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1 / 3)

拉雜作書,聊寄遠念,不盡一一。即請近安。聖陶上十一月廿八日上午十一點

之十九〔一九七四年十二月〕

祖璋吾兄:

七日惠書,前日收讀。因偶爾問詢,乃承抄示參考材料盈三紙。認真精神,夙昔如是,今猶堅持,良為欽佩。

從前文學記載與農業實踐關涉甚少。張履祥是理學家,而且是入孔廟配享之人,能夠打聽莊稼作業,寫錄成書,已可被譽為“身體力行”矣。然未必能試驗推廣之。正在田間之農民初不知之,當然無從仿效,且尚有財力與勞動力之限製,即知之亦徒然。今日各方麵之迅速發展,最要在於社會主義之製度,次則方針政策之路線正確,與夫群眾運動之妥善運用。兄以我言為然乎。

兄要鳳仙花子,今附去兩種,我家今秋僅有此兩種。兄收到即種之,看春節以前能否開花。請止於此,即候興居佳勝。聖陶上十二月十三日上午

之二十〔一九七五年二月〕

祖璋吾兄:

本月一日惠書,昨日接讀。欣悉參加座談,並外出參觀,單調生活得此調劑,定必暢適逾常。所欲問者,回到平和之後,至今尊體已否完全複原,下次來示乞提一筆,以我家諸人均深係念也。

此次承贈水仙不及去年之結實,已種之三顆皆隻有一個花莖。另外有人在花店買來送我之兩顆,亦複僅有一個花莖。記前數年自花店買一顆,竟有七莖。而倪農祥曾得發出九莖之一顆。不知此物何以相差有如此之遠也。

前曾奉告,至誠、姚澄將以調演來京。乃近日接來信,文化部到南京預審,覺江蘇節目平常,此次不令到京表演。於是我家之殷望落空矣。江蘇領導文藝,多年皆毫無精神,而一班文藝幹部如至誠等人,亦複隻聽領導指點,自己漫無主見,不肯用心思,出主意,提意見,故而一直無甚起色。此次又要開創作會議,思振作一番。不知能否一改舊觀,搞出些像樣東西來也。

因有客人來,即止於此,下次再談。即頌春節佳勝。聖陶上二月七日上午

之二十一〔一九七五年二月〕

祖璋吾兄:

十五日手書到已數日,此刻得閑,作書奉答。承告尊體恢複情況,既需增加營養,自當注意此一方麵。滿子囑我寫如下意思:平和供應未必佳,可能有欲買什麼而買不到之情形。我們在北京,購物最方便,郵寄亦甚易。務請兄不要客氣,指出某物或某類之物,當即寄去。彼此至好,至希勿卻為感。滿子之言如是。兄宜鑒其誠意,於下次來信有所命之。

自從遼寧南部地震之後,京津謠言頗多,說某日某日京津一帶要大震。據聞實際情況是預測得知二三年內華北一帶要地震,“二三年內”轉變為“二三月間”,大家就惶惶然了。又聞我國預測地震已頗準確,遼寧的震中是測對的,警告已經發出好幾個月,結果是聽從警告不放鬆,防備者損失甚小,麻痹大意的地方死傷不少。《人民日報》不登災區情形,《遼寧日報》則登文章之外還有照片,主要是從正麵敘述描寫,用來辟謠(謠言損失極大)。

我們這裏水仙已開過了,雖然花莖不多,卻全是單瓣花。單瓣花比複瓣花好,這個觀點可能是從花卉畫來的,畫裏的水仙全是單瓣。上星期到過一次中山公園,在花塢裏感到春意已濃,梅花碧桃迎春春蘭全開得很盛了。水仙也不少。他們是用泥種在盆裏的,葉長得不太高,花也見得肥。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種水仙,葉和花莖都長得很高。

暫止於此,緩日再閑敘。即頌近安。聖陶上二月廿七日下午

之二十二〔一九七五年四月〕

祖璋吾兄惠鑒:

