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共治68例,結果控製23例,顯效21例,好轉22例,無效2例。
(四川中草藥通訊1973∶4)
方藥十二鹿仙草10kg,白鶴藤20kg,50%白酒適量,樟腦450g。
將上藥切碎置容器內加入白酒100L,浸泡30天後壓榨過濾,餘渣再加酒500L浸泡10天,棄渣,加入樟腦,另加適量甜味劑矯味,裝瓶封存。用時每次10~15ml,日服2~3次。
共觀察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52例,控製12例,顯效29例,好轉7例,無效4例。
(雲南中醫雜誌1984∶2)
方藥十三黃芪24g,旋覆花、百部各10g,地龍6g。
將上藥製成浸膏片。每次服2片,日3次,連用30天。
上方治療254例,結果控製發作90例,顯效86例,好轉73例,無效5例,有效率98%。
(新中醫1982;(2)∶22)
方藥十四白鮮皮(幹品)10~15g。
上藥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日1劑,連服7天,停藥1天。療程根據病情酌定。
此方治療本病7例,治愈6例,好轉1例,療效顯著。
(《老藥新用途》)
方藥十五靈芝液(薄樹芝種子的發酵液)。
上藥每次服25~50ml,日2次,療程1~3個月。
臨床治療288例,近期控製26例,顯效79例,好轉95例,有效率88.2%。
(《老藥新用途》)
方藥十六複方地龍注射液(地龍、白前)。
雙側肺俞穴交替注射,每日注射1次,10天為1療程。
共治本病120例,結果經治療10天,近期控製30例,顯效29例。
(臨床經驗方)
方藥十七蚤休(七葉一枝花)。
將該藥根莖去皮,研粉製成片劑。
每次飯後服3g,日2次,療程為10天。間隔3天,連服3個療程。
經治250餘例,其中1療程174例,有效率78%,2療程122例,有效率96.7%。
(《中藥大辭典》)
方藥十八黃荊子5~10g,白糖25g,香油10g,雞蛋1隻。
將香油文火至沸,加入黃荊子炒至棕色,取雞蛋打入油鍋內,攪拌,煎至微黃,其上尚呈液狀時加入白糖、炒勻。早晚各服1劑。
盧中合共治50例,其中兒童43例,均獲愈。
(陝西中醫1985;(8)∶278)
方藥十九活癩蛤蟆1隻,雞蛋1隻。
先將癩蛤蟆口角兩側剪開,再取雞蛋從其口中塞入腹腔內,縫好,外以黃泥包裹,放入燒柴灶膛裏燒烤至黃泥開裂,取出熟雞蛋去殼食用,每天1隻。
據李錫安觀察兒童連服3隻,成人5隻即可獲效。
(新中醫1981;(3)∶21)
方藥二十淫羊藿。
取該品8份煎濃汁,2份研粉製丸。
日服量相當於生藥30g,分2次服。
經1066例觀察,近期控製與顯效率22.1%,總有效率74.6%;平喘、止咳及祛痰有效率分別為73.8%,86.8%與87.9%。
(湖北衛生1972∶7)
方藥二十一鮮龍葵果60g或幹果30g。
將本品以白酒50ml浸泡7天。每次服50ml,日3次,7天為1療程。預防量每晚服50ml,連服30天。
本品亦可鮮食或鮮品取汁,或幹品每次15~20g,煎服,皆有較好效果。
(山東中醫雜誌1988;7(3)∶49)
方藥二十二幹辣椒棵(帶根)1250g。
上藥洗淨、蒸餾,得蒸餾液100ml,再將其藥渣水煎2次,合並煎液置2~4℃放冷24小時,以6層紗布過濾,文火(80℃以下)濃縮至600ml,冷後與蒸餾液混合,同上放冷48小時。用濾球濾取上清液450ml,裝瓶115℃高壓滅菌。每次服15ml,日3次,連服10天,間隔1天。
經治30例,證實本品有祛痰止咳與平喘作用,總有效率70%。
(河南中醫學院學報1979;(2)∶33)
方藥二十三青蒿。
提取揮發油,製成滴丸服用。
據吳尚義介紹,青蒿油有較好的止咳、祛痰及平喘之功效,所治1584例,效果尚佳。
(中草藥1980;(12)∶576)
【按語】
本病成因有外感、內傷二種,外感多由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七邪犯肺所致;病者因肺髒虛弱或脾虛生痰、肝火上炎、腎氣虛衰等累及於肺,則屬於內傷致病。臨床主要辨證為四型,即肺燥感寒型、風熱襲肺型、痰熱壅肺型及痰濕化燥型。治療原則是散寒清肺,順氣化痰;宣肺解表,泄熱定喘;清熱化痰,宣肺定喘;清燥化痰,宣通肺氣。
