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此次來京,想不久即當南歸。府上想均安佳。安真姐姐仍在社會教育學院否?匆匆作複,即頌佳健。葉聖陶啟八月二十八日
之二〔一九五七年二月〕
樹德賢侄惠鑒:
來信誦悉。自令堂以下均安善,聞之良深欣慰。
我於盲聾啞教育情況殊無所知,但觀來信所提,覺其甚有見地。即將原信交部中盲聾啞教育處,請其鄭重考慮,直接答複。盲聾啞教育雖非今日之重點,而必須力求改進,則與他項教育同。足下注重於改進,自當引起重視也。
我於前數年同,專負責人民教育出版社之事,編輯中小學工農速成中學師範學校之教材。此事方麵甚廣,頗非輕易,亦唯有與工作同誌共同努力,以期無負國家與人民耳。
來信文字暢達,殊無疵病,因信中有不自滿之意,特書此語相慰。匆複,即頌近佳。葉聖陶啟二月十五日
之三〔一九六四年十月〕
樹德同誌:
洪雪立同誌近日方回京,惠書於昨日收到。展讀之後,深感思想正確,熱情豐富,大為欣慰。承囑於聾啞人業餘文化學習教材之編輯出版多所致助,自當隨時留意,遇到商量討論之時,必盡可能推動之,促進之。
我曾屢次到南京,到南京必與令姊丈宋廳長晤麵。前年秋季,令姊安真來旅館相訪,談及尊堂安健,諸弟妹工作皆有成績,聞之至欣喜。今來書亦詳敘相告,我之感想與在南京時同。
我年已七十,身體尚可。每年出門一二次,各處參觀訪問,還不致疲勞。前年春季曾到無錫。以後若再到無錫,必當奉訪一晤。餘不多書,即頌工作順利,身心佳健。葉聖陶十月三十日
之四〔一九七五年一月〕
樹德同誌惠鑒:
來信於前四天轉到,所談很多,字跡較小,我目力不甚佳,分為數次看畢。我沒有方便途徑為你代達意見,隻有將此信寄與國務院人民來信處,我想他們當能予以適當處理。
從來信中知道你母親與二姐均去世,不勝悼念。我於七二年三月到南京,遇見宋雲旃同誌,他說你母親尚安健呢。至於你安真姐,則在前十年遇見過,也是我到南京,她與雲旃同誌來旅館看我。
我不做工作已將十年。身體尚好,視力聽力都差,偶爾出門,能走短距離的路。住在一起的是大兒子夫婦倆。孫子都已長大,有兩個已經結婚,並且有小孩了。
顧頡剛先生住得不遠,有時彼此訪候,敘談一會。他比我大一歲,身體比我衰弱些。下次遇見他,我當為你代達問候的意思。
請恕我不能多寫字,即止於此。遙祝新年精進。葉聖陶七五年一月二日上午
之五〔一九七六年八月〕
樹德同誌惠鑒:
剛才接到你發來的電報,承蒙殷切慰問,很感激。我家人口安好,生活如常,可以告慰。你哪天發的電報,在抄錄電碼的紙上看不清楚。恐怕是前好幾天吧。現在電報也慢,航信也慢,所以我仍然寄平信。
上月廿四日你複我的信,早已收到了,本來就要寫回信,因地震耽擱下來。你的奮發有為的許多話,我看了非常高興和欽佩。在此再一度祝你不斷前進。
你提出的一些書,一時沒法搞到,隻能回答你待有機會一定買來寄給你。至於我自己的集子,書店裏沒有賣,我手頭也沒有,那是必然弄不到的了。
如果寫信給你安真姐姐,請代我向她問候。祝佳健。葉聖陶八月六日上午
之六〔一九八二年三月〕
樹德同誌惠鑒:
昨接上月廿六日長函並畫幅圖片,欣喜之極。我自己不能看信,令孫兒念與我聽。劉先生與足下的畫均極佳,取景好,筆致有深味。足下的一幅,視線順著河道徑直望去,把蘇州鄉鎮的特點抓住了,我極其欣賞。請代謝劉先生。
囑我題詩,勉強作了,寫了。一張題展覽會,一張贈研究會。足下說老年人寫字不好也無妨,不知道還有一個費力致疲勞的問題,所以我於前年就謝絕寫了。請足下萬勿向人提起說我近時寫過毛筆字,假如有人請足下托我寫,務希告以久已不能寫了。也請代告劉先生。
我用了助聽器,在會場中隻能聽其聲而不能辨其意,在室內談話,對方發音輕些,我就易於聽錯。至於看,足下的來信字又大又工整,可是我還是要令孫輩念。我真是耳目均作廢了。
來信甚長,請恕我隻能寫簡短的複信。即頌新春多佳興。葉聖陶三月一日傍晚
之七〔一九八三年一月〕
樹德同誌惠鑒:
承寄贈物件已於昨日自郵局領到,開封視之,欣甚感甚。蘇產茶葉及糖品,足慰鄉思。泥塑數種,曾孫女三人視為珍玩。攝生書二冊待孫輩為我誦之。《新華日報》一張,可知書畫作品展覽會之詳況。總之,你寄發諸件一一經過考慮,務為受贈之我著想,體貼入微如是,我能不深感厚愛乎?
