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內科病症(三)(1 / 1)

方藥八製南星、桔梗、川貝(去心)、杏仁(去皮尖)、細辛、生甘草各15g,生紫菀、白蘇子、生麻黃各9g。

將上藥用麻油180ml炸枯去渣,過濾,以白蜜、生薑汁各120ml熬成稠膏約360g,以滴水成珠為度。每次開水衝服1匙(約10ml),最好同時用老薑煎水衝服。發作時可適當增加劑量,亦可晚上加服1次。服藥期間禁酒、生冷、鱉、蝦等食物。

觀察14例,其中8例治愈,2例顯效,4例有效。

(中醫雜誌1960∶3)

方藥九炙石榴(又名金香爐)60g,瘦豬肉120g。

將藥材切碎,與豬肉一起煎湯服,每天2次,小兒減半。

共治14例,痊愈7例,顯效4例,好轉3例。

(福建中醫藥1966∶1)

方藥十苦參堿膠囊。

每次口服該藥100mg,日3次,10天為1療程。

貴陽醫學院平喘藥物組等單位治療本病200例,總有效率為90%。

(苦參研究資料彙編1979∶86)

方藥十一麻黃、射幹各3g,洋金花0.1g,薄荷水0.05ml。

將前三味藥粉碎成100目細粉,加入薄荷冰或冰片,另取水2份,75%乙醇1份,香油1份與上藥混勻製成藥膏。每次取3g敷於膻中、雙側肺俞穴,3天換藥1次,5次為1療程。

據觀察用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症見喘急、咳嗽、胸悶等,連用2~4個療程可治愈或顯效。伏天用藥效果較好。

(中醫函授通訊1991;6∶34)

方藥十二雷公藤多苷片。

每次服該藥20mg,日3次。以後可根據病情增減劑量,但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100mg。病情穩定後可逐步減量,或減少服藥次數直至停藥。

王金陵等以上法治療重型支氣管哮喘32例,其中5例肺氣腫合並肺部感染加用抗生素,結果顯效27例、進步5例。療程最短5天,最長35天。

(中西醫結合雜誌1992;3∶185)

方藥十三桂枝茯苓丸(藥用桃仁、桂枝、茯苓、丹皮、芍藥蜜丸,每丸重9g)。

每次服該藥9g,日2次。

罔田次治療中西藥療效不佳的支氣管哮喘患者,連續服藥20餘天,喘息等症狀完全消失。

(漢方の臨床(日)1983;4∶11)

方藥十四黃藥子100g,大棗10枚,冰糖20g。

將黃藥子、大棗合煎2次,取藥液加冰糖煎溶。上劑為1日量、分次送服。隔日1劑,3劑為1療程。

王乃山經治哮喘患者9例,治愈6例,顯效3例。

(中成藥研究1983;9∶46)

方藥十五甘遂、白芥子各30g,麻黃、細辛、幹薑、元胡各10g。

上藥研細粉,以鮮生薑汁調成糊狀,攤於硫酸紙上,首次外貼大杼、肺俞、天突、心俞穴,第二次貼於風門,厥陰俞、督俞,膻中等穴,兩組穴交替貼用。每次貼6~12小時。

趙懷儒治療此病3700例,結果1739例治愈,1229例顯效,614例好轉,118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6.8%。

(中國針灸1984;4∶32)

方藥十六僵蠶、炙麻黃、蘇子、茯苓、炒白術、牛蒡子、款冬花、甘草各10g,全蠍3~6g。

上藥隨證加減,每天1劑,水煎服。

盧穎用此方治本病獲顯效。

(浙江中醫雜誌1992;5∶203)

方藥十七炙水蛭1.5g,炙皂莢3g。

將上藥裝入膠囊分次口服。

劉榮全治療哮喘發作病人2例,效果顯著。

(江蘇中醫雜誌1986;11∶9)

方藥十八白砒3g,豆豉30g。

將藥粉碎成細粉,加入米飯10g研爛為丸,如萊菔子大,每粒約重0.03g。

曹心如臨床治療12例寒喘型支氣管哮喘,治愈率為83.3%。

(上海中醫藥雜誌1958;2∶18)

方藥十九黃鼠狼1隻,川貝母30g,黃酒90ml。

將黃鼠狼剖腹,棄腸,取川貝粉碎成細末納入腹內縫合。以黃泥包裹黃鼠狼,放火中燒熟,取骨置瓦上焙黃研極細末。

取黃鼠狼肉與藥分3天服完。另服骨粉,每天晨起空腹服1次,服後微發汗。小於12歲者分4次服。用黃酒衝服。服藥後兩周忌鹽、辛辣食物。

徐商華用此方共治25例,治愈17例,顯效6例,有效與無效各1例。本方對兒童及患病時間短者療效佳,對老年尤其合並肺氣腫者效果不甚理想。

(山東醫藥1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