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 / 2)

第十六章

瑞蚨祥

瑞蚨祥綢布店、瑞蚨祥綢店西號、瑞蚨祥皮貨店和東鴻記、西鴻記茶莊都是山東孟記的買賣,瑞蚨祥綢布店被稱為“八大祥”之首。在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時,北京有“頭戴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登內聯升,腰纏四大恒”的順口溜,就是說戴帽子講究戴馬聚源的帽子,穿衣服講究用瑞蚨祥的綢緞和皮毛做的衣服,穿靴鞋講究穿內聯升做的靴鞋,腰中帶著東四牌樓四大恒字號錢莊出的錢票,那才最光彩、最體麵。現在除“四大恒”外,其他三號俱在。

瑞蚨祥綢布店開業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創業者是山東孟雒川。最早孟雒川隨父親在山東濟南經營大撚布(一種農村土布)的生意,後來在濟南開設了瑞蚨號布店。據說,這店名還有一段故事呢。孟雒川的父親雖然是個商人,但他粗通文墨好與文人相交。他認為,什麼“興隆”、“天盛”、“慶福”等店名都太俗氣,不可取。他在給自己的買賣起店名前,特意辦了一桌酒席,邀幾位好友來做客,請大家為其店鋪起名。大家你說一個,他說一個,最後就選中“瑞蚨”兩個字了。什麼意思呢?

在古代傳說有一種蟲子叫青蚨,它比蟬稍大些,能招來銅錢。後來人們索性把青蚨當成了銅錢的代名詞。“瑞”是祥瑞,給人帶來蚨”為店名,既不俗,又可預祝財源廣進。孟雒他父親死後,他就把濟南的瑞蚨自己生意興隆、川是很能幹的,“瑞蚨”是了。他還想把買賣做大些,因此決定到北京來,他認為濟南再好,也比不了北京,因為北京人多,買賣好做。開始,他聯合店中工友孟覲侯和一個字徒,用大車運了一批大撚布到北京做試探性銷售,結果大撚布在北京很受歡迎,很快就賣完了。從此,他就做起了販運大撚布的買賣,而且買賣越做越好。恰巧,這時大棚欄一家店鋪因虧損而無法經營下去了,盂家就用大價錢把這個店鋪買了過來。經過一番籌備,北京瑞蚨祥綢布店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正式開業了。此後,孟家在民國初年又先後在大柵欄裏開辦了四個買賣。在舊中國,工商業之間的競爭是激烈的、你死我活的,特別是在同行業之間尤甚。過去有“同行是冤家”之說,大棚欄各店鋪之間也是如此。不管哪個店鋪,為了生存發展,就得招攬顧客,要招攬顧客,就得和同行業者競爭,這就是過去所說的商戰。瑞蚨祥很重視商戰,他們知道,在商戰中要取得勝利,就得了解競爭對手、了解顧客、了解同行業情況。瑞蚨祥為了了解同行業情況,經常派人到各店鋪,以顧客身份調査他們的商品質量和行情,以此為標準給自己的商品標價。凡一般商品,瑞蚨祥的標價都略低於市價,但緊俏商品就適當地提高。瑞蚨祥為了促進銷售,在北京首創禮券。當時,社會風行探親訪友和饋贈禮品的習俗,瑞妷祥的禮券既方便了送禮者,也方便了受禮者,因之大受社會各界歡迎。

大柵欄

大柵欄這條街,每天人流熙熙攘攘、擁擠不堪,是塊寸金之地。在廊房頭條裏的“八大祥”之一的謙祥益,曾想方設法擠進大柵欄裏來,而瑞蚨祥就千方百計地阻止。民國初年,大柵欄裏一家店鋪要出倒(倒賣給別人),謙祥益得知消息後,到處托人,花多少錢也要把這個買賣弄到手。而瑞蚨祥通過同仁堂,搶先把這個店鋪弄到手,開了東鴻記茶莊,還是沒有讓謙祥益擠進來。瑞蚨祥同它東鄰的祥義競爭得更為激烈。這裏有一段瑞蚨祥同祥義比罩棚的趣事。由於祥義的東家是清官太監小德張,後台硬,經濟實力強,所以它處處要和瑞蚨祥比高低,從商品銷售到門臉的裝修,都同瑞蚨祥攀比。原來兩家都是普通的小門臉,後來,瑞蚨祥在店門前圏了個小院,並裝上個大鐵門,很是氣派;很快,祥義就把店前小院的磚牆拆去,花大價錢打造了一個鑲有花飾、塗了綠漆的、既漂亮又大方的鐵牆和鐵門;接著,瑞蚨祥又把店前的普通罩棚改成可升可降的鐵罩棚;祥義見此情形,也找工匠裝了個活動的鐵罩棚,而且比瑞蚨祥的升得還高。現在,祥義的花棚欄鐵牆和罩棚及瑞蚨祥的鐵罩棚都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