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5章:文化之方向(2)(2 / 3)

2011年8月21日: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CenozoicEra),是地球曆史上最新的一個地質時代,它從6400萬年前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隨著恐龍的滅絕,中生代結束,新生代開始。新生代被分為三個紀:古近紀和新近紀和第四紀。(也有人說隻分為兩個紀,即前兩個紀,不過,在時間上無法自圓其說),其總共包括七個世: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古近紀占了前三個世,古新世、始新世和漸新世。時間大約是6500萬年前~2300萬年前。新近紀占了中間兩個世,中新世和上新世。時間大約是2300萬年前~160萬年前。(也有人說是180萬年前)第四紀占了最後兩個世,更新世和全新世。時間大約是160萬年前~今天。所以,第四紀也叫做人類紀或靈生紀。晚第三紀氣候分帶與現在十分相似,北半球幹燥區呈南西西——北東東方向延伸,西風帶已經形成。第四紀以來,幹濕及冷暖交替的波動氣候,出現冰期和間冰期,以及東亞季風的形成和發展。在冰期幹冷氣候條件的特殊環境下,出現第四紀黃土堆積。冰期和幹冷氣候,也促進了生物的發展,第三紀末,第四紀初地球上古人類出現。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組成。有生命特征的有機體叫做生物,無生命的包括物質和能量叫做非生物。地球上的植物大約有30多萬種,動物約有150多萬種。現存的動物隻有原來地球上的動物的十分之一。多種多樣的生物不僅維持了自然界的持續發展,而且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黃土堆積、第四紀冰期、古人類出現被稱為第四紀以來三件重大地質事件。從恐龍滅絕(6500萬年前)至更新世和全新世(大約是170萬年前),地球經過了6300多萬年的漫長演變,才在地球上(170萬年前)誕生直立行走的人,可以說170萬年前,那時候的地球氣候與環境最佳,最適合人類與萬物生存,直到父係社會,人類社會之誕生,地球的氣候與環境,才逐漸由好轉壞,尤其是工業革命以後至今的幾百年時間內,地到的氣候與環境急劇惡化,出現異常與溫度上升現象,我把這樣的性質定性為:我們的地球母親已經得了癌症,初步確診為良性腫瘤,80年後至200年內,若不能扭轉,300年後將會迅速轉化為惡性腫瘤,甚至轉化為比惡性腫瘤更利害之不治之症,介時人類若再無有效的措施抑製氣候與環境的惡化,人類命運如恐龍同出一轍,將被大自然滅亡。

