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現代化和笑(一)(1 / 3)

第八章 現代化和笑(一)

富翁

富翁自殺前,留下一紙遺書,上麵隻有兩行字:“把家具還給民生公司,好好跟孩子們過。”這是1952年初。富翁創辦的民生公司光是在海外就為新中國保存了2000餘萬美元的資產。如果按時下實際價值計算,可能已超過1億美元。

當然還有在內地的資產。

但是富翁自己不拿民生公司的股份,連住房也是借的銀行宿舍,連家具也是向民生借的。所以,他走的時候叮囑發妻的,是“把家具還給民生公司”。與盧作孚同歲的梁漱溟說:“作孚先生胸懷高曠,公而忘私,為而不有,庶幾可比於古之賢哲焉。”

這是一個沒有錢的富翁。

這是一個為民造福的民營企業家。

這是一個不能忘卻的人和一部不能忘卻的曆史。

他的名字是:盧作孚。

毛澤東沒有忘記他。1952年3月15日,毛澤東回顧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說我國實業界有4個人是不能忘記的,他們是“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化學工業的範旭東,搞交通運輸的盧作孚和搞紡織工業的張春。”

不過,在毛澤東說這話的一年前,1952年2月8日,盧作孚已經自殺了。

盧作孚逝世50天後,當時的宣傳部長陸定一向毛澤東和中共中

央做了檢討。檢討中宣部的理論刊物《學習》,在當年前三期發表的一係列文章,說民族資產階級隻有反動腐朽的一麵。那麼,一條小船起家的盧作孚還有活路嗎?當人們說民生公司的時候,想到的是盧作孚;當人們說盧作孚的時候想到的是民生公司。盧作孚就是民生公司,民生公司就是盧作孚,盡管他名下分文全無。

那他也沒有活路。

一場叫作“三反五反”的政治運動,席卷而來,全國性地開會、鬥爭、交待、揭發。如果缺乏了公正和民主,那麼就會誘發人性潛在的不善甚至惡念。於是便有人“揭發”盧作孚是貪圖暴利的資本家。

於是盧作孚謝世前,隻說了句:“我累了,我要休息。”

人不怕工作的累,怕心累,怕那些叫人沒有申辯的機會、沒有地方可說、沒頭沒腦沒完沒了壓將下來的莫須有的罪名。

“我累了,我要休息。”其實盧作孚一生勞累而從不言累,從來想到的隻是——責任。所以民生公司就有一種民生精神。1949年9月初,重慶大火,37條大街小巷化成焦土。民生公司的損失首當其衝。公司襄理用拖輪把兩個裝炸彈的船拖開,否則炸彈爆炸,那裏的幾萬市民都會被炸死的。拖輪第三次回到碼頭時起火,襄理以身殉職。公司45名正在上班的員工,奮力轉移被大火圍住的2000多百姓,員工自己無一人出逃。

45名員工從容赴死。

燒焦的倉庫警衛,雙手還死死抱住一支同樣燒焦的槍。

沒有老板在場,沒有人下令要他們赴死,但是每一名員工都以生命承擔起一份責任,民生的責任。

每一名員工都是民生的形象代言人,每一名員工都是民生公司。我就是民生!

民生公司的曆史是一部英雄史。11年前,938年10月,武漢淪陷。天上狂轟亂炸,地上有10多萬噸軍工物資和大量後撤人員。

盧作孚趕赴宜昌,指揮奮戰40天,在川江水枯斷航和宜昌失守的最後一刻,將全部人員和物資搶運人川。

民生公司炸沉船舶16艘。民生公司犧牲員工百餘人。

為什麼,一個民營企業,會有這麼多的雷鋒?

在今天,不管是國營、民營的企業,危難當頭時,能不能個個是雷鋒?

當然不能要求個個是雷鋒。但是為什麼民生就能?