致至善之信,已聽孫輩念與我知之。至善因病住院已半月,其病在肝膽胰部分,究竟是何病,尚待檢查,一時恐未能出院。你寄來之文稿,至善收到後以大略告我,隨即交與教育部之盲聾啞教育部門。今來信提及此事,我當向教育部問之。
在上海與令弟令妹共度春節,必多歡樂。我在此遙祝你們諸凡勝常。
我身體尚可,唯視聽皆極差,至感不便。循環係統消化係統皆正常,睡眠時間充足。難得出家門,必須參加之會則勉力參加,唯他人發言大多聽不清。出門總有一個人為伴,故舉步不慮蹉跌。
寫此信僅一頁有半,已覺眼酸,即暫止於此。即問近佳。葉聖陶一月廿六日
之八〔一九八四年一月〕
樹德同誌惠鑒:
二十日手書於今日上午接讀,全家傳觀,共深歡悅,感謝足下之厚意。彩色照片三張極可珍愛,諸人姿態皆甚自然,我之一張,全家均謂佳作。足下訪紹虞先生之一張,我亦視為至寶,蓋與紹虞先生夫婦不相見者將十年矣。
足下遊興甚濃,到處周訪博觀,此種精神至可佩。我自七八年割除膽石之後,即未嚐離京出遊。最近視聽更不便,步履亦不甚便捷,大約不能再嚐旅遊之趣矣。
承貺盆景蟠鬆,隨時適當注水,生意盎然,大約已“服盆”,特以奉告,想必樂聞。“服盆”係蘇州方言,原意即指花草能適應花盆,隨時滋長,轉變為“接受指點或教導”的意思,如說“我對你服盆了”。
陳武章索題字,我即寫舊作與之,此外我與至美均再無書函往來。知承關念,特以奉告。
來書字字端正,筆筆著力,極見功力。我寫字如此潦草,實由目與手不能合作,幸諒之。即問近佳。葉聖陶一月廿三日傍晚
致王泗原
之一〔一九五一年十一月〕
泗原先生:
今日文懷沙來訪,弟即與談起大作,文君深研楚辭,亟欲一觀。文君主持文學出版社古典部,渠言或由文學社出,或由棠棣社出,均可。因此大稿可徑寄文君處,不必由平伯轉致。其居址為交道口板廠胡同七號“中德學會”,經常在彼,足下不妨找他一談。
今日有事不到教育部,故寄此信。
弟葉聖陶上十一月十五日
之二〔一九七九年六月〕
泗原先生:
此刻連讀兩書,感激之極。請容許我違反尊意,我還是想用我那個稿子。好在並未稱名道姓,不知道的當然不知道,知道的我可真要請他們知道我的真心情。我不這麼說,無法叫我心暢適。因此,敬懇容我這一回違命吧。
“真”字改“總”字,已經寫信去囑改了。匆複,候大安。葉聖陶上六月廿三日上午
附帶說一句,至善極同意我的後記。
之三〔一九七九年九月〕
泗原先生:
民進陳同誌兩次來談,告我足下近日腦病時重發,非常係念。去年我臥病,幾乎每日枉駕探問,今我乃不能趨尊齋敬候,於心深感惶疚。望拋開稿件,一切不看,乘車見訪亦希暫緩。諸唯珍重,不盡祝願。
《中學語文教學》第二期今日收到數冊。中有尊改之拙稿,因別封寄上一冊。敬請痊安。葉聖陶上九月十日
之四〔一九七九年九月〕
泗原先生賜鑒:
《辭源》第一冊已趕印出來,明日商務將為此開座談會,囑我必去。我無可談,想說說關於“三從四德”之處理。查過前些年印過一冊之《辭源》與前出之《辭海》,處理各不同。台從曾應我之請,查得出於《儀禮》《周禮》。而當時未寫記,今已全忘。請將原句及見於何篇何官職,寫於此紙之空白處,令小孫永和帶回為禱。即請刻安葉聖陶上九月廿六日下午