2011年8月20日:曆史上地球的中生代,曾經棲息過種類繁多的爬行動物,這其中最著名的也許就要屬恐龍了。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的、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的一類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係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現大部分恐龍已經滅絕,但是恐龍的後代——鳥類存活下來,並繁衍至今。世界上已經發現的恐龍化石多達幾百種,這樣一個主宰地球l.6億年之久的龐大動物類群,卻在白堊紀末期卻突然覆滅,寫下了生物史上令人費解的一章。今天人們看到的隻是那時留下的大批恐龍化石。白堊紀末期,一頭30噸重的蜥腳類恐龍,每天可能要吃掉近2噸食物,因為氣候問題,使植物大量滅絕,從而使以植物為食的食草龍漸漸滅亡,而肉食者,也因為沒有了食物,而變得地瘋狂,自相殘殺而滅絕。眾所周知,每種生物需要合適的大氣環境才能生存,每種生物都需要在適當的環境裏才能夠正常地生活,氣候與環境的變化常常能夠導致一個物種的興衰。當環境有利於這一物種時,它就會興旺發展﹔反之,則會衰落甚至絕滅。環境因素包括溫度、水等因素,還包括大氣的成份。那麼,大氣成份的變化會不會影響生物的生活呢?答案是肯定的。例如,人處在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的環境下會有生命危險,而有些動物甚至比人對二氧化碳的濃度變化更為敏感。在6500萬年前的地球上的氣候發生了異常的變化,溫度忽然升高。這種變化使恐龍等散熱能力較弱的變溫動物無法很好地適應環境,引起其身體中的內分泌係統紊亂,尤其是造成雄性個體的生殖係統嚴重損壞。結果,恐龍無法繁殖後代,從而走向了最終的絕滅。這真是一場大滅絕、大災難。大滅絕的結果使得在距今約6500萬年這個時間的前後,地球上生物世界的麵貌發生了根本性的巨變。這場大滅絕標誌著中生代的結束,地球的地質曆史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新生代。從以上推測我們可以看出,恐龍主宰地球的年代是那麼久(1億6千萬年之久),我認為,由於它們食量太大,又不懂維持生態平衡,又不計劃生育,隨著後來數量越來越多,體積也越來越龐大,時間一久它們所消耗的,資源的數量已超過了地球承受範圍(消耗了地球大部分森林,植物,植被和水源等),造成因為沒有了食物,而變得極度地瘋狂,自相殘殺而滅絕,造成地球的氣候與環境的巨大變化,恐龍已不適應地球氣候與環境的變化了,於是,逐漸走向滅亡,於是,地球又重新開始漫長演化,進入下一個時期___新生代時期。而當今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已經引起造成地球的氣候與環境的稍大變化了,如果不亡羊補牢,人類將有同恐龍一樣之下場,雖然人類的食物消耗比恐龍少得多,但恐龍除了吃飽喝足外已無其他資源消耗,而人類數目巨大,除了吃喝與衣食住行極其講究外,還需要消耗大量資源來滿足文化與精神等很多需求,這一切都要消耗大量地球資源,造成環境與氣候汙染,從而破壞氣候與環境,使之發生巨變,使人類開始不適應地球的氣候與環境的變化,逐漸使人類和恐龍一樣走向滅亡,個人樂觀地認為,人類在地球上的時間,應該比恐龍的1億6千萬年呆的要長一點,因為人類比恐龍高級,但人類若不統一行動,80年後至200年內人類將受大自然之猛烈抨擊與報複,介時人類將元氣大傷,或將接近滅亡邊緣,若那時人類再無有效措施抑製氣候與環境的變化,300年後人類命運如恐龍同出一轍,將被大自然滅亡。

2011年8月6日:文化之方向,未來一段時期將要發表之話題,僅供參考!

一.人們美麗人生的出路。二.文化發展幾千年之規則(那些該明了)。三.關鍵是基因技術與科學研究之突飛猛進。四.文化演變與發展之規律。五.共產主義文化將是人類走向新的開始,建太空站,能源無限消耗,擴展與爭奪資源等,不是最先進的思維與方式。六.文化是信仰,而信仰是知識,是理論研究與宣傳。七.文化是方向,為什麼說共產主義文化,將是人類走向新的開始?八.為什麼共產主義文化必須依賴基因技術與科學技術之突飛猛進,既使中國隻有幾億人口,全世界也隻有二十幾億人口,人類若不改變舊的思維與行為方式方法,即使再過上千年,也不能解決地球複古,達到返樸歸真之理想。九.食品添加化學元素,植物生長依賴生物技術來提高產量,這一些將直接導致環境進一步惡化,及對植物生長造成不可逆性之破壞。十。人性之徹底解放,包括自我解放和社會解放,若如是,共產主義和平演變可能性大,或小曆短暫局部戰爭,少數地區則需要進行一場革命來完成。十一。實現共產主義文化之步驟,弄清宇宙之本能,實現人性之解放(即科學地理解和了解人性,科學的心靈思維方法,科學的宇宙觀生命觀等)是實現共產主義之必然步驟之一。十二。如何科學理解和實現共產主義,如何建立起來。

2011年8月7日:下麵將隨意發表上述十二條話題,待完成後整理成章,僅供參考!

前言

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信仰,都是由心靈來引領之,由心靈到開始實施行動的,生活與信仰雖複雜,其實,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光芒,是每一顆心靈的美好向往,是靈魂深處真正的憧憬,自由,正義,夢想和幸福是心靈永恒的旋律,這深情之方向,再曆經千百年之遨翔,越過高山大海,或艱辛曲折,或戰鬥激蕩,然浩浩蕩蕩,不可阻擋,人類最終能到達這心靈理想的彼岸。前進吧!人類,文化之方向,人類之方向,即——共產主義方向!