今日檢書桌,乃知前接三月廿九日賜書尚未作複,延遲將一個月,疏簡之罪,幸乞原恕。

尊體確屬漸趨正常,聞之舉家欣慰。滿子邇日又較差,腹部不舒,排泄不正常,方服中藥。雖知此是糖尿病應有之情形,因進食而不得其營養,致精神委頓,行動無力,亦殊增愁。我家其他人則皆如常。至善社中仍無事可為,因此多數人鹹弄小花小草。此種風氣似頗蔓延於各單位各工廠。以革命精神言,殊非佳事也。

下月之初,我又擬出外旅行。擬先到青島,看是否趕得上櫻花。此外仍是寧蘇滬杭數處。同行者至善至美二人。至美從未請事假,此次申請,居然準假四周,良為難得。下月底回京。下次作書,當在六月初矣。即請近安。聖陶啟四月廿九日午後

之二十三〔一九七五年六月〕

祖璋吾兄:

上月卅一日回來,廿五日手書先已寄到,展讀獲悉一切。寄與滿子的驗方,她說前此曾見過,試服與否,尚未作決定。百榕婚後一月將謁丈人家,算來今已及其時,或許這幾天就要到我們這兒來吧。

我與至善至美兄妹往南方旅行,上月四日動身,卅一日回來,整四個星期。先到青島,還來得及看遲開的櫻花和海棠。櫻花濃豔,誠為大觀。乘海輪到上海,剛碰上一艘七千五百噸的新船,航行廿六小時就到了。較小的海輪就要三十六小時。其次到杭州。從杭州乘日班內河輪船到蘇州,為時十一小時又半。重溫江南水鄉風物,殊覺別有風味。至誠到蘇州來會合,於是四個人同遊。最後到南京,與三媳及孫兒相會。此次與子女媳孫共遊,實為平生難得,因而頗覺欣慰。可身體亦複堪以對付,舟車上下,遊涉往來,乃不感疲勞,並可欣幸。

各地見聞所及,知連年雖頗擾擾,而自今春開始即漸入轉好,今年將為真正大好之年。中央抓鐵路交通業已見效,繼之抓鋼鐵,開過冶金會議。鐵路與鋼鐵上去了,如血脈暢通,營養佳好,各方麵就好辦了。

我們這裏小花小草種得很多,都由至善、滿子經營,我隻是看看而已。幹旱少小雨,澆水頗費事。即請近安。聖陶書六月九日

之二十四〔一九七五年八月〕

祖璋吾兄:

連續七月廿一、廿二兩書,敬悉種種。緣參觀歸來,尚須總結,繼之則五路參觀者交相彙報,連續至一星期(每日上午),以是作複稽遲,希得諒宥。

寄贈之鳳仙子已種於庭中,前發三四株,有五六葉片,想可見其開花。非灑錦而深淡兩色花開於一株,自是少見。然我寓所種之夜飯花(此是蘇州俗名,紹興謂之夜姣姣,花喇叭形,開時極繁茂,種之已多年)則一株上有黃花深紅淺紅花,而又有紅黃灑錦者。可見遺傳變異之交錯,此類花草固恒有之也。

今年牽牛花仍隻紫色白邊與粉色多折皺之兩種,以土力頗肥(洗濯魚肉之水常澆之),花朵甚大。今寄去粉色者兩份,藉供觀覽,不須寄還。惜壓幹技術不佳,觀之不起美感耳。

另寄上趙樸初紀遊詩稿一份,以供臥遊。趙此次參觀,得絕句五十五首,可謂豐收。其杜甫草堂之前一首所謂“忽見故人字”,此故人乃陳毅將軍,陳書杜句懸於草堂,遊人無不欣賞。第七麵有《攀枝花》一題,詩三首,此是地名(以花名為地名),在川西。其地為“三線”建設重要項目之一,為煤與鋼鐵之重要基地,尚須保密,故趙詩含蓄言之。此稿覽後乞寄還,然無須急急。料知兄必樂於一觀,故以寄呈。

我家諸人均如常,請勿為念。尊況想佳,手術以後之複原已臻百分之百乎?家中談及兄時每有此想,因一問焉。即請近安。聖陶書八月十四日下午四點

之二十五〔一九七五年十月〕

祖璋吾兄賜鑒:

上月廿二日午書接讀已數日。子愷已逝世,兄或者尚未知之。我處由湖州一位崇拜子愷之費君相告,乃知其患病入院就醫,即托在滬之舍甥往豐家探問,不數日而遽傳噩耗。病狀之發覺在八月初,迄九月十五日即逝去,可謂極快。其病為肺癌。其年七十八(生於一八九七年)。由上海畫院為之主持喪事,可證文化大革命期間所提問題已撤銷。兄與子愷同學,聞之必將深悵也。

此間二色鳳仙花萌發三株,近日開花。亦是粉色花居多,偶有花瓣作深紅色大部分或小部分。察其花之形,與我處所種純粉色者不同。純粉色者花瓣繁,緊緊向內包裹,而此二色者花瓣較少,且見鬆散。今年種了些菊花,近日花蕾長發甚快,而尚未綻開。有三較好之品種,須待開後始知,緣來源頗雜。

尊體想勝常。我家一切仍舊,可請勿念。即請大安。聖陶十月三日上午

之二十六〔一九七五年十月〕

祖璋吾兄惠鑒:

十八日來書,昨日接讀,藉悉一切。

子愷逝世,兄同有悵惘之感。今先錄所作《追念子愷》一律呈覽。詩日:“故交又複一人逝,瀟灑風神永憶渠。漫畫初探招共酌,新篇細校得先娛。(君早期之作由餘校對印行者不少)深杯剪燭沙坪壩,野店投詩遵義聲。(一九四二年自川經黔之桂,時君寓遵義,未及訪晤,僅寄與一詩)十載所希歸悵恨,再謀一麵願終虛。”

至善於出版社中聞人傳言,大駕將北來往長春視令郎,我家諸人頗盼之,以為必經北京小駐,可獲良晤。而來書未嚐提起,想傳聞非確,未免失望。

庭中菊花已開,開而尚未盛。有六七株品種較細,但亦是常見者。此外則為普通之黃花。以泥土肥,莖葉花朵皆有勁,葉作深綠色。有蚜蟲,至善時時留心除去之,乃不致蔓延。

附去牽牛花子一包。此是前已寄過者,花作粉紅色,花瓣多折皺,不複作喇叭形。其葉也有異於他種牽牛。他種之葉一般為左右對稱,此葉與彼葉大體相似。此種之葉則一般左右不對稱,一邊大而一邊小,此葉與彼葉對比,則變異作多種形狀。兄試種時請仔細觀之。暫止於此,即請秋安。聖陶書十月廿三日下午

之二十七〔一九七五年十二月〕

祖璋吾兄賜鑒:

十日複示到已數日。來京小敘,承兄考慮,期其終成事實。

中醫有“醫者意也”之說,采用藥物,往往有就形與色而著意者。醫書藥書中,此類資料諒不少。孰為確有關聯,孰為徒屬想象,方今醫合中西,必將能區別辨析。來書囑至善查閱李氏之書,已告彼。滿子之病不增劇,望之總非健康神態。時或腹瀉,時或腹脹,消化不良,影響全身,非唯肌體,並及精神。今久已不去醫院,日唯服此病患者恒服之藥片而已。

承告百棣學機械製造專業,聞之甚欣。教育方麵之兩種立場,兩種觀點,我曾約略思之,計得十餘個項目。就如何學習之項目言之,一種觀點為先居預備階段,學成之後,乃入實做階段。另一種觀點為於戰爭中學戰爭,不分預備與實做兩個階段,實做即學習,離開實做即不能切實學習。我國曆來之教育思想,以及外國曆來之教學思想,皆顯然劃分兩個階段,在學校時為預備入世做人之階段,及出學校而幹一行工作,乃為真正入世做人之階段。此種思想影響深廣,故於教育革命致疑者甚不少。提出來說,則往往及於質量,而何謂質量,則同一詞而概念大相殊異。因念及百棣學機械製造專業,乃書平日所思與兄言之。彼不以如此辦大學為然者必將曰,此輩大學生基礎功課差,質量恐不會好。請止於此,下次再談。敬請冬安。聖陶上十二月廿三日上午

之二十八〔一九七六年一月〕

祖璋吾兄惠鑒:

去歲除日賜書,接讀已數日。又承寄贈水仙,昨日已經領到,深謝深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