之五〔一九八一年二月〕
泗原先生:
手書昨接誦。大稿今日到,細觀二回,欣甚佩甚。“自”字用法七條反複論證,其為狀詞斷然無疑。運思之周,持論之密,超越前人矣。
十餘日前《光明日報》有人論及“學而優則仕”,以“優”為優良義,亦說到“仕而優則學”,又說此“優”字義有別(令至善觀之,至善以大略語我)。以是我欲陳願,可否寫一則筆記,說明《論語》時期“優”尚無優良義?餘俟麵敘。敬請撰安。葉聖陶上二月廿三日
之六〔一九八一年三月〕
泗原先生:
接誦尊稿二則,欣快殊甚,心折之至。孔子“束脩”之語,向以為小器可怪。今乃知“束脩”決非十條臘肉,古證多項,鹹以為“束帶脩飾”之約語,自可信服。我意“行”字最好再加挖掘。“行臘肉”固可笑,“曆帶脩飾以上”亦嫌勉強。苟能得若幹用例,與“束脩”類似之複合詞上加“行”字者,彙而觀之,或將複有新獲。鄭玄雲“謂年十五已上也”,想係據孔子語“十五而有誌於學”。如其非然,則十五歲與就學並束脩之關係似可一考。專此奉答,敬請著安。葉聖陶上三月廿二上午
之七〔一九八一年六月〕
泗原先生大鑒:
午前回來接手書,欣讀代作之詩,感極感極。偶以奉告,即蒙構思成篇,且殊不類尋常酬應之作,我得此助,幾欲隕涕矣。“庠序”用古義,意欲請考慮改易,作注既不便,不注又恐人不悟,尊意以為何如?無厭之求,幸勿嗬之。
尊撰後記於昨日下午讀畢,非常之好,又欲以一個“厚”字評之。欲請酌改者唯第一段中之若幹敬詞。苟留此若幹敬詞,將令我慚愧而已。第二段敘庭訓,視平時所談者加詳,誦之景仰先德,於台從益深傾慕。第三段可謂全稿之舉要,讀者覽之,即知此稿之求,是注意於語法,而昔人之偶疏蓋時代使然。據直覺而言,此篇之厚有如書法。若問何以為厚,則莫能對矣。
草率奉答,唯希垂諒。敬請暑安。葉聖陶上六月四日下午
之八〔一九八一年六月〕
泗原先生:
廿六日示敬誦。尊稿命書書名,自當勉力書寫。“例釋”二字書多次皆不滿意,今取其較可者令至善剪貼之。書書名以此為殿,亦可紀念也。
屢誦代作詩,麵麵俱到,意淡而雅,真可謂拿得出去之作。敬請近安。葉聖陶上六月三十日下午
之九〔一九八一年七月〕泗原先生惠鑒:
一日賜複敬讀。於詩稿欲再有所煩瀆,請條列之。
首韻以“文史資研討”徑承“重耆舊”,極好。
次韻“共進建設道”之“進”擬改“遵大路兮”之“遵”,令此句有一平聲字,妥否?
三韻“聚首三十載”初未省,今以為必須改,緣諸君入館不同時,最初之館員已無一存者。擬改為“後先三十載”,“後先”二字足以表達陸續更替之意否?乞嚴格審斷。
末韻“嘉會”改用《蘭亭序》之“暢敘”二字,下承“舒長”字何如?妥否?
如此思索,絕不吃力,敬希放心。即請大安。葉聖陶上七月四日上午
之十〔一九八三年二月〕
泗原先生惠鑒:
昨聞開示究研結果,極為欣感。今晨就此意作一條總結,請審其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