這樣一個公司,沒有人會小視。國民黨行政院長何應欽邀盧作孚出任交通部長。10天後新任行政院長閻錫山又兩次登門拜訪力邀盧作孚出任行政院長。盧作孚隻好避到香港。但是又有一批批的客人來訪,望“共襄國事”。有內定到台灣後接替閻錫山當行政院長的俞鴻鈞,有台灣省財政廳長任顯群,有台灣外交部長葉公超等等。

盧作孚囑人轉告新中國的人民政府,一定從香港回內地。

船王包玉剛說過:如果盧作孚健在,就不會有今天的包玉剛。

如果盧作孚健在,逃得了“三反五反”,怕也逃不了“文革”。除非在“三反五反”前先冷凍起來到改革幵放時期再解凍。最好在“十六”大以後,在兩個堅定不移以後——堅定不移地支持國營企業和堅定不移地支持民營企業。

盧作孚回國後,周恩來總理希望他在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主持工作。但盧作孚隻想著民生的責任,還是回到了重慶,做他民生實業公司的總經理。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長章伯鈞和盧作孚共同簽署了《民生實業公司公私合營協議書》。1951年10月,盧作孚被增補為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4個月後,1952年8月2日,盧作孚最心愛的孫女盧曉蓉在香港得到一袋特別好的花生。她一顆一顆挑選最飽滿的花生,要帶給祖父母和重慶的親人。有二顆花生裏邊居然有5個花生仁,曉蓉說這一定是給祖父的,她捧著這顆大花生嘴裏不停地叫喚著祖父。她怎麼想得到,就在這時,她祖父走了,在她的聲聲呼喚中,走了。

後來,年幼的曉蓉把這幾顆大花生,供奉在祖父簡單的墳墓前

盧作孚的一生說來簡單——實業救國。1952年的30多年前,1921年,盧作孚和惲代英站在四川瀘州的忠山,感動著對方的感動。惲代英主張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盧作孚認為不宜單一地革命,還要用實業造福人民,啟蒙心智。之後,盧作孚訂造了第一條淺水小客輪,起名叫民生號。有時候,很根本的問題很單純——民族的振興,當然要實力,要實業,國營民營能抓耗子就是好貓。搞運動搞不出GDP,搞不出國際地位。盧作孚前後當了4個月的全國政協委員,就提前結束了他的人生航程。留下了多少光榮與夢想,多少求索與創傷!盧作孚這三個字,一如川西的共生礦,豐富得令人驚喜,令人感動,令人感極而泣!感謝雨時和如月書寫了這本叫《紫霧》的盧作孚評傳。

現代和古典

蔣放年小學畢業後在富春江邊放牛。富陽大源中學的校長找到江邊,說你書讀得這麼好,一定要上中學。但是蔣放年家裏沒有錢再供他上學了。我問校長怎麼說來著?他說幾十年過去了,隻記得校長叫胡太鋼,也不記得到底是哪三個字。“別說這了!”他的眼睛—紅,這麼剛毅的臉上,淚水盈盈的。

他是1950年出生的,剛解放,父親就給他起名叫放年。十幾歲的放年推獨輪車能推500來公斤,挑擔150公斤,種稻種到全村第一。有機會到富陽縣城,就租連環畫看,一分錢租一本,站著看,一個字一個字地看完了,再租一本。現在他講起來,那種難以言傳的美滋滋的樣兒,叫我覺得,這世界上還有比租本書站著看更奢侈的享受嗎?

他自個兒那間屋子裏,居然終於有了300多冊書!沒有書架,隻能堆放在盒裏箱裏,我想,真愛書的人,書們變著法兒也要投奔他那兒的。

我問這些書還在嗎?他說村裏老有人跟他借書。他以為他記得是淮借的,後來就不記得了,後來就都沒了。不過父親教他讀的唐詩、宋詞、資治通鑒、古文觀止、三國演義,那是丟不掉的。尤其崇拜嶽飛,英雄也!

