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此書之後乞來一電話,算是約定。敬請頤安。弟聖陶上四月五日上午
致邵迎武
之一〔一九七八年一月〕
迎武同誌:
惠書讀悉,你對我的稱讚,萬不敢當。你的詩我讀了,有意思,表達有勉強之處。請恕我眼力不好,不能逐一說明,修改更非我的能力所許可,千萬請你原諒。你有意作詩,可以學習最近發表的毛主席給陳毅同誌的信,報上雜誌上刊載的關於這封信的文章也不妨隨時留意。這對於作現代詩或舊體詩都有好處。原稿恐有用處,現在奉還。
你在京劇團當演員,首先要幹好本行工作。如今各個劇種都有無限光明的前途,祝願你在劇藝上作出好成績,為廣大觀眾好好服務。
答複時老一信,即請轉交。匆複,並賀新年。葉聖陶一九七八年元旦
之二〔一九七九年十一月〕
迎武同誌:
接十五日手書,誦悉。似乎已兩年不通信。去夏我割除膽結石,至今雖可謂恢複,但是心思體力大不如前,眼力更衰退,書寫不甚方便。現在執筆作複隻能從簡,請原諒。
墨筆寫字,已極感困難。手與眼不能協作,下筆全然不能自主,或疏或密,筆畫歪斜,往往而有。囑我寫《新年試衣圖》一絕,記之於心,容緩日試寫。
承示三絕,大體都好,略提意見如下。第一首第三句似未妥,翻成現代語,即“驅遣詩應當受詩的驅遣”,不知道足下想的是否這樣的意思。倘若是這樣的意思就不甚妥。第一首第四句意思不錯,平仄不合。此句應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而“泥古終受古人欺”是“仄仄平仄仄平平”。第二首第三四兩句甚佳。第三首亦佳。
時老先生回徐州時,請代我致意。匆複,即問近佳。葉聖陶十一月十九日
致陳必祥
〔一九七八年一月〕
必祥同誌惠鑒:
手書昨日接讀,叢刊第一期先由呂叔湘先生贈我一冊,各篇大體看過。他地辦此類之刊物者,我所知已有四五處。教語文課,似乎人人能之,而身任其事者往往感辦法不多,致效不顯。故此貴刊頗受歡迎。我意所載文篇之內容當然不同,而作意總宜助任教者多為研討,自辟途徑,以導學生於自學自得。學生果能自學自得,即任教者之成功矣。
承囑作文,未敢遽應。暇閑時多,而頭腦不能思索,稍一用心,即致睡眠不穩,連日困倦。此所以不能有所奉獻也。
黑龍江呆兆彬同誌素不相識。渠以文稿寄來,我視力不濟,鋼筆小字已不便看,令家中人為我誦之,覺其似乎可取,故轉寄與貴刊。今承采用,殊為欣慰。餘不具。即請撰安。葉聖陶一月廿一日
致趙步木
〔一九七八年一月〕
步傑同誌:
惠書和大著《古漢語言語入門》三大冊,昨天接到。看信中所敘,約略想起二十年前尤先生交來大稿的事。今天我看了“入門”上冊的《黎序》、兩篇《自序》和《導言》,粗淺地知道了這部書的作意,就給您寫信。您這部書是“舉一隅”的意思,不是浮泛地舉,舉得頗紮實,讓人家通過這個而自己去“反三”,去閱覽古漢語的書。我這樣說,您認為有幾分對嗎?古漢語的書不必人人都看,大學中文係的學生可要學,學就要學好,要紮紮實實地學。您這部書是很好的引導。
我視力衰退,最近左眼看東西歪斜,兩眼不能協調,閱覽(閱覽須戴眼鏡並用放大鏡)和書寫隻能用右眼,易感疲勞,隻能少看少寫。對於這麼一部稿子,恐怕難以通體閱覽,即使看完也未必有什麼意見可以貢獻,懇切希望你能原諒我。即請著安。葉聖陶一月二十三日
致巴金
之一〔一九七八年四月〕
芾甘吾兄惠鑒:
上月承寵臨,複貺陳酒,感不勝言。是日攝影,近方洗印,今寄呈三張。以技術言,此殊平常,唯留為紀念有意義耳。書不盡意,敬候興居勝常。葉聖陶上四月二日
之二〔一九八三年一月〕
巴金兄惠鑒:
昨日收到寄贈的《真話集》,簽名處說明寫於病床,觀此手跡,遙念不已。七八年夏秋間,我以割膽結石臥床三個多月,以後起身,履地,舉步,都像幼兒似的重新學習,漸漸恢複原有能力。此中亦有趣味,不覺得如何難堪。您用牽引法治療,須臥床六周,想亦不以為甚煩惱。
見病床上能題字,且能撰發言稿,殊感心慰。書此伸謝,並請痊安。葉聖陶八三年一月六日
致倫海濱
〔一九七八年五月〕
海濱同誌:
接讀惠書,詳敘偏愛拙作,屢次購置之情形,彌深感激。俟重版印成,一定奉贈一冊,以酬雅意。唯近方付排,何日排成印出,殊難預期,請勿著急為幸。即頌教安。葉聖陶五月十日
致於在春
之一〔一九七八年十二月〕
在春同誌惠鑒:
大劄此刻接讀。十月九日出院,回寓已五十餘日,尚是無甚氣力,偃臥時多,思緒腕力俱不濟,幸恕我隻能簡略奉答。
