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內科病症(六)(1 / 3)

方藥七生花生殼120g。

將該藥水煎服或製成散劑,每次2g,日3次。

觀察40例,結果35例血壓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伴血清膽固醇增高者14例,不同程度下降者11例,平均降低35.8mg。

(湖北衛生1976∶1)

方藥八桃仁、杏仁各12g,梔子3g,胡椒7粒,糯米14粒。

將上藥搗爛,加1個雞蛋清調成糊狀,分3次用。每晚睡前貼於湧泉穴,白天除去。每次貼1足,日1次。兩足交替貼敷。6天為1療程。

本組10例貼藥2個療程後血壓降至正常,頭昏頭痛明顯改善,耳鳴、失眠、肢體麻木等症狀消失,記憶力增強者7例,其中4例停藥20天內兩次測量血壓均為正常,3例停藥4~12個月多次測血壓皆正常。另3例貼藥時血壓下降,停藥後又回升。

(湖北中醫雜誌1983∶2)

方藥九臭牡丹根皮適量。

將該藥製成綠豆大小的水丸。每次空腹服9g,日3次,連服半年。高血壓Ⅲ期者輔加常量的益壽寧。

以此方治療40例,顯效22例,有效11例,無效7例。

(湖北衛生1974∶4)

方藥十草決明50g,豬膽汁5枚。

將豬膽汁濃縮冷後摻入草決明粉,搓成藥丸,黃豆大,以朱砂滾衣。每次4~6粒,日2次。孕婦禁服。

治療單純性高血壓有較好療效。

(《老藥新用途》)

方藥十一靈芝。

將該藥製成煎劑,或靈芝發酵液糖漿口服,每日3次。

靈芝糖漿組18例,顯效11例(61%),改善8例(27.8%),總有效率88.9%;野靈芝煎劑組38例,總有效率83%;靈芝發酵液組37例,總有效率67.5%。

(臨床經驗方)

方藥十二山楂糖漿(每毫升含生藥0.65g)。

每次服該藥20ml,日3次。飯後服,30天為1療程。

觀察高血壓50例,經用藥1個療程,顯效35例,好轉12例,本組病例以高血壓Ⅱ期者居多。

(新中醫1976;(1)∶51)

方藥十三鮮山楂、蘋果各30g,鮮芹菜根3個。

將藥切碎加水,隔水清蒸,另加適量冰糖,渣湯同服。初服時每晚睡前服1次,以後隔日1次,3個月為1療程。

王弼治療高血壓20例,均收到顯著效果。

(江蘇中醫雜誌1980;(6)∶29)

方藥十四熟地黃30~50g。

將該藥水煎,日1劑。連服2周。

共治高血壓62例,結果表明患者血壓、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降低,其心電圖及腦血流圖亦有改善。

(臨床經驗方)

方藥十五地骨皮60g。

該藥水煎後加適量白糖或豬肉頓服。隔日1劑,5劑為1療程,可連服2~3個療程。

羅耀明觀察原發性高血壓50例,顯效20例,有效27例,無效3例。一般服藥1個療程血壓可下降,多數可維持2~3周。繼服2~3個療程,能維持數月至半年。

(廣東中醫1983;(3)∶46)

方藥十六夏枯草30g,或加決明子30g。

將該藥水煎服,日1劑。

此方對肝陽上亢的高血壓有改善效果。

(臨床經驗方)

方藥十七萊菔子片(每片含生藥5g)。

每次服該藥5片,日2~3次。

陳秋澄等用此方治療原發性高血壓Ⅱ期70例,顯效31例,有效29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85.7%。治療前後的舒張壓平均值分別為14.4kPa(107.8mmHg)和12.5kPa(94.4mmHg),收縮壓平均值各為23.5kPa(175.7mmHg)和20kPa(149.1mmHg),其臨床症狀及心電圖亦有顯著改善。綜合療效均優於利血平。

(中醫雜誌1980;(4)∶12)

方藥十八菊花、銀花各24~30g。

頭暈加桑葉12g,動脈硬化、血清膽固醇高加山楂12~24g,或去銀花加葛根。

上方為1日劑量,分4次沸水泡茶飲,不可水煎,以免降低藥效。

此方用治高血壓46例,結果血壓降至正常者35例,一般服3~7天頭痛、眩暈、失眠等症狀即有所減輕。其餘病例連服10~30天,症狀亦有改善。該方降壓、緩解症狀快、服用方便,有利於患者堅持治療。

(臨床經驗方)

方藥十九葛根10~15g,或葛根總黃酮50mg。

日1劑,分2次服。2~8周為1療程。

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單位共治高血壓病伴頸項強痛患者222例,用藥1周即見效,占本組病例90%,對頸項強痛有效率78%~90%。如血壓雖降,但頭痛、頭昏、頸項強痛不減者,葛根用量可增至30g,濃煎頓服,效果較好。

(《中藥藥理與應用》)

方藥二十芹菜籽30g。

將本品加水250ml,煎成約140ml,分2次服,日1劑,連服30天。

楊炳坤治療本病25例,降壓顯效12例,有效5例,無效8例。自覺症狀消失或改善者19例。

(廣西中醫藥1983∶5)

方藥二十一紫背天葵。

將本品水煎濃縮成5%濃汁。每次15ml,開水衝服,日3次,連服30天。

王球華用此方觀察高血壓56例,痊愈17例,好轉23例,無效16例。

(基層醫刊1984∶2)

方藥二十二茺蔚子、桑樹枝、桑葉各10~15g。

將諸藥水煎成1500ml,趁熱在盆內浸泡雙腳半小時,之後上床休息。

劉廣清用治高血壓30例次,結果收縮壓降低2.53kPa(20mmHg)以上,舒張壓下降1.33kPa(10mmHg)以上者21例。據觀察,泡腳後30分鍾即開始降壓,1小時後作用最強,一般維持4~6小時,浸泡1~2次後血壓即恢複正常。

(江蘇中醫雜誌1983∶5)

方藥二十三萵苣子20g,蜂蜜適量。

將藥粉碎,煎2次,濃縮加適量蜂蜜至20ml,每次空腹服10ml,日2次,連服1個月。

據申德鑫觀察,所治本病40例,降壓顯效22例,有效與無效各9例。此藥無任何不良反應。隻有1例飯後服出現胃燒灼感。

(遼寧中醫雜誌1980∶8)

方藥二十四龍葵全草5000g。

將藥文火水煎濃縮成約750g稠膏,加澱粉500g,製成4000黃豆大藥丸,每丸0.2g。每服10丸,日2次。

許文福等報道,經治此病58例,顯效11例,好轉22例,進步9例,無效16例。有效病例皆於2~7日內血壓下降。

(福建中醫藥1963;3∶15)

方藥二十五八裏麻毒素(鬧羊花提取物)。

取上藥2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0ml靜滴,45~60滴/分。或取本品1mg(血壓高甚者1.5mg)加50%葡萄糖溶液20~40ml緩慢靜注。

毛煥元等共治高血壓病129例,顯效(舒張壓下降大於3kPa)112例,進步15例,無效2例。經驗表明靜滴降壓可持續2~4小時,推注維持1.5~2小時。停藥後0.5~1小時降壓作用持續加強。

(武漢醫學院學報1980;1∶77)

方藥二十六益母草、夏枯草、車前草、薟草各15g,黃精20g。

上藥先用水浸30分鍾後水煎半小時。早晚分服,日1劑。

董建華介紹,此方治療高血壓有顯著療效。

(中醫雜誌1989;9∶22)

方藥二十七羅布麻葉3~6g。

將該藥開水泡茶飲,或水煎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