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藥二十二番石榴片劑或果汁。
片劑:將鮮番石榴幹葉30kg水煎2小時,收集濾液,藥渣複煎,每次1小時,合並3次濾液濃縮成膏,再取其幹葉10kg製成粗粉,與藥膏混合幹燥,粉碎過100~200目篩。取10%細粉製粒,幹燥,加0.3%硬脂酸鎂潤滑劑壓片,每片含生藥0.5g。
果汁:將生果(全果連皮帶核)230g以壓榨機壓榨,打成糊狀,粗略去核後,加水稀釋成24%果汁,再與羅漢果8.5g的煎液混合,用罐頭盒分裝,密封。100°C加熱10分鍾消毒殺菌即成。
片劑,每次飯前2.5~3.5g,日3次。果汁,每天30~60ml,分3次飯前1小時服。
臨床觀察55例,結果顯效27例,有效17例。
(新醫藥學雜誌1978;(4)∶34)
方藥二十三大豆。
將上品煮熟,每日3餐約食120g。
胡金滿治療2例。1例男,48歲,發病半年,投玉女煎7劑無效,遂加服黃豆,第4日出現腹瀉,停服中藥。10天後空腹血糖由13.9mmol/L(252mg/dl)下降至8.3mmol/L(150mg/dl),尿糖由減為+,三多症狀明顯減輕,進食大豆1個月後告愈。另1例女,24歲,患病1年,以玉女煎加減服30天未效,後僅食大豆1個月後血糖正常,隨訪半年未見複發。
(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86;6(4)∶26)
方藥二十四五味子120g。
以醋250ml浸泡12小時,再將醋製五味子用適量麵粉拌勻,置鍋中微火焙焦。每次3~5粒,日3~4次。
治療1例,女,20歲,經服藥8天諸症悉除,1年後隨訪仍正常。
(河南中醫1987∶3)
方藥二十五山藥150~200g。
將山藥煮熟,每飯前服之。
觀察1例,患病多半年,經服藥20餘天痊愈。
(《中醫驗方彙選》)
方藥二十六仙鶴草30g。
將上藥水煎服,日1劑。
觀察一女,55歲,三多症狀明顯,經檢查確診為本病,以中西醫調治收效不顯,並出現納呆、乏力、消瘦。後連服本品20劑,諸症好轉,空腹血糖由9.99mmol/L(180mg/dl)降至7.2mmol/L(130mg/dl),繼服20劑獲愈。
(浙江中醫雜誌1992∶6)
方藥二十七丹參注射液。
取上藥10~14ml(每毫升相當於原生藥1.5g)加入50%葡萄糖溶液20ml靜推,日1次。20天為1療程,間隔10天。同服複方丹參片,每次4片,日3次。
胡同斌收治糖尿病周圍炎37例(感覺型31例,運動型4例,共濟失調型2例),效果較好,尤以感覺型為佳。
(新中醫1989;(2)∶23)
方藥二十八生黃芪、丹參、元參、葛根、益母草、天花粉30g,山藥、蒼術、茜草、赤芍各15g,川芎、當歸、廣木香各10g。
將上藥水煎分2次服,日1劑。
祝諶予用上方治療本病獲滿意療效。
(北京中醫1989;(4)∶3)
【按語】
祖國醫學認為,消渴多由於素體陰虛,飲食不節和情誌失調等所引起。主要病理變化是陰虛燥熱,亦有氣陰兩傷,陰陽俱虛者。病變髒腑重在腎,其次在肺、胃。按臨床症狀輕重,分為三消,即以口渴多飲為上消,病由上焦肺熱所致;多食易饑為中消,病由中焦胃虛所致;尿多為下消,病因下焦腎虛引起。《醫學心悟》雲“三消之症,皆燥熱結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湯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生地八物湯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地黃湯、生脈散並主之”。而“三消一症,雖有上、中、下之分,其實不越陰虧陽亢,津固熱淫”(《臨證指南醫案》)。
因此,本病雖有輕重程度不同,但無論上、中、下三消均應以滋腎養陰為治則,燥熱較甚者宜佐以清熱,下消病久常陰損及陽,宜陰陽雙補。消渴以陰虛燥熱居多,由於耗津灼液易致血瘀,故應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同樣病損及陽,導致陰陽俱虛,陽虛則寒凝,亦可引起血瘀。而氣滯血瘀影響到水津輸布,使消渴加重。由此,病程日久者常伴血瘀證。“瘀血發渴者,以津液之生,其根出於腎水。……有瘀血,則氣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不能隨氣上布,是以發渴”(《血證論?發渴》)。可見,陰虛燥熱易致血瘀,血瘀與消渴互為因果。
方藥十六荔枝核甘澀而溫,入肝,胃經,功專理氣止痛、祛寒散滯。其主要成分為皂苷、鞣質等。藥理實驗證實本品有降血糖等作用。
方藥十七用馬齒莧治療糖尿病,古代文獻未見記載。該藥酸而寒,入大腸、肝經,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淋。主含生物堿,皂苷、黃酮類、多巴胺、鮮品含去甲腎上腺素等成分。經驗表明,以本品用治糖尿病,尤其對陰虛燥熱型患者效果較好,初發病者和未經西藥治療的療效亦較理想。
方藥十八所用僵蠶味鹹、辛性平,入肝、肺經,有熄風止痙、祛風止痛及解毒散結之功。本品含有脂肪、蛋白質、草酸銨等成分。近年有以本品治療糖尿病的報道,其治療機製尚待研究。
方藥十九黃連味苦性寒,其功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因其苦寒燥烈,久服有傷陰之弊。用酒蒸製,使藥性趨於緩和,並使藥勢上升,故對肺、胃熱盛型有較好效果。
此外,以上所述諸藥中五味子素以斂肺滋腎生津見長,其生津止渴作用較突出,醋製品生津尤強。山藥為益氣養陰,平補陰陽之佳品,對氣陰兩虧者較適宜,鮮品效果更佳。仙鶴草又名龍芽草,脫力草,其味苦辛而澀,澀則能止,辛則能行,有收斂止血、殺蟲止癢等功效。此藥止中有行,並有活血之長。臨床雖常用作止血之劑,但本品的功用是多方麵的,據研究,此藥亦有補益強壯作用。臨床用治糖尿病多有良效,值得重視。
(二)肥胖症
由於熱量攝入超過消耗引起脂肪過多所致的肥胖,稱為單純性肥胖。在25歲前,尤其兒童期因營養過度引起脂肪細胞增加稱體質性肥胖。25歲後營養過度而發胖稱獲得性肥胖。肥胖是一種病態,易發生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及膽囊疾患等。相當於中醫的“虛勞”等病症。
【臨床治驗】
方藥一黃芪、防己、白術、川芎、製首烏各15g,澤瀉、生山楂、丹參、茵陳、水牛角各30g,仙靈脾10g,生大黃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