惠賜尊著印刷本,早已收到。我目力大衰退,如此密行細字,眼鏡加放大鏡仍無法看。平日看報,亦隻看各條之標題而已。
足下極其關心語文之口語化規範化,夙已知之,至為欽佩。我亦深盼執筆者共趨此途,有便輒說之書之。而今則無能為役。
足下擬擴大此作,囑我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探問可否承受出版。鄙意上海教育出版社既已出版一冊,增訂本何不亦由彼出?以我視之,如今出版工作,上海較為迅速。人民教育出版社當然可以代問,但是其答語或將為俟全稿到時再說。附告者,人教社將修訂重印前出之《古代散文選》。
其他不多陳,寫如此一信已頗覺吃力,即請撰安。葉聖陶十二月一日
之二〔一九七九年五月〕
在春先生賜鑒:
十九日惠書敬誦。承囑為尊著作序,不敢卻,又不敢遽應。大病之後雖雲恢複,而心思不能集中,稍一思索或回憶,輒累日不舒,且損夜眠。大著字細小,不能看,即勉用二鏡(眼鏡,放大鏡)看之,亦隻能支持一刻許。以故不克就大著出發,陳其淺見。且容就轉譯著想,希望獲得少量意思,徐徐撰成短文。倘思之而無所得,則隻得以交白卷奉聞,願受譴責。匆匆奉複,敬請撰安。葉聖陶五月廿四日
之三〔一九七九年八月〕
在春先生賜鑒:
前書未報,今日又誦十日書,不敢貪懶,亟提筆奉複。
普陀絕句甚佳。遊觀匝月,使我生羨。四十餘年前亦嚐一往,僅兩宿耳。前書詢紅樓研究之文何以如是之多,此意與鄙懷正同。我於紅學絕無幹涉,開會見邀,默坐旁聽而已,耳力益衰退,聽之亦不清晰也。
報刊偶有拙作,或為去年病作以前所寫,或則受促迫而勉為之,並非衰軀轉健之證。不能集中心思有所想有所作,殆已注定為今後之常。閑散遣時,他無所事,亦隻得任之。
為大著撰短篇序言,未嚐忘懷,僅有些微意存於胸中,何日寫出,即當寄上請教也。專複,幸恕其簡。即請著安。葉聖陶八月十三日
致範守綱
之一〔一九七九年五月〕
守綱同誌惠鑒:
來信敬讀。足下知道我目力不佳,字寫得這麼大,使我看下去不費力,設想周到,使我感激。打印的發言稿字體不算小,但是用墨淡,紙色不夠白,我就不能細看了。
作文教學偏於形式,誠如足下所說,是一種弊病。偏於形式,自然把作文看成一件特殊的事,跟實際生活並不怎麼切合。於是學生自然要“歎無內容之苦”;無內容就是無話可說,無話可說而硬要說,自然是苦事。如果把作文看成一件極其平常的事,跟每天要說許多簡短的話,還要說些長段的話同樣平常,那就不會無話可說了。學生說話也得訓練。訓練要各科老師一齊著力才好,語文老師自宜多擔些責任。作文就是訓練學生用筆說話,語文老師專負這個責任。我看來信的時候想到這一些意思,隨即寫在這裏,足下以為何如?
觀察,思索,我現在想,也是各科教學都得訓練的事,不限於語文科。訓練的目的在於使學生真能全麵發展,不在於作文。但是學校教育如果在這方麵真能啟迪有方,學生作文程度必不會差。
足下的“寫作訓練應該編排序列”這句話,我非常欣賞。
感於足下厚意,勉力寫此一信。心思不能集中,書寫又不很便當,隻能簡略說幾句,未免辭不達意,尚希原諒。
上海育才中學段力佩校長是我的老朋友。他學校裏教語文有一套試驗辦法,讓學生多看書籍,學生作了文,讓他們分組自己討論,自己修改,足下想必知道這些情形。所示的種種高見,不妨與段校長談談。即請大安。葉聖陶五月卅一日上午
之二〔一九八○年一月〕
守綱同誌惠鑒:
九日手書敬誦。我的說話沒有說清楚,所以沒說清楚,因為想得不很清楚。現在試來重說幾句。
凡人要作文,學生要學作文,因為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最要說明的,作文決非人生的點綴,以為能寫幾句文章就很漂亮,就是超出於常人的人。
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溯到根源,還須注重說話。話能說好,文就能作好。
另一方麵,看書看報就是用眼睛聽別人說話。如果聽人口頭說話有較強的能力,那麼看書看報也不會看等於不曾看了。
由於以上的理由,訓練學生要語言與文字兼顧,而語言是基本。
再溯到根源,語言與思維分拆不開。語言要說得正確,有條有理,其實就是頭腦裏要想得正確,有條有理。因此,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要同時並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