小時候的事他實在都記不清了。現在要記的信息太多,就把過去的記憶擠出去了。現在蔣放年的華寶齋,是全國獨家造紙、製版、印刷、裝訂一條龍的生產影印線裝古籍的企業集團。我走進蔣放年的中國古代造紙印刷文化村,竹子去皮後,先在石灰水裏泡熟,然後用腳踩一根粗木,用那粗木把竹子打成漿,把漿浸在水裏,再用一個長方鐵網把漿水撈起倒出。那厚厚的一層水,就是薄薄的一張宣紙。再用腳踩粗木,粗木壓榨那濕濕的一厚遝紙,把水壓出。然後,一張張揭開貼到烘紙的烤籠上,一張張烘幹。

現在用腳造紙,隻覺得好像在遊樂場裏遊戲。因為太清楚今人的腳是用來踩汽車油門,進自動電梯,上飛機舷梯,走旅遊熱線的。但是當腳踩在粗木上,當粗木砸在竹漿上,那粗重的韻味,還是令人心悸地接收到曆史的回音。1900多年前,東漢時期,就有人用富春江水和富春江畔的竹子來造紙。那個人叫蔡倫。1900多年後的今天,又有人腳踩竹漿,那個人叫蔣放年。

竹子變成宣紙,要經過榨竹、砍青、拷白、漫坯、斷料、醃料、漂料、浸尿、堆料、人岩、舂料、抄紙、曬紙、磨紙等等工序。這樣做出的宣紙,含糖量和木質素低,書的保存期可以長達數百年。蔣放年小時候,有一天父親讓他拿書過來,他一失手把書掉在地上,沾上了水滴。父親重重地一躍而起,輕輕地拭拂水滴,急急地把書放到陽光下曬:“放年,你知道書是怎麼印出來的嗎?你知道造紙要花費多少時間和工序嗎?!”1983年蔣放年終於造出第一張古籍宣紙,他哭了。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民率先可以辦廠。蔣放年1983年辦起全國第一家古籍宣紙廠。從小和書有不解之緣的蔣放年,如果辦廠,—定和書有關。造紙以後,又想到中國四大發明中有造紙和印刷。那是1988年,他已經有了幾十萬元資本積累。他本來很可以享受一下生活了,但他住進一間破舊的辦公室黑天白夜地琢磨印刷。晚上就睡沙發。天花板漏下的雨,叫他好像睡在水床上。有人從窗戶伸進一根鉤子,把他的衣服一件件鉤了偷了出去,倒好像在釣一條條魚。蔣放年常說釣魚比吃魚快樂,要的就是釣魚的過程。蔣放年釣的魚一條比一條大。998年10月,他那中國古代造紙印刷文化村背靠青山,麵朝富春江,落成了。“欣聞開村大慶特電慶賀敬祝承先啟後日進無疆趙樸初。”

蔣放年用石印技術影印了3000多種書,曆史、文學、佛經、醫學、版畫、名人手劄等等。磁青絹麵的《弘一大師手寫金剛經》,在1993年第九屆世界印刷代表大會上獲“印刷精品獎”。這個當年到縣城街上花一分錢租本小人書看的放牛娃,如今站在世界印刷業的領獎台上。1997年,他想香港回歸之際,正是弘揚民族文化之時,他編印了《唐詩菁華》、《宋詞菁華》、《元曲精華》。澳門回歸前,印了《明清澳門皇宮珍檔》,用史實證明澳門是中國的澳門:“這遠人歸順,知道了。該部知道。崇禎十三年禦批。”現在他又在編印《台灣省曆代皇宮珍檔》。他說他去台灣時,覺得好像沒出省,沒出浙江省。他要用史料證明台灣是我國的一個組成部分。

他說他的力量小而想法大,所以太累。可是不想不行。他1998年做成的文化村,在1988年就想了。現在也得想到十年後的事。文化村的二期工程已經設計好,是古代造紙一條街和古代印刷一條街。文化村前方有一個島,他要建一個古代文化的島。以後辦個西湖一日遊,把西湖遊人向這邊疏導。富陽離杭州隻半小時汽車路,距上海2小時,距寧波一個半小時。21世紀中國是個旅遊大國。西湖——富陽一日遊,把旅遊和愛國結合起來,現代文化是曆史文化的延續。

