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園
北京潘家園市場是經營民間舊貨、工藝品的假日特色市場,也是全國品類最全的收藏品市場,以及全國最大的工藝品集散地。北京潘家園市場的雛形是1992年初自發形成於朝陽區勁鬆南路一側的一個跳蚤市場,俗稱“鬼市”。為適應消費者的需求,1995年實現了“退街進場”,改建成坐商與地攤兼顧的舊貨市場。近期又一次經過改造,其經營麵積進一步擴大,所容納的坐商更多了。
有這樣一個說法,說外國人來北京一定要做三件事:“登長城,吃烤鴨,潘家園裏耍一耍”。能與長城、烤鴨相提並論,這潘家園一定有其不簡單之處。
潘家園的貨色實在無法統一稱呼,“舊貨”一說是勉強的。事實上這裏幾乎要什麼有什麼,新貨更是多得很。細數起來,諸如仿古家具、古籍字畫、瑪瑙玉石、陶瓷、中外錢幣、宗教用品、民族服飾、“文革”遺物、春宮畫之類,還有人在這裏賣手藝,比如“葫蘆徐”。如果非要歸納出潘家園貨色的共同性格,大概可以叫奇貨吧,也就是希奇古怪的東西。正因為如此,秋天時竟然有人把蟈蟈也拿到這裏來賣。
如果把潘家園的貨色組合起來,兵器係列可以武裝一支古典軍隊,樂器係列可以組織數個樂隊,戲劇行頭可以打扮一個京劇團、藏戲團,可以建廟,可以建一個榮國府、一個翰林院、一個古錢莊、一個圖書館……總之,潘家園比任何一個博物館的藏品都要豐富得多。你能想到的任何東西都可以拿來賣,賣不賣得出去不好說,但至少沒人會笑話你。
就這麼一個地方,這幾年名聲驟然顯赫起來。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夫人希拉裏曾在這裏買了一把民國的小錫壺,泰國公主羅馬尼亞總理、希臘總理也都先後光顧過此地。
逛潘家園的老外多得很,很多攤主都會用英語討價還價。
如此說來,“潘家園中耍一耍”確實並非空穴來風。然而,妙就妙在一個“耍”字。有人宣稱,潘家園的舊貨十有八九是假貨,盡管這些物件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是要在行家麵前穿幫的,但這絲毫不會影響主人的心情,得不到真正的舊貨,總還可以拿來一份感覺吧?“耍”字中含有難得糊塗的意味,買者與賣者在糊塗中比著精明與品位,實在饒有趣味。
潘家園每周有兩天鬼市,周六和周日,其中周六鬼市尤為火暴。淩晨四點鍾,潘家園門口人影憧憧,攤主們用三輪載著裝滿小件工藝品的紙箱子,顧客們開車、走路前來,聚集在潘家園市場門外,嘈雜而擁擠,把大門頂得咚咚作響。等到四點半大門一開,人潮湧入,迅速各就各位。
開市以後,雖然人多,但市場之內並不喧嘩,大家都在竊竊低語。老顧客人手一隻手電筒,本意是為了把貨看得更清楚,這都是從上輩子傳下來的規矩了,現在卻似乎不必那麼隆重了,潘家園市場的燈非常亮。但手電筒是必須要帶的,這隻是一個標誌,說明你懂行。
在鬼市中打著手電穿行買賣,有一種虛擬冒險的隱秘快感,可見,互聯網上的虛擬世界這裏早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