方藥二洋金花,又稱為曼陀羅花、顛茄、風麻花。《本草綱目》記載其性“辛溫,有毒”,具有定喘、麻醉、止痛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本品所含阿托品和東莨菪堿為M-膽堿受體阻滯劑,其藥理作用廣泛,其中鎮靜、鎮痛、平喘及抑製腺體分泌作用較顯著,亦有改善微循環與組織器官的血流灌注及抗休克作用。近年用於慢性支氣管炎、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消化道潰瘍、強直性脊柱炎、帕金森綜合征、類風濕、精神分裂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銀屑病等病症的治療以及麻醉止痛。因本品有一定毒性,臨床應掌握適應證及使用劑量。冠心病、心動過速、心功不全、嚴重高血壓、高熱脫水、眼壓增高以及肝腎損害嚴重者應慎用。
方藥三罌粟殼,《開寶本草》雲:本品“酸、澀、平、有毒”。功效“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定痛”。傳統用治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脫肛和心腹諸痛等。現臨床治療癌痛、腦血栓形成、肺栓塞、肢端動脈痙攣症及動脈栓塞性疼痛、百日咳、小兒腹瀉、慢性胃腸炎、痔瘡、燙傷、燒傷等。本品毒性主要為所含嗎啡、可待因、罌粟堿等成分所致。應避免長期使用,久服有成癮性。患有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腦外傷、甲狀腺功能不足者禁用此品。
方藥四所用羅布麻雪茄煙治療氣管炎,隻適用於會吸煙者。《陝西中草藥》言其味甘、苦,性涼、有小毒,可平肝安神、清熱利尿。適於肝陽眩暈、心悸失眠、浮腫少尿等症。治療高血壓、心力衰竭、神經衰弱、高脂血症、白細胞減少症、膽道感染及膽石症等疾患,皆有較好療效。
(四)肺氣腫
肺氣腫是由於肺泡過度充氣、膨脹,導致肺組織彈性減退與容積增大,引起肺功能減退的一種慢性肺部疾病。按其形成原因分為阻塞性、代償性、老年性及間質性四類。其中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發病較高。臨床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進行性呼吸困難,重者出現發紺、嗜睡、頭痛,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狀。常見並發症為感染,自發性氣胸、肺心病及呼吸功能衰竭等。本病起病緩慢,多繼發於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與肺纖維化等疾患。
【臨床治驗】
方藥蛤蚧2隻、高麗參、法半夏、五味子、蘇子各24g,川貝母、黃芪、阿膠、茯苓、麥冬、沙參、白果各30g,銀花、米殼各48g,桑白皮12g。
上藥研為細末,蜜丸,每丸9g。每次1丸,日2次,3個月為1療程。
此方對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皆有一定療效。臨床症見咳嗽、氣喘、痰白稀、神倦、自汗、畏寒、舌質淡紅、苔薄白、脈虛弱為辨證要點。
(《臨床奇效新方》)
二、循環係統疾病
(一)慢性肺源性心髒病
簡稱肺心病,是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及其他慢性肺、胸部疾病所致的心髒病。由於上述原發性病變,引起肺循環增加,肺動脈高壓,導致左心室增大和右心衰。急性者多由肺動脈栓塞引起,往往出現呼吸困難、發紺、胸痛、咯血、昏厥或休克。慢性者多繼發於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合並阻塞性肺氣腫,常見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發紺、心悸、浮腫、少尿,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及肺性腦病。相當於中醫“喘症”、“痰飲”、“肺脹”等病症。
【臨床治驗】
方藥一複方丹參注射液。
取本品針劑12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靜滴,日1次,連續10~14天為1療程。
劉國應等治療慢性肺心病合並心衰13例,一般6天即見顯效,14天左右心衰基本控製。用藥後尿量增加,肝髒縮小、頸動脈怒張減輕及浮腫消退。
(臨床薈萃1989;4(9)∶420)
方藥二雞血藤、茯苓、豬苓、澤瀉、木通、車前草各30g,紅花、桂心各9g,赤芍、丹參各15g,鬱金18g,附片24g,白術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