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五官科(一)(2 / 3)

[案例]謝某某,男,27歲,工人,1982年5月12日晚初診。上午開始怕冷、頭痛,繼而口幹、咽痛、吞咽不利,傍晚因身熱而來急診。體檢:體溫38.9℃,咽充血明顯,扁桃體Ⅱ度腫大,有白色分泌物覆蓋,舌質紅、苔薄微黃,脈數。血白細胞計數24×109/升,中性粒細胞0.80,淋巴細胞0.20。予生大黃12克,囑用沸水泡服,隔2小時服1次,連服2次。二診:藥後便溏4次,頭痛及口幹消失,咽痛明顯好轉,進食無不適感,但覺乏力。體溫36.7℃,咽部充血改善,扁桃體Ⅰ度腫大,未見分泌物,舌質紅、苔薄,脈靜。血白細胞8.8×109/升,中性粒細胞0.80,淋巴細胞0.20。予桔梗4.5克,生甘草4.5克,鮮蘆根0.33米,2劑,煎湯代茶,以清餘邪。3天後隨訪,痊愈。

[來源]範積健,等.上海中醫藥雜誌,1982(10)∶16

[按語]西醫認為急性扁桃體炎是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中醫稱為“乳蛾”,多責之風熱外襲,胃火熾盛,搏結於咽喉而發病。該病用生大黃治療,古今文獻均有記載。大黃苦寒直折,推陳致新,實驗證明其對溶血性鏈球菌有抑製作用,故用治急性扁桃體炎是非常合適的。林文謀(《四川中醫》1986年第12期24頁)用生大黃15克,沸水250毫升衝泡,待溫後慢慢下咽,每隔2小時衝泡1次,每天1劑衝泡4次,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22例均獲痊愈。陳汝潤等(《甘肅中醫》1993年第2期28頁)受範積健經驗啟迪,用生大黃10~15克(小兒酌減),沸水150毫升衝泡飲服,間隔2~3小時再泡第2、第3汁,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82例,均於3天內獲痊愈。編者曾用上方治愈20餘例,凡伴有大便秘結者,服藥1天即得熱退、便通、紅腫白腐消退之效。可見上方確乎經得起臨床驗證,可供推廣並研製成新藥以供臨床廣泛應用。

鴨蹠草方

[功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主治]急性扁桃體炎。

[用法]鴨蹠草鮮品60克(幹品30克)濃煎去渣,加冰糖30克,涼後服用,每天3次。吞咽困難者用鮮全草絞汁調米醋少許,頻頻咽下。

[療效]治療112例。優(用藥後3小時內咽痛、充血及扁桃體腫大明顯消退,扁桃體表麵點狀或片狀膿性滲出物消失,當天可進食,隨訪2年以上未見複發者)86例,良(用藥後6小時內扁桃體腫大較明顯消退,咽部微有疼痛或不舒感,當日能進少量流食,隨訪1年以上未見複發者)24例,差(用藥後24小時內咽部仍疼痛、充血,不能進食)2例。在兩天內治愈,治愈率100%。設對照組102例,用青黴素80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天3次,高熱者給予退熱劑,結果優23例,良28例,差51例中繼續用藥3天仍有36例未能治愈,治愈率64.7%。

[案例]周某,男,29歲,農民。10天前突發畏寒發熱,頭、身痛,咽痛,吞咽時加重,曾在村衛生所、鎮衛生院診為急性扁桃體炎,先後兩次住院輸液,連續使用青黴素4天,症狀稍有好轉。昨晚突發高熱,咽痛加劇,難於吞咽,經村醫注射青黴素、氟美鬆等無效而前來求治。查體:體溫40.5℃,脈搏126次/分,呼吸30次/分。急性痛苦麵容,麵頰潮紅,咽部明顯充血,兩側扁桃體腫大接近懸雍垂(Ⅲ度),扁桃體表麵有黃色片狀分泌物,易擦去,不出血。頷下淋巴結腫大壓痛,腹脹,便秘,尿短赤,舌紅,苔黃,脈洪數。診斷:急性扁桃體炎。治療:停用一切西藥,取鮮鴨蹠草120克絞汁合少許陳米醋,頻頻咽下。10分鍾左右,患者口中不斷流出粘液,半小時後連續排尿兩次,腹脹漸消,呼吸明顯改善,體溫降至38.5℃,咽痛明顯減輕。又給鴨蹠草絞汁含服,約過2小時,即進稀飯半碗,扁桃體腫大、咽部充血明顯消退,體溫正常,繼續服藥1天而愈,隨訪3年多未複發。