蔣放年,非常現代又非常古典。現在他的資本積累遠非昔比。但他依然忙著釣魚無暇吃魚。他說改革開放救了他這個人,改革開放更救了中國文化。

富陽,那是一個有陽光有財富的地方。富陽蔣放年,方方正正的臉,寬闊濃黑的眉,今年50,頭發烏黑。他說是染的,本來已全白。他說如果能有兩周的休息,他身體會很好。但是不會有這個“如果”。

偉人不流鼻涕

小學生們穿著淺粉、淡綠、乳黃、天藍坐成一圈,教室裏就開出一圈嫩嫩的花蕾。正是暑假,不知誰還帶來一個3歲小女孩,穿著一件灑滿黃、白、藍、綠小花的連衣裙,啃著一根黃、白、藍、綠四色相雜的冰糕。即使巴黎時裝展上名模手提的飾物,也鮮有這樣渾然一體的。

我撫摸身邊一個小孩毛茸茸的小腦袋,暖乎乎地又覺得這是一群從鳥巢裏探出頭來好奇地看這個世界的小鳥。這十幾隻小鳥,都嘰嘰喳喳地說不學英語的話,以後沒法在這個世界生存。看來,現代小鳥一生下來就要考慮國計民生問題。

小鳥A給我唱起了英語歌。她說她喜歡《學英語》的課本,能唱歌,能遊戲,有故事。她用彩筆寫Living Room,Bed Room什麼的貼在多個房間門上,再用英文寫了一張作息時間表貼在牆上,她覺得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和快樂。她媽媽原來學過英語,後來據說都就飯吃了。留在腸子裏還有一點,幹脆跟著她學,她學到哪一課她媽媽也學到哪一課。

小鳥B說她的爸爸英語水平比較高,可有時還請教她呢。我說那麼是你爸爸水平高還是你水平高?她想了想說:我高一點。我說你爸爸的英語水平已經比較高,那你的英語水平很高了?她笑,不置可否地。

小鳥C說,學了英語他很想去看看夏威夷。我問為什麼?他說那裏有海,空氣比石家莊好。

小鳥D說他長大也要當翻譯,可以見到國家元首。我說你是不是看新聞聯播,看到總書記會見外賓,你很想坐在沙發後邊翻譯的位置上?他說是,是想那樣的。

小鳥E給我唱《鈴兒響叮當》,說她年年都給爸爸媽媽送聖誕卡,今年可以用英文寫聖誕卡了。她們同學之間喜歡用英語起外號,胖的叫pig(豬),好動的叫Monkey(猴說話聲音太大的叫Dog(狗),太木的叫Wood(木材),同樣的詞,用中文說人家不大好聽,用英文起外號就有一種幽默。

我想起《圍城》裏,方鴻漸與蘇小姐之間,凡不便用中文直說的時候,便講法語。這是錢鍾書先生筆下兩個聰明人選擇的聰明的交流方式。我們石家莊小學生十來歲就深諳此道了。

小鳥F還說她長大了要當主持人,主持人都得會講英語,她也想出國去看看,想去英國。我問為什麼?她說她覺得英式英語更好聽,另外,英國環保好。

每個孩子都迷上了《學英語》這套課本,惟有一個圓頭虎腦的10來歲的小男孩,說現在世界上應該有更多的人學漢語。我說你是不是希望將來有一天,隻懂漢語也能走遍天下?他“老謀深算”地一點頭,說:有可能。

然後他老成持重地慢慢道來:中國加人世貿組織了。原來許多不被人看好的情況,逐漸改善了,中國以前是不被人看好的東方睡獅,現在人家說哦唷,怎麼搞的,中國居然加入世貿了,申奧居然成功了。所以應該有更多的人學漢語,當然同樣也要學好英語。

全場都因這位圓頭虎腦的國際形勢報告興奮起來。隻是他老拖著鼻涕,似乎有損形象,我遞過兩張紙巾說你先擦一下彝涕。

偉大人物是不應該有鼻涕的。所以,我這一句話叫大家哄笑起來。

偉人不笑。擦完鼻涕繼續做報告。他說他的腦子裏充滿了奇思妙想,他想用空氣做燃料,減少汙染,節約能源,可是又怕耗資太大,再說了,對空氣亂砍亂伐的話,以後地球上剩下的都是二氧化碳了。

我說我覺得你很有思想,你有沒有想過,怎麼建設石家莊?

