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藥二十活壁虎1條(小者2條),雞蛋1隻,香油適量。
將壁虎置蒜臼內搗成泥狀,打入雞蛋攪勻。以香油煉鍋,再倒入壁虎雞蛋泥,煎成蛋餅。每日晨起空腹食蛋餅1個,兒童酌減。
以此方治療本病7例,結果哮喘均得以控製或改善。如一患者連服蛋餅84個後痊愈,隨訪4年無複發。本品隻宜淡食,加鹽無效。
(《禽蛋療法》)
方藥二十一椒目。
將此藥榨油,製成膠丸(含油量15%~30%),每丸含生藥200mg,每次3~5丸,日3次。對激素依賴者,服藥中可逐漸遞減激素用量至停服,繼發感染者,可配服清熱解毒中藥。
陳孝伯等報道,本品治哮喘,即刻起效172例,即刻控製72例,顯效30例,無效37例。
(中醫雜誌1987;(12)∶19)
方藥二十二鮮薑。
取鮮薑如蛋黃大一塊,去皮,切碎,加雞蛋1隻攪勻,用油煎至黃色,趁熱服。每日晨起服1次,7天為1療程。
劉同賢介紹此方治哮喘有效。
(中醫函授通訊1991;(2)∶46)
方藥二十三鮮醉魚草根、莖、葉。
將藥洗淨切碎,取1500g放入陶瓷鍋內,加水至藥麵2cm,文火煎煮,得藥液750ml,複煎1小時,棄藥渣,合並兩次煎液,以4層紗布過濾,濃縮成1000ml,加白砂糖500g,使成黏稠狀,放冷,加0.2%尼泊金攪勻,製成醉魚草糖漿。每毫升含生藥1.5g,每次10ml,日3次,兒童酌減。6天為1療程。
向卓群用上方治療52例,結果38例治愈,2例好轉,12例無效。
(湖南中醫雜誌1987;(4)∶10)
方藥二十四靈芝。
將上藥50g粉碎,用60度白酒500ml浸泡1個月,酒呈棕紅色即可服用。或取靈芝實體50g加單糖漿500ml,煮沸,冷卻後服用。每次飯後服10ml,日3次。
屠馥智觀察數十例,多在服藥半月左右獲效。
(遼寧中醫雜誌1984;(2)∶45)
方藥二十五紫河車。
將藥研粉,每次飯後服2~4g,日3次。
顧劍萍經治19例,症狀消失17例,減輕2例。
(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6(增刊)∶8)
【按語】
祖國醫學認為痰濁內伏是本病的宿根,其感受外邪或飲食不當均可致之。主要病變在肺、腎。臨證分為寒邪侵肺、瘀血阻肺,痰熱壅肺,氣陰兩虛及肺腎兩虛等型。可根據以上不同證型分別治以宣肺化痰平喘,佐以活血化瘀;散寒清熱、降氣化痰平喘;益氣養陰祛痰;宣肺補腎、清熱化痰。此外,哮喘發作宜治肺,病情緩解宜治脾或腎。且久喘腎陽必虧,久病易致痰瘀。故辨證當四診合參,對症下藥。
方藥三所用去油巴豆對風寒型支氣管哮喘效果尤為理想。用藥後鼻腔出現熱感時,喘息、氣促症狀會逐漸緩解。有報道蘋果內放入巴豆1粒,隔湯蒸30~60分鍾,取出棄巴豆,飲汁並食蘋果,每天1個,重症早晚各服1個。結果對哮喘及哮喘型支氣管炎療效較好,有明顯止咳、祛痰作用。不過此藥為大毒之品,味辛性熱,其藥峻下寒積,逐痰行水,溫關通竅,且療瘡毒、蝕腐肉。傳統用於胸腹脹滿心痛、大便不通、腹水等。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巴豆有瀉下、促進腸蠕動,抗腫瘤、抗菌、鎮痛等作用。本品有強烈刺激性,可致皮膚黏膜發泡反應。巴豆霜內服過量常致咽喉腫痛、腸絞痛、嘔吐、腹瀉、嚴重腐蝕腸壁,出現米湯樣大便,並致頭痛眩暈,嚴重者引起呼吸或循環衰竭而致死。因此,本品使用不當易發生中毒。
方藥十四黃藥子,又名黃藥脂、黃獨。此藥辛苦,有毒,功效為清熱涼血、解毒消癭。傳統用治咽喉腫痛、咳喘、癭痛腫毒等病症,近用於甲狀腺腫痛、癌症、軟組織損傷、宮頸炎、百日咳、疣、陰囊濕疹多有效驗。臨床觀察發現,本品過量或久服可引起腹痛吐瀉等消化道症狀,對肝腎組織有一定損害,甚至導致中毒性肝炎。
方藥二十壁虎,又名守宮、天龍。味鹹性寒,有小毒,功能祛風活絡,散結,定驚鎮靜,解毒。傳統用治中風癱瘓、風痰驚癇,瘰鬁惡瘡等。現治療癌症、白血病、結核病、骨髓炎、雷諾病、慢性炎性竇道以及外治癰腫常可獲效。本品與雞蛋同用,治療支氣管哮喘,既具補益之效,又降低了藥物的毒副作用。
(三)慢性支氣管炎