[來源]鄭培鑾.時珍國藥研究,1993(2)∶10

[按語]鴨蹠草味甘、淡,性寒,歸肺、胃、小腸經。《本草綱目》謂其能“消喉痹”。據現代藥理研究,鴨蹠草含飛燕草甙、粘液汁、澱粉等,服後能迅速在扁桃體窩內形成一層膠凍樣粘液保護膜,控製其表麵滲出物分泌和炎症發展,其水煎劑體外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杆菌和病毒均有抑製作用,且有顯著的降溫作用,故本品用治急性扁桃體炎,能取得優於青黴素的效果。鄭培鑾在臨床觀察中未見有副作用及不良反應,多服亦無流弊。且藥源廣泛,簡便靈驗,確乎適合基層醫療單位和農村推廣應用。

馬鞭草含咽方

[功能]活血散瘀,解毒,消腫。

[主治]急性扁桃體炎。

[用法]取鮮馬鞭草100克(幹品50克),加水500毫升,慢火濃煎成300毫升,每天1劑。每次取藥液100毫升加食鹽少許,候冷,含口中緩緩咽下,每劑分3次含服。

[療效]治療60例,服上方後3天內痊愈者55例,4天後痊愈者3例,僅2例無效。

[案例]李某某,男,33歲,1986年5月7日初診。發熱、咽痛、頭痛2天,伴吞咽困難,全身酸痛。體溫39.2℃,舌質紅,苔薄黃,咽充血,雙側扁桃體腫大,有少許膿點。白細胞計數19×109/升,中性粒細胞0.92,淋巴細胞0.08。診為急性扁桃體炎,即采鮮馬鞭草100克按上述方法服用,藥後6小時咽痛明顯減輕,2小時後體溫降至37.5℃,2天後諸症消失,複查血象已恢複正常。

[來源]許德民.浙江中醫雜誌,1989(5)∶227

[按語]馬鞭草味苦,性涼,歸肝、脾經。本品用治咽喉腫痛,古今文獻均有記載。現代藥理研究提示本品有消炎止痛及抗菌作用,故對急性扁桃體炎有佳效。許德民介紹的用量(幹品50克)是《藥典》規定用量(4.5~9克)的10倍,若孕婦患急性扁桃體炎,宜慎用,以妨礙胎。

土牛膝湯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主治]急性喉蛾(急性扁桃體炎)。

[用法]新鮮土牛膝30~60克(視病情輕重及年齡大小而定),水煎2次,每次煎40分鍾,分2次內服。服藥12小時後仍不退熱者,按上法再進,直至熱退。

[療效]治療34例,均於2天內退熱。其中服藥後1天退熱者26例,2天退熱者8例。扁桃體Ⅰ度~Ⅱ度腫大者2例於藥後2天內消退,扁桃體Ⅲ度腫大及伴發膿腫者11例於藥後3天消退。並發症狀均隨發熱咽痛解除而消失。

[案例]楊某某,男,30歲,1987年10月7日診。5天前出現高熱,畏寒,咽喉疼痛,伴頭痛身痛,惡心,吞咽困難。曾用退熱藥、抗生素、激素等治療無效。診見患者表情痛苦,呻吟,體溫40.6℃,雙側扁桃體Ⅲ度腫大,周圍見有數個黃白色膿點,咽喉部重度充血並見有數個小潰瘍點,顏麵潮紅,便秘,舌質紅,苔黃,脈洪數。白細胞計數22×109/升,中性粒細胞0.82。擬診:喉蛾(急性扁桃體炎並發周圍膿腫)。予鮮土牛膝60克,水煎2次分服。次日體溫37.6℃,精神好轉,咽部充血明顯減輕,雙扁Ⅱ度腫大,餘症均減輕,能進食。再服1劑,體溫36.8℃,進食正常,雙扁桃體(-),血檢正常,痊愈。

[來源]李國強.江西中醫藥,1989(1)∶32

[按語]喉蛾又名乳蛾,相當於扁桃體炎,臨床可分急性與慢性兩類。急性喉蛾多由風熱外襲,邪客喉核(扁桃體),或邪盛傳裏,肺胃熱熾,上蒸搏結於喉核,導致喉核血肉腐敗所致。以咽喉疼痛,喉核紅腫或化膿為特征,兼見發熱等全身風熱症狀。土牛膝為莧科牛膝屬植物土牛膝的根或全草,各地以土牛膝為名的異物同名品甚多,如尖葉牛膝、柳葉牛膝、粗毛牛膝、鈍頭牛膝以及牛膝的野生品種等。本品微苦,性涼,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嶺南采藥錄》已有“治喉症搗汁含漱”的記載。用治急性扁桃體炎是很合適的。本品可用於引產,且有文獻載“孕婦忌用”,故懷孕婦女患急性扁桃體炎者不宜使用。

梅核氣

佛手飲

[功能]舒肝理氣,化痰。

[主治]梅核氣(痰氣交阻所致)。

[用法]佛手150克,加水600毫升,水煎濃縮至300毫升,每次服20毫升,每天4次,呷服。

[療效]治療120例,痊愈108例;顯效10例;無效2例,治愈率98.3%。療程一般短的5天,最長的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