2011年8月17日:人類文化已經曆封建帝王文化,資本資產文化,前者已經完成曆史使命,被人類社會淘汰,走向沒落,後者已完成初級階段,正處於中期階級,現正是中期走向高級階段,巔峰時期之發展時期,完成這一過程大約需要三百至七百年左右,或和平演變,或小曆幾場革命,最終曲曲折折地向共產主義過度,而社會主義文化和共產主義文化才剛開始,正處於初級階段,從萌發到實踐不足二百年時間,現在,共產主義文化正在宇宙空間潛移默化地萌芽著,是人心所向,宇宙發展之必然需要,不可阻擋。如此看來,資產資本文化還不夠成熟,社會主義文化和共產主義文化還不夠完美,兩者都需要為了人類之幸福與美好未來,去挖掘自身的最大潛力,這是雙方之曆史任務與責任所在。在全人類最終全部實現共產主義,大約還需要一千年左右,或快或慢,這一些都需要看未來科學技術,發展之進度如何來決定,而基因技術與科學研究之突飛猛進是關鍵因素,它們快就快,反之就慢,共產主義光輝思想是更合乎人性解放之思想,共產主義文化與之目的,就是讓全人類不斷地,向更和諧,更幸福,更先進的文化方向去發展,故此,實現共產主義是必然,遲早而已,這是毫無疑問的曆史實事。待續

2011年8月15日: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優秀的一麵也有劣根的一麵,我們的文化總的來說,優點比別人要多一點,自己也說得多一點,這無可厚非,但我們應該廣納海川,多聽聽不同意見,建議,批評,甚至反麵說法,這對我們民族之發展與個人的進步是有好處的,那麼,總結一下曆史經驗與原因,造成中國人的劣根性的原因大概是:一。思維能力不足。二。看問題的表麵化、片麵化、簡單化(主要表現在,思考問題不夠長遠、不夠深刻,鼠目寸光、浮躁淺薄,對於一種行為在未來可能產生的後果推斷不清楚甚至是推測錯誤,看不到或看不清某些行為給自己、給別人以及給群體帶來的危害。不知反省,對民族、製度、文化、思想等做更深層次的反省,好罵,缺乏信仰,神聖化與妖魔化)。三。幾千年來製度的相對壓製。四。邏輯知識和邏輯訓練的缺乏。五.對人性的認識的片麵性。六。缺乏基本的基本的邏輯常識邏輯思維的訓練。

中國人評價人很容易陷入片麵化、扁平化、臉譜化的怪圈,一些人很難接受一個人,往往是美與醜、善與惡、穩定與變化的統一,是矛盾的統一,看不到並難以接受人的個性的多麵性、立體性、複雜性。中國人評價人的這種特點正是由於其思維的簡單化、片麵化、表麵化。中國文藝作品中對人物的表現也存在神聖化和妖魔化的傾向,形象經常會臉譜化、扁平化,不夠豐滿、立體、多麵。還有一些中國人經常把好人當成壞人來罵,把壞人當成好人來供,如此等等!

對邏輯學教學的忽視造成多數中國人缺乏基本的邏輯常識,更缺乏基本的邏輯思維的訓練,造成了中國人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也隻能依靠最原始的思維習慣來思考。其思考的結論隻是根據某些經驗,通過不完全歸納、簡單類比等思維方法得出,其結論往往是不真實的,由於邏輯知識和邏輯訓練的缺乏,中國人的思維在邏輯上具有不少缺陷,這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我們社會生活中的邏輯混亂現象非常嚴重,即使是一些學者、教授也不能避免。2003年4-5月間,首都10多家主流媒體紛紛在顯著位置以醒目標題報道了10位著名邏輯學家和語言學家發出的強烈呼籲:社會生活中邏輯混亂和語言失範現象令人擔憂。一些人常見的邏輯缺陷有:一、概念模糊。二、類比推理,西方人也會用類比,我並不認為中國人在使用類比方麵比西方人要高明。中國人之所以使用類比,是因為他們思辨能力差,不善於純粹地說理,不善於運用其他的推理方法。西方人用得少,是因為西方的邏輯學產生的早,他們很早就意識到了類比推理結論的或然性(不確定性),所以,他們在一些討論中就會有意地去避免類比。而在和專業知識缺乏的人或者是文化水平比較低的人談話時,他們也不得不用類比,不然人家聽不懂。邏輯學就應該當做基礎學科來普及的,思維是要訓練的,而是中國人的基因裏,本身就有邏輯思維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