本病是由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性反應引起的,其致病因素多與病毒或細菌感染,或化學、物理刺激及某些變態反應有關。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常反複發作。中醫稱為“咳嗽”、“痰飲”、“喘症”。
【臨床治驗】
方藥一洋金花各種製劑。
據報道,以洋金花製劑治療此病16000餘例,取得較理想效果。其中用洋金花針劑治療單純型1485例,症狀控製達83.8%,喘息型652例,控製者66.2%;以洋金花氣霧劑經治喘息型48例,用藥後5分鍾內平喘控製症狀者38例,療效持續2~6小時者39例。
(中國微循環與莨菪類藥物研究會第二次學術會議資料彙編1981∶69)
方藥二洋金花30g,甘遂10g,細辛15g,白芥子35g。
上藥粉碎成粉,以鮮生薑汁調勻,製成圓形藥餅,每藥餅重5g。先針刺肺俞、心俞、膈俞。另取麝香0.01g置放於藥餅上,貼於上述穴位,用膠布固定。敷藥2小時取下,連續3次為1療程。
劉長安共治298例,結果治愈33例,顯效69例,好轉154例,無效42例,總有效率85.9%。
(陝西中醫1987;4∶176)
方藥三罌粟殼、訶子各5~10g,白術12~30g,五味子10~15g,山藥12~15g,菟絲子12~20g。
隨證加減。水煎服,每日1劑。
王玉生用治本病1例,連續服藥98劑,咳喘完全控製。
(上海中醫藥雜誌1991;9∶10)
方藥四羅布麻葉3份,曬煙7份,適量香料、冰片等。
上藥製成普通紙煙大小的雪茄煙。每次吸半支,日服量5支以下,停吸其他雜煙。30~45天為1療程。
北京市石景山發電廠衛生所以上方治療此病106例,顯效34例,好轉67例,無效5例,有效率95.3%。
(中草藥通訊1978;2∶33)
方藥五苦杏仁、麻黃、百部、靈芝各等份。
諸藥研細末,蜜丸,雄黃為衣,每丸6g,每次2丸,日3次。10天為1療程。
唐桂文臨床觀察有顯著效果。
(四川中醫1986;12∶17)
方藥六杏仁、黃芩各10g,連翹15g,魚腥草30g,桔梗、甘草各5g。
上藥水煎,濃縮成100%糖漿。每次10~15ml,日3次。
常州市中醫院兒科共治支氣管炎40例,支氣管肺炎20例,小兒上感30例,計90例,結果治愈73例,好轉11例,無效6例。據觀察,對成人亦有效。
(江蘇中醫1986;5∶47)
方藥七白果、白及、川貝各50g。
將藥研粉分為40包,每日晨起以沸水衝雞蛋及藥粉1包,40天為1療程。
此方對證屬久咳肺虛、無明顯熱象的急性支氣管炎遷延數月未愈或慢性支氣管炎均有明顯效果。
(中醫雜誌1988;3∶18)
方藥八艾葉揮發油(含α-萜品烯醇)。
將上藥製成95%氣霧劑。每次噴2~3下(約0.006~0.009ml)。
臨床觀察400例,3分鍾內起效者310例。本組20分鍾後觀察平喘效果,結果哮鳴音消退者74%,總有效率98%。肺功能檢查40例,治療後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氣量、用力呼氣中期流速皆明顯增高。藥物作用維持時間大都超過1小時。
(浙江醫學1988;10∶265)
方藥九芫花製劑(醋製芫花,芫花膠囊或水泛丸)。
每日服該藥0.5~1g,分2~3次飯後服。10天為1療程,間隔3~5日,共服3個療程。近期症狀控製後減為每日0.5g維持量。服藥期間忌酒及辛辣物。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體弱者慎用,孕婦忌服。
用治慢性支氣管炎總有效率91%。
(中草藥通訊1973;5∶7)
方藥十佛耳草、魚腥草各30g,車前草30g(或車前子12g),地龍12g。
上藥濃煎至50~100ml,為1日量,分2~3次衝服,10天為1療程,連用3個療程。
經523例臨床觀察,顯效率50%,總有效率90%。
(群眾醫學(上海)1974∶4)
方藥十一鮮羊耳菊全草500g。
將藥材切碎加水2000ml,煎至1000ml,濃縮至500ml,加入適量甜味劑矯味,另用苯甲酸鈉3g防腐。每次10ml,日2次。10天為1療程,連用3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