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1 / 3)

其他部分還要慢慢看。您這本《雜格嚨咚》引起我極大的興趣,真是多謝之至。即請吟安,順賀年禧。葉聖陶十二月廿五夜

致向錦江

〔一九八二年五月〕

錦江同誌:

《教學研究》所載大作,已先見到,今日又蒙惠賜一冊,深謝。我之出版此集,非出本意,係屬被動。屢言不值重印而不蒙同意,故出書殊不欣快,唯感惶愧。足下又特地撰文獎許之,益增羞慚矣。我非故為謙辭,所言出於誠意,足下必能察之。即請教安。葉聖陶五月二日致錢君匋〔一九八二年六月〕君匋同誌:

久不通音問,今日得手書,欣喜殊甚。

足下命我寫印集名,不敢卻。然足下尚未知近年目力極度衰退之情形。如今我隻能用鋼筆書寫,鋼筆硬,不靠目力,但憑往日習慣揮動,尚可應付。若用毛筆,則筆畫往往疊在一起,或則各筆相距極遠,竟不成字。至於篆字,更無寫得比較像樣之可能。

但是我還是遵命寫了。我寫這六個字並非準備供足下采用,隻是表明我不違雅意,總算寫了。

我不能寫在寄來之紙上,隻能一個個寫,寫了不成,再寫。這六個篆字寫了不知多少回,選出各一個奉上,供足下一笑。還有署名寫了不知多少回,因為字較小,用放大鏡看看,筆畫並在一起,都成墨團團。於是寫了較大的字,但與篆字不配稱。反正不望足下采用,不配稱也無妨。

我希望足下托他人書寫。善書者甚多,盡可擇其尤佳者。我的字本來就平常,此我自知之明,並非謙虛。

足下印章及邊款,我皆非常欣賞。近來刻印者眾。有些人亂刻,不講布局,不講用刀法,叫人看了不舒服。足下有此感覺否?

匆複。即請大安。葉聖陶六月七日

致劉海粟

〔一九八二年六月〕

海翁尊兄賜鑒:

大劄敬誦悉。出版社意欲印行論藝大著,既存文獻,兼啟後學,自是善謀。承囑書書名,以視力極度衰退,不複能以毛筆作字,不克勉遵,至懇原宥。序文則擬一試。我國提倡人體寫生,李叔同先生與翁為最早。作序擬由此發端,次敘由西洋畫而國畫,略言弟門外之美術觀點。敢請審其妥否。欲請示以此集之目錄,期得所啟發,或摘舉要目亦可。專此敬答,即請頤安。弟葉聖陶拜啟六月九日

致歐陽文彬

〔一九八二年六月〕

文彬同誌惠鑒:

為別二年,昨接本月六日手書,承告種種,誦讀兩遍,欣感殊甚。大作小說我不能閱覽,聞列為十種暢銷書之一,一喜也,既而知將拍成電影,二喜也。為繼續創作,最近作遠遊,登峨嵋而不感勞累,足見身體佳健,或且勝於手術以前。

承贈文殊院之小花瓶,極為愛玩,又蒙贈筆三支,係體諒我不能複用毛筆之無聊心情而出此,尤見關念之深,感不可言。容逐一試用之。

最近曾與至善往煙台住八宿,其地清潔無塵,日對海天,甚覺舒暢。此去乃參加科學童話之討論會,與會者五六十人,皆此方麵之作者與編輯者,我則非此亦非彼,實為門外人也。

新遷淮海坊當即從前之霞飛坊,抗戰時期,熟友居此坊者極多。餘不多敘,即請近安。葉聖陶六月十四晨

致馬鶴青

〔一九八二年八月〕

鶴青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