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兒科(二)(1 / 3)

疳積

皂莢散

[功能]醒脾開胃,消積化滯,緩中健運,升清降濁。

[主治]疳積。

[用法]取幹燥、皮厚、質硬光滑、色深褐、無蟲蛀之皂莢,刷淨泥土,切斷,放入鐵鍋內,先武火,後文火煆5~10分鍾存性,剝開莢口,以內無生心為度。煆後放幹淨土地上,去除其火毒,防止炭化,研為細末,過80目篩,裝瓶備用。服法:3歲以下每天1克,3~6歲每天2克,6歲以上每天3~5克,用糖(紅糖、白糖均可)拌勻吞服。

[療效]治療66例,結果:治療4周食欲增加36例,6周食欲增加66例,全部病例體重增加,達到健康兒正常體重標準,各種臨床症狀及兼症均消失,血紅蛋白也有所提高,治療後為89~130克/升,平均116.7克/升。

[案例]張某,男,4歲。因納呆厭食6個月,形體日漸消瘦,精神不振,易發脾氣,經多方治療,終不見好轉。刻診:麵黃肌瘦,毛發枯黃,精神不振,困倦喜臥,脾氣暴躁,厭食納呆,脘腹脹滿,手足心熱,大便幹結,小便黃濁,舌質淡紅,苔白膩,體重13.2千克,血紅蛋白97克/升。診為疳積,予上方治療2周後食欲增加,臨床症狀明顯減輕,4周後食欲正常,6周臨床症狀均消失,體重15.7千克,血紅蛋白125克/升。

[來源]王世彪,等.中醫雜誌,1995(7)∶390

[按語]小兒疳積,多由乳食不調,運化失常,脾胃受損,以致氣液耗傷,肌膚失養,而形成的一種慢性消耗性疾患。相當於營養不良症。民間俗稱奶癆。皂莢味辛,性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王世彪等謂其善消乳積穀食所致之疳積,既能升發胃氣,又能通肺及大腸氣,輔以食糖,甘能補中。實為消補兼施之良方。經王世彪等多年臨床驗證,上方治疳積效果滿意,無損胃氣之虞,亦未見中毒及不良反應,但必須炮製得當,否則無效。

百日咳

馬齒莧止咳方

[功能]清熱解毒,利濕化痰,斂肺鎮咳。

[主治]百日咳。

[用法]取馬齒莧(鮮品)200~300克,水煎2次,合並濾液,濃縮至100~150毫升。1天分3次口服(年幼者酌減),每天1劑,7天為1療程。

[療效]治療60例,痊愈(症狀體征全部消失)42例;顯效(痙咳消失,偶有一般性咳嗽)8例;有效(痙咳減少、減輕)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3%。

[案例]莊某某,女,4歲,1987年11月5日診。8天前開始畏寒微熱,流涕,輕咳。刻診:陣發性痙咳,晝輕夜重,咳聲高亢,咳已有雞鳴樣回聲,咳時麵赤腰曲,涕淚俱下,咳出少量粘痰乃止。脈滑稍數,舌紅,苔薄黃。診為百日咳。藥用上方煎服,2劑後咳減,夜能入睡,4劑已痙咳及回聲消失,6劑盡症狀消失,病告愈。

[來源]莊FDA9平,等四川中醫,1990(11)∶12

[按語]《中藥大辭典·上冊》第291頁載有本品治小兒百日咳,取50%馬齒莧糖漿100毫升,每天4次,3天分服,一般服藥3天後,即見咳嗽減少,發作時間縮短,症狀減輕。此說可供互參。

麻疹期急性尿瀦留

大黃排尿方

[功能]瀉熱通腸,涼血解毒。

[主治]小兒麻疹期急性尿瀦留。

[用法]取生大黃5~15克(根據年齡大小選用適當劑量),用沸水100~200毫升浸泡20分鍾,頓服,每天1~2次。如本方無效,可急行導尿。

[療效]治療33例,服藥後均在解大便的同時排尿,皆一次排尿成功。其中服藥後20~30分鍾排尿者6例;30+~40分鍾排尿者12例;40+~60分鍾排尿者11例;1~2小時排尿者4例。

[案例]紀某,男,5歲。因發熱惡風3天於1993年2月10日收入院。症見鼻塞流涕,咳嗽,流淚,目赤,麵部可見紅色疹點,磊磊如麻,小便短赤,大便幹,苔薄黃。體溫38.7℃。入院診斷:小兒麻疹。治以清熱解毒透表之品煎服。翌日患兒症見排尿困難,繼而點滴不下,下腹隆起脹滿,叩診膀胱上緣位於臍下3橫指,且大便3天未行。以生大黃10克,開水100毫升浸泡頓服,約40分鍾後解大便同時排出小便約600毫升。

[來源]任寶書,等中醫雜誌,1994(12)∶721

[按語]尿瀦留中醫稱之謂“癃閉”,多由膀胱氣化不利所致。麻疹期患兒外感疫毒,邪熱壅於肺衛,肺氣不得肅降,津液輸布失常,甚或熱盛下移膀胱,導致膀胱氣化不利,遂成癃閉。且因肺熱灼津,每易導致陽明腑氣不通而出現大便幹結(本組33例約有90%兼有大便幹結之症),直腸內幹結之糞塊直接壓迫位於直腸前方之尿道口,也是導致尿瀦留的一個原因。任寶書等據上述機製選用瀉熱通腸、涼血解毒之大黃泡服,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可供兒科臨床驗證應用。惟使用上方時必須選擇熱毒熾盛,腑氣不通,兼見大便幹結或便秘者為最合適。

小兒遺尿

桂枝散

[功能]溫經通脈,助陽化氣。

[主治]遺尿。

[用法]桂枝研成細末備用。用時取適量藥末,用食醋調成餅狀,臨睡前先用溫水熨臍10分鍾,然後將藥餅貼於臍部,用紗布蓋上固定,次日早晨取下,每晚1次。

[療效]治療32例,總有效率90%以上。療程短者僅3~4次即愈,長者必須連續外敷半月方能取效。

[案例]季某,女,8歲。自幼遺尿,多則每夜2~3次,求診於師,予上方治療1周後來訴,患兒於第4日停止遺尿。繼以鞏固,共用藥10餘次,半年後隨訪,未見複發。

[來源]華樂柏中醫雜誌,1995(1)∶7

[按語]上方是華樂柏的啟蒙老師朱氏的驗方。遺尿一症多心腎陽虛,其基本病機為膀胱失於約束,膀胱的約束同氣化功能有關,而氣化功能又同心陽的溫煦、肺氣的宣降、及腎陽的溫養等因素關係密切。桂枝味辛、甘,性溫,歸心、肺、膀胱經。功能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升清陽之脫陷,降濁陰之衝逆”。其既能利水又能止遺之功,與其既能發汗而又止自汗之效是類同的。是否為雙向調節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