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藥十九瓜蔞、半夏、黃連、枳實、製沒藥,當歸須、川鬱金、石菖蒲、琥珀末等。
上藥水煎服,日1劑。
丹雪峰用此方治療心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收到較好療效。
(《名中醫治病絕招》)
方藥二十人參、丹參、雞血藤、血竭(或藏紅花)、琥珀、菖蒲、炒沒藥、遠誌、茯神、香附酌量。
蒲輔周用該方治療冠心病有效,使用安全,無不良反應,對需較長時間服藥者亦可耐受。水煎服,日1劑。
(臨床經驗方)
方藥二十一瓜蔞12g,半夏12g,薤白9g。
心功能不全加當歸芍藥散,或人參、蘇木或桃仁、紅花;伴胃氣脹滿,噫氣幹嘔加橘枳薑湯;心悸氣短胸悶加茯苓杏仁甘草湯;伴心悸脈數加生脈散,炒棗仁、生龍牡、當歸;伴脅下逆滿,肢涼加枳實薤白桂枝湯;伴體弱、便溏加人參湯;伴頭昏、脈弦、陰虛陽浮者加天麻鉤藤飲、杞菊地黃丸。水煎服,日1劑。
據報道,本方用治冠心病有良效。
(臨床經驗方)
方藥二十二王不留行、瓦楞子各15g,木通、劉寄奴、萊菔子各9g,遠誌、白芥子各6g。
酌加石菖蒲5g,陰虛口幹加人參、麥門冬各15g,五味子10g。水煎服,日1劑,30天為1療程。
運用此方觀察冠心病40例,最少服1療程,最多服4療程,大多1~2療程即獲明顯效果。對心絞痛緩解率達90%,其中疼痛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21例(53%),心電圖總有效率72.5%,心電圖恢複正常或大致正常18例(45%),心電圖有改善的病例,其心絞痛亦相應消失或好轉。
(臨床經驗方)
方藥二十三蒲黃片。
每次服該藥3片,日3次,相當於生藥30g。
上海第二醫學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共治冠心病31例(包括高脂血症),結果對心絞痛皆有不同程度改善。本品可明顯抑製血小板粘附與聚集,並促進抗凝血酶的活力。
(上海中醫藥雜誌1983;(2)∶48)
方藥二十四回心草。
取全草幹品,先提取揮發油,再水煎,濃縮成膏,製成片劑,每片0.3g(含生藥1g)。每次服2~4片,日3次。
馬援等用此藥治療101例冠心病,經觀察對心絞痛、血脂、血壓及心電均有明顯改善作用。
(陝西中醫1989;10(6)∶256)
方藥二十五人參注射液。
每支2ml。取6~10ml加入10%~50%葡萄糖溶液20~40ml,靜注,日1次,嚴重者日2次,10天為1療程。
韓明向等共治冠心病115例,總有效率95.7%。
(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1991;4(3)∶141)
方藥二十六鮮月季花60g。
將本品洗淨加入冰糖或蜂蜜,開水連續3次衝泡,當茶飲,日1劑。亦可用鮮橙花10g泡飲。
顧銘康治療5例冠心病,獲良效。
(浙江中醫雜誌1989;(10)∶470)
方藥二十七丹參50g。
將本藥用40度白酒1000ml浸泡7天。早晚各服25~50ml,日2次。
1例服丹參酒月餘,其症狀明顯減輕,服藥2個月後諸症皆除。李誌順介紹此方有效。
(四川中醫1991;(3)∶19)
方藥二十八淫羊藿片(每片含生藥2~7g)。
每次服該藥4~6片,日2次,療程為30天,間隔7~10天。
李莉用治冠心病140例,心絞痛有效率77.8%,心電圖改善率74.3%。
(上海中醫藥雜誌1989;(8)∶26)
方藥二十九山楂片(為醇提取物,每片含生藥1g)。
每次服該藥5片,日3次,30天為1療程。
沈陽軍區202醫院報道,此藥治冠心病心絞痛16例,經服藥1~3個療程,顯效7例,好轉9例。