他說想過。首先,要解決汙染問題。他說現在的空氣好多了,有許多二級天氣,久違了的藍天白雲又回來了。第二,是科技發展,發展科技也首先要抓住環保問題。石家莊是最缺水的城市之一,現在人類可用的淡水,隻有0.03%了,如果能把所有的水變成淡水,將是多大一筆財富!還有,天上打雷,一個落地雷,有一千萬伏特,如果把落地雷回收發電,又是多大的能源。還有我們的IT業產品,顯然比國外的便宜得多。譬如,DVD,國產的幾百元,進口的要兩千多,這裏有個知識產權問題。第三,擴大外交,增加國民收人。

我說,你有沒有想過長大了當石家莊市市長?

他說:所謂無官一身輕。如果當官,我的各種奇思妙想就被拋一邊了,我就無法研究了。

我不禁請教這位偉人今年“高齡”?他矜持地說10歲。他右側支著一對招風耳的小男孩叫道:你明明是9歲!

偉人不緊不慢地說:再過一個月我就是10歲了。

我又請教偉人尊姓大名,他說劉一葦,一根蘆犖就是了。

那招風耳快人快語如一條快樂的小河,他大聲說:我想當官!因為我想為石家莊做貢獻。

我說你打算怎麼做貢獻?他抓耳撓腮地不好意思了,說,啊呀,這比較尷尬。然後豁出去了似的說石家莊厠所太髒要重建,路邊小餐廳蒼蠅太多,應該拆掉,建設更好更大的餐廳,建高樓大廈,拓寬馬路。

偉人插話:我抗議。都建高樓大廈,勞民傷財,也太奢華了。

招風耳說: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想淸潔一點。我去過西藏,我還想開發西部,用石家莊的人才開發西部,我有激情!

我問偉人那麼你長大想做什麼呢?他說:我初步想做天文學家。

我笑:初步想做天文學家?大家大笑。他說:畢竟宇宙是無邊無際的,宇宙究竟是怎麼形成的?黑洞究竟是什麼樣的?外星人究竟有沒有?現在已經知道,太陽係的邊界,有一種初級生命體的存在。在北極上也發現幹枯的河床。我家裏的幾百本書都讓我翻爛了。

招風耳笑他,說他家那台電視,打開後得過一刻鍾,屏幕才顯出圖像,太舊了。偉人笑道:現在又發展了,那電視要等半小時才有圖像。

這麼說他家不富裕,然而這孩子上知天文,下知民情。一個劉一葦,叫我看到了一個城市的今天和未來。

西部黃金旅

坐上小車向靈寶駛去,一路上是一溜一溜的棗行、大棗行、大王棗行、靈寶大棗行。當地人說,靈寶棗有核桃大,核和果肉不粘,拿個大棗一搖,晃哩晃當的響。這麼說著,右邊咣當一響,一個土頭土腦的院門打開了。章子怡要是往這門框前一站,張藝謀就可以拍《我的父親母親》了,到了這一帶就覺得走進張藝謀的電影了。當地人還在跟我說靈寶有三寶,黃金蘋果棗,說這裏的人愛用兩個9。我說什麼?他們不明白我怎麼連這也不知道,說兩個9就足金,兩個9一個6就是含金量99.6%,就是24K。黃金產量居全國縣(市)級第二。那蘋果呢?第三,年產5億公斤。我說這三寶的含金童可不低。當地人笑得金燦燦的。

靈寶在河南、陝西、山西交界處,屬河南,雞一叫三個省都能聽到,所謂雞鳴三省。原先號稱三不管。改革開放後,這裏又戲稱小香港,因為經濟一下發展起來,冒出一批百萬富翁或遠遠不止百萬的富翁。

接我的當地人指著前麵一幢高樓:你看,28層,五星級的,全國縣級市就這一家!待我們的車開出,開到這家紫金宮國際大酒店門口,我真覺得,好像有個神仙,往黃土坡上一指,就變出一個亮閃閃的宮殿了,是不是也是兩個9,或是24K?當地人說,你怎麼不進去?我隻是站在門口發愣,心想,要是神仙再用手一指,這個紫金宮又沒了怎麼辦?

