麵子了……”

我點點頭,握住他的手。太一捉到一朵蒲公英,鼓足腮幫,吹散開。

清風自東方來,我和天寰拉著太一的手,向著太陽閃耀的地方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