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3 / 3)

之八〔一九八○年一月〕

增慧同誌惠鑒:

今日接來書,誦之欣快。我身體如常,可以告慰。視力聽力益差,隻能少看少寫,少參加外間集會。友朋來訪,用助聽器則無隔閡。書函往來,敘寫從簡,日常生活大致如此。

《文彙報》所載訪問記,其題目四字即非常不妥。文中並無切實內容,係硬要作文,隨意拚湊而成之。報界如此風氣,我以為並非好現象也。

小學中學安排課外作業,往往不甚得當。我有兩個重孫女,一個初二,一個中二,我嫌老師之安排太多而不活潑,隻顧記誦,不甚注意開發心思。我準備作些短文談這些,恐怕未必有多大影響。

《山花子》很好。“雪浪花”之“浪”字仄聲,此處須平聲。斟酌更換,自非難事。暫止於此,即頌雙福。葉聖陶一月卅一日下午

之九〔一九八一年二月〕

增慧同誌:

接上月杪來書,獲悉種種,深為扼腕。圖書館既不像樣,塗膠片至損目力,似宜去而之他。前二年有人介紹科大、業餘工大、進修學校等處,我想近時各方麵注意教育甚於前二年,無妨一往詢之,或有機緣,則去此而就彼耳。否則似可提出退休,將來各種辦學方式益多,不患無致力教學之地。鄙意可否考慮,希酌之。

後元同誌晉級工程師,工作繁忙,聞之深喜。今時頗有以少做工作為得計者,此輩顯然係不稱其職之人。

寧寧已入中學,學習頗佳,亦為心喜。青少年入中學,鄙意最好不要注目於高考,而須養成求知好問,多思善察之良好習慣。決不宜存為考試而學為分數而學之不正當心思。我常為此言,不知足下以為然否。

鄙況尚可。唯視力聽力皆益差。寫此信當窗而坐,時間為四點半,須開桌燈,戴起眼鏡,方能寫如此殊不整齊之字。如用墨筆,則滿紙墨團矣。此複,即頌全家安吉,新春多娛。葉聖陶二月八日

之十〔一九八二年二月〕

後元增慧賢伉儷惠鑒:

本月九日惠書,今日接讀,獲悉諸端,殊為欣慰。後元同誌科研有成績,提高產品質量,並增經濟效益,聞之深感欽佩。至希精進不已,後更勝今。

段校長前二月來京時,道及增慧同誌專心教學,甚多進境。我聞之殊欣喜,因書以奉告。

我視力更差,幾乎寫不成像樣之書信,且頗感勞累,隻能簡略奉答,借寄遙念。即賀春禧。葉聖陶二月十四日下午〔至善按:第二十五卷《答教師書》中尚有致吳增慧書六通〕

致沈雁冰

之一〔一九七七年十月〕

雁冰兄尊鑒:

昨有香港返京休假之王紀元同誌來訪,言前曾相識,久未晤麵,欲邀弟同訪尊齋。紀元在香港負責商務中華之工作,希得兄在編輯及翻印方麵有所指教。今特先以奉聞,趨候當在一周以內。

更有陳者,有福建張人希、許晴野二君,皆通信囑寫字者,知弟與兄稔熟,因托代求。二人皆好金石書畫,他則不知其詳。兄如以為無妨,各為書一小幅,則感且無已。

餘俟麵敘,敬請大安。弟葉聖陶十月十三日

之二〔一九七九年七月〕

雁冰兄尊鑒:

頃接賜書,藉悉近況,至祝珍衛,以保康泰。暑盛怕出門,欲走訪而未果,今似稍涼,緩幾時或趨前。彼此不拘形跡,固不必有來有往也。

範舜華尚能憶起,其夫則略不之知,彼之所托,似無能為力,如來示所雲。容當寄一書與之。其書則遵命轉與胡子嬰。

近接陳達夫(兼善)自美國來書,言範壽康在台灣尚健在,然達夫離台居美已三年矣。即請刻安。弟聖陶上七月卅日下午

之三〔一九八○年五月〕

雁冰兄尊鑒:

承貺短篇小說集,感極。此中諸篇,曩時未見者多,雖目力益差,憑眼鏡放大鏡不甚濟事,猶將勉力徐徐誦之。

知住院療養,時時相念,恐多煩擾,未敢趨候。祝早臻康適。“史料”回憶之文,至善及小孫覽而語我,深羨吾兄記憶之強,數十年前事,纖屑無遺。所敘皆至關重要,益深欽慕。敬請痊安。弟聖陶上五月廿三日

之四〔一九八○年七月〕

雁冰兄尊鑒:

承貺《蝕》重印本,感謝。以前所存之本,久已借出而不歸。今此簽名本不複借出,以為永寶。

於紀念瞿秋白之會望見兄致辭後退出,未及握候。近想佳健,頤養多欣。

近時弟作書,左手持放大鏡,逐字檢查,庶免脫誤。此況可笑,附以奉告。敬候大安。弟聖陶上七月十八日

之五〔一九八○年十一月〕

雁冰兄尊鑒:

又承貺“論創作”新印本,欣感無已。先此已得文藝出版社寄贈一冊,今又得簽名本,更可珍貴。

近日海珠女士來,道尊況頗詳,知每日必有所撰著,不禁心羨。又於“史料”見敘述五六十年前事纖屑不遺,記憶之強,欽羨之餘,自愧遠不能及。即候頤安。弟聖陶上十一月十一日

之六〔一九八○年十二月〕

雁冰尊兄:

又承貺大著二種,受之深感。簽名本屢頒,開櫥自喜,輒告至善滿子永寶之。

今晨得息,顧均正兄以昨夕逝世。商務舊友,又弱一個,敢以奉聞。餘不多敘,敬請頤安。弟聖陶上十二月十七日下午

致山西師範學院中文係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

山西師範學院中文係惠鑒:

二十一日來書,於昨日始轉到,誦悉。出版刊物,促進語文教學,誠有必要。鄙意以為刊物所載文篇宜多及於啟發學生善於閱讀書報、善於表達其所思所感方麵,而少載某課某文之解析與注釋。即談某課某文,亦須注意如何啟發學生,庶使任課教師知一反三,不斷改進教學,而使學生受到實益。簡陳所見,當否希酌之。年來心力頗差,不複能撰文為獻,尚望原諒。

承囑書刊名,勉書附上。倘不合用,盡可棄去。敬禮。葉聖陶十一月三十日

致章元善

之一〔一九七七年十二月〕

元善兄:

大劄昨上午接讀,字跡較小,且帶草,弟用兩鏡觀之,尚頗吃力。敢懇以後惠書稍稍放大,照顧弟日益衰退之視力。

照片遵命收藏,深謝鼎矣。鵬萬同誌囑作書,自當應承(已登記於冊)。弟於寫字,一是來者不拒,二是出門不認貨。老實言之,自己甚不喜歡自己的字。

英語擱置已四五年,《北京周報》久已不買,前幾年勉強記住之生字大概忘卻十之九,且今時目力益不濟,三個世界長文之英譯本不克試讀矣。因承昭示,敢告實況。

尊作《滿庭芳》誦之數遍,意自甚好。蒙垂詢,敢貢其所見。請順次言之。“農田工場”——“場”字處必須用仄聲字。“無情規律聞從頭”——此句應是上三下四結構。以“無情”狀“規律”,似嫌勉強。上句之“端詳”亦然。“喜孜孜實踐”——此處分析為兩字與三字,兩字之第二字須協韻。“喜孜孜”用在此處,情調不甚適切。“孰可安劉”——此處弟欲說一點小意見。用史事比今事,有時覺其不適切不得當。如有些人作詩詞以褒妲比江青,卻不曾想由此推出去把毛主席比作了誰。兄此處之“安劉”,若此作“安國家”講,當然可以,但是按字麵按史實言之,則“劉”與社會主義國家為兩碼事,似不宜以彼代此也。弟此妄論,兄以為如何?“幸接班人有備”——“幸接班人”上一下三,與此調不合。“接班人”之類的詞兒頗難用入舊體詩詞。“當危轉化建新猷”——此句應是上三下四結構。“‘放心’手跡昭天下”——此句亦應是上三下四結構。“郅治證宏謀”——來示信封上上言三字擬改“逞馳驅”,“驅”字不協韻矣。作舊體詩詞,可謂自投網羅。投入網羅而稍稍取得自由,興味即在於此。不知兄以為然否?

平伯《重圓花燭之歌》知兄已覽及,此作甚佳,後半敘幹校生活最好。

已寫三紙,暫止於此。即請大安。弟聖陶上十二月十四日上午

之二〔一九七七年十二月〕

元兄:

廿一日手書敬悉。尊作三稿看之兩遍,奉答如下。“卓見史鮮儔”——“卓見”與“承前啟後”連得上,而尚未能滿意,嫌這二字分量不夠。“開明”——讀者見“開明”二字,即想到通常說的“開明”,不會想到是從“開宗明義”簡約得來的“開明”。弟以為如要用須加個“自注”。除以上兩點外,弟不再吹求矣。

囑於尊公遺墨上題字,不免拘束,寫得極壞。又因地位少,弟字又不能小,就大稿而簡約之,請原諒。即頌頤安。弟聖陶十二月廿三日上午

之三〔一九八二年四月〕

元善兄尊鑒:

今年花信早,海棠之蕾已透紅。因定於十日(星期六)小敘。是日上午九點光景,至善到尊寓迎接,兼接平伯兄。俞鈞碩以是日午前到京,可以同談。

接到此書之後乞來一電話,算是約定。敬請頤安。弟聖陶上四月五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