(醫學資料彙編1975;(1~2)∶20)
【按語】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因胸中痹阻不通所致。多屬虛證,虛多實少。臨床常見證型有∶①瘀阻心脈型,由於情誌失調、氣機鬱結、血隨氣凝,致使心脈瘀阻而心痛;②痰濕中阻型,胖人多濕,或過食肥甘、脾失健運、濕聚成痰,以致痰濁痹阻、氣血不暢、阻塞心脈;③痰火擾心型,情誌不暢、氣鬱化火、熱灼津液、積聚成痰,使痰火互結、上擾於心;④氣虛血瘀型,氣不足則血行緩,不足以濡養於心,發為心痛;⑤心陽衰微痹阻型,為心腎陽衰、陰寒內盛、寒邪所乘、寒凝血滯、不通則痛。治療可根據不同證型選方入藥。
方藥一,有人觀察服三七後少數人出現惡心、嘔吐、痰中帶血及月經增多等反應。1次衝服超過5g,可引起二度房室傳導阻滯。但臨床一般用量無明顯不良反應。此藥應用較廣,單味藥服用常獲良效。
方藥十五,水蛭是一味傳統的中藥,過去畏其毒性,臨床很少使用。近年隨著對水蛭藥用的研究發現其藥用價值甚高。尤其是以活血化瘀藥物治療各種疑難病,取得了十分可喜的療效。水蛭作為逐瘀之劑,臨床倍受青睞。其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展,已廣泛應用於腦血管意外、心血管疾患、婦科疾病以及腫瘤等病症。水蛭作為最有前途的活血化瘀藥物,其有效成分,藥理研究正在逐步深入,此藥已製成膠囊、片劑、注射劑及口服液等多種劑型,投入臨床使用。
方藥十九以小陷胸湯(瓜蔞、半夏、黃連)加味,獲效後再以當歸、丹參養血活血,藥量可加大。此方適於“痰熱內阻,挾有瘀血”者,並以先通後補,先治標定痛,後治本顧虛為特色。
方藥二十以人參為主藥,以“助心氣”;丹參偏涼,亦可以當歸代替;雞血藤以其養血活血見長,勝過桃仁、紅花;血竭活血而不傷正氣,也可改用性柔和的藏紅花,草紅花雖能行氣,但多用有耗血之弊,應少用或不用;如因沒藥氣味怪異,可改用不傷正氣的鬱金;石菖蒲則具止痛、運中、強心作用,故不能用水菖蒲代替。一般認為,本病是“心氣不足,營氣不周”。因此,常以“損其心者調其營衛”為治則,以補為主,以通為用。其次,治療本病宜活血順氣,不可破血攻氣。上方即依據這一醫理配伍,實為調和氣血,通補兼施的良方。
方藥二十一治冠心病心絞痛以“宣痹通陽”為治則,選用瓜蔞薤白半夏湯為主方隨證加減,並注意補而不助其阻塞,通而不損其正氣。根據臨床經驗瓜蔞和薤白用量分別在30g以上者,療效更為理想。
方藥二十二證以心前區隱痛、氣短、心悸、舌暗紅、脈弦細為辨證要點。臨證所見胸痹刺痛,舌紫暗或紫,為血瘀;胸痹悶痛,陣發性,氣短,為氣滯,脈滑為痰濁內阻。方中以王不留行活血通經止痛為君,臣以劉寄奴可助君藥之力;瓦楞子消痰化瘀,軟堅散結;佐以木通祛瘀通經、清熱;白芥子、萊菔子理氣化痰消滯;遠誌寧心安神、祛痰開竅。各藥組方有活血祛瘀化痰、通脈止痛之力。
(三)心律失常
心髒跳動時,其自律性異常或衝動傳導障礙,或兩者同時發生紊亂,導致心動過速、過緩或心律不規則,稱為心律失常。中醫謂之“心悸”“昏厥”“眩暈”“怔忡”。臨床常見有竇性心律失常、過早搏動、陣發性心動過速、心房纖顫、房室傳導阻滯等。主要表現有頭昏、胸悶、心悸或心絞痛,甚至昏厥、抽搐、休克及猝死。多發生於各種器質性心髒病,伴發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心肌缺血等嚴重心髒病,其預後較差,一般發生於無器質性心髒病預後尚好。
方藥一苦參18g,黃芪15g,當歸12g,附子、肉桂、丹參、黨參各10g,紅花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