黃帝的事業

很久很久以前,大約五千年以前,那時候的人本事很大,在身上係隻葫蘆就能過大河。本事最大的人,是名軒轅的黃帝,他訓練猛獸、劈山開道、測定日月、煉丹製藥、采礦煉銅、種植五穀百草。他遷移往來從不定居,所到之處讓百姓安好。

黃帝到了靈寶荊山下,用銅鑄了三個鼎:天鼎、地鼎和人鼎。玉皇大帝知道黃帝的品行功績後,派黃龍拉黃帝上天。百姓不願黃帝離去,上前抱住他的腰,抱住他的腳。黃帝升天時,那些抱住黃帝不放的人拽下了一些金燦燦的亮片,後來就變成靈寶一帶東西幾百裏的金礦。靈寶一些村子的名字都帶“金”字:金洞岔、金渠溝、淘金溝。

後來,1999年11月21日淩晨3點半,我國發射的“神舟”號載人航天飛船在宇宙飛行21小時,圍著地球轉4個圈後,穩穩著陸。我想以後黃帝升天就不用那麼費事了。

再說1989年,西安很有檔次的假日酒店來了一個大老農民。一件破舊軍裝,一條皺巴巴的藍布褲,一雙沾滿泥巴巴的布鞋,背一髒兮兮的帆布書包,門衛不讓進。經理來了,說這裏一天要多少錢。這農民也不說話,隻打開他那帆布書包,裏邊,鼓鼓囊囊的全是成捆的錢。他給開門的一百,端水的一百,服務員為他稍一動彈的都給小費一百。他在酒店住了幾天就成了酒店名人。從此,越來越多的西安人知道,離西安3小時汽車路的河南靈寶有金礦。

靈寶豐富的金礦,培植了豐富的錢包。一位據說錢包最豐富的人在紫金宮請客,有人問他有多少錢?他說靈寶有多少樹葉他就有多少錢。說罷他扔下客人自個兒跑到酒店大門口蹲下,拿個饃就湯哨。有些外來人為這些黃金富豪們發愁:他們住破房子,穿破衣服,坐破吉普,靈寶人要錢幹什麼呢?

《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財物”、“有土德之瑞”。或許,黃帝的後人們總有他們始祖的因子?靈寶荊山的黃帝陵前,有6座怪獸:熊、羆、貔、貅、貂、虎,一說是黃帝馴百獸,一說是象征黃帝的六員大官。還有一座公元801年(唐貞元十七年)刺史王顏的碑文,137個字。到公元931年時,國民黨想把這塊碑運往開封。剛到靈寶西閻鄉大字營,黃帝顯靈將碑斷成三截,國民黨便棄之而去。這塊唐碑才又拚接起來,立在原處。至今老有人要用巨款買走這塊碑,靈寶人說,就這點錢想買走這塊紀念黃帝的碑?真的,也不看看,這裏的人都有兩個9!

我走進黃帝陵的始祖殿,炎黃T孫叩見始祖!我一派虔誠,導遊忽叫我在始祖殿抽一簽,我還來不及思索就抽了一簽,上寫我是做文字工作的,說我目前正在苦讀舊書,然後……對不起,天意不可泄露。我這兩天確是在苦讀當年老子在靈寶寫下的道德經。我又想起Rich公司董事長正巧姓Rich,世上總有一些難以解釋的事。不過,我真覺得這裏有祥雲,有靈氣。古書記載,這一帶在黃帝時代“鳳凰翔於庭,麒麟遊於郊”。當初黃帝在此采銅鑄鼎,如今黃帝的子孫們傳承祖業在此采礦煉金,繼續黃帝的事業。

老子的薪火

靈寶市北約15公裏的地方,有一條占代“國道”,大約長365公裏。那是通往西北五省的惟一通道,慈禧逃亡也走這兒。叢林茂密,遮天蔽日,可伏兵百萬。道路狹窄處,好像小孩扔泥巴都能封死道口。這裏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