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食指: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1 / 2)

第五十一章 食指: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穿著醫院發的病號服。這可以代替詩人的製服嗎?

在北京郊外的沙河,有個第三福利院。在北京第三福利院,有個生病的詩人一他叫食指。食指使北京第三福利院大大地出名了。經常有探望者從全國各地遠道而來、慕名而來,拜訪這位特殊的病人。食指是因患有精神分裂症於1990年入住的。估計最初門衛們一定深感奇怪:這位詩人即使住進精神病院,也未能隔絕與外界的聯係:哪怕他遺忘了世界,但世界也不會遺忘他。看來詩人在這個時代並不寂寞。食指是不幸的,食指又是幸運的。通過食指現象,我感覺到為詩歌而獻身並不完全是悲哀的事情。

西安詩人伊沙專程來北京,代表所任職的雜誌社將一萬元的《文友》詩歌獎授予醫院裏的食指。侯馬、徐江、中島等朋友陪同前往。我因單位值班,很遺憾地成了這一場麵的缺席者。當天晚上大家聚在安定門喝酒,他們跟我講述見到食指的情景,都非常激動。據說當時舉辦了小小的朗誦會(這應該算詩人們交流的最佳方式),眾人當著食指的麵輪流朗誦了食指的作品一讓作者成為主要的聽眾。食指很清醒,也很欣慰,甚至還糾正了中島朗誦《魚兒三部曲》時的口誤。倒是這些探視者在清醒的病人麵前變得狂熱,一向健談的侯馬朗誦《受傷的心靈》時聲音突然哽咽,以至念不下去了一一其後也一直沉默寡言。徐江則找到了另一種感覺:作為我們這一代青年,拜訪食指時就像探望自己的父親。他身上帶有那已逝的時代的烙印,卻仍然是我們詩歌的教父。我在此抄錄一段食指《受傷的心靈》裏的詩句一為什麼使年輕的侯馬三緘其口:“我敞開自己的心胸,讓你們看看受傷的心靈一一上麵到處是磕幵的酒瓶蓋,和戳滅煙頭時留下的疤痕。”也許你在這瞬間觸目驚心地發現了詩人的傷口~無形的傷口比有形的傷口更難以治療。幸好,詩歌常常是傷口裏開出的花朵。

還有一次在蘋果園參加詩會,來自湖北的詩人哨兵四處打聽怎麼見到食指。恰好在座的林莽是食指的好友,便將北京第三福利院的地址告訴他,並給食指寫了封介紹信。哨兵帶著林莽的親筆信就出發了,先坐地鐵,又轉乘幾次哐當作響的公共汽車,終於到了一片蕭瑟冬景的沙河。他頂著寒風找到一家熠攤,買了一條不帶過濾嘴的大前門一因為聽說食指一直保持最低的生活費,隻抽廉價的煙,雖經親友多次勸說,他依舊堅持故我。福利院的門衛聽說他找食指,什麼都明白似的一揮手讓他進去了。一條長長的走廊把他帶到穿著條紋病號服的食指麵前。食指看完林莽的信,便對哨兵說:“咱們出去散散步吧。”他們走到醫院緊鎖的後門,食指趨前一步:“我有鑰匙。”原來他左手套著鑰匙。他們在院牆外的沙河岸邊談了半個小時,據說食指的話題主要圍繞傳統文化和現代派詩歌的關係展開,滔滔不絕,哨兵幾乎沒有插嘴的餘地。他覺得食指根本不像病人,而像一位課堂裏的哲學家。隻要一談起詩歌,食指總是這樣的姿態:這究竟是狂熱中的清醒呢,還是清醒中隱藏的另一種瘋狂?食指的思想是一架在清醒與瘋狂間蕩悠的秋千。

據林莽說,食指後期的詩歌大抵分兩種,一種是在清醒狀態下產生的,一種是在狂熱狀態下產生的一一而後者比前煮更多神來之筆。也就是,他住進精神病院以後,並沒有停止了創作一疾病也無法使他遠離詩歌。我查閱了作家出版社《詩探索金庫食指卷》附錄的創作年譜,自1965年至1997年,隻有極少的幾個年度他沒有寫過詩……

那天哨兵探望食指返回後,為一種莫名的清緒籠罩著,在房間裏邊踱步邊給我和林莽講述廣一路上我都枉懷疑著詩歌的終極價值,公共汽車裏的世俗景象恍若隔世。”是啊,在如此理智、如此通俗的世界之外,卻默默地生活著一位瘋狂的詩人。哨兵什麼也不願說了,飛快地在紙上給食指寫一首詩,委托林莽轉交:“我沒有帶來問候,也沒有帶來擁抱你的手。我隻隔著冬天的暖陽,看著你在詩歌的囚牢裏,像個長不大的孩童。”林莽則很理解哨兵的焦灼不安:“你今天的感覺是對的。如果誰見到食指後很平靜,隻能證明他不是個真正的詩人。”食指被作為一種文學現象來看待,林莽是如此評價的:“曆史有時是不公正的。中國近代以來的文學史,似乎是一個負債累累的曆史,許多藝術家在本應得到那份榮譽的時候,卻被無情的現實剝奪了。文革後的十幾年,在紛亂的爭執與前進中,在補償了老一代的舊賬時,又欠下了新賬……當又一個十年過去了,當人們追尋新詩潮的流流,食指(郭路生)一那個當年在一代青年中廣為傳頌的傳奇式的詩人,是新潮詩歌的第一人。”我在各種場合多次傾聽林莽描述食指傳達著某種兄弟般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