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皮膚科病症(一)(3 / 3)

(浙江中醫雜誌1984;4∶166)

方藥三雷公藤浸膏片20片,生地、丹皮、首烏各30g。

上藥碾碎,以75%乙醇500ml浸1周,外搽患處,直至頭部有熱感,日3次。30天為1療程。

沈進等用此酊劑共治13例,結果11例獲愈,2例無效。

(浙江中醫雜誌1992;3∶131)

方藥四斑蝥2個,補骨脂、旱蓮草、川椒、幹薑各20g,紅花5g。

將藥浸於75%乙醇200ml內,1周後外擦患部,日3~5次,每療程為30天。

陳升東共觀察123例斑禿,87例獲愈,31例顯效,5例無效。

(河南中醫1990;3∶23)

方藥五白信石0.6g,鮮生薑(拇指大)3塊。

用60度白酒浸泡2天,取浸製的生薑蘸藥液擦患處,每次1~3分鍾,日3次。

徐文達用上方治療200餘例,獲良效。

(浙江中醫雜誌1986;3∶133)

方藥六雄黃、硫黃、鳳凰衣各15g,炮山甲9g,滑石粉、豬油各30g,豬膽1個。

前5味研粉,用豬油及苦膽調藥末如泥狀,包入紗布外搽患部,日2~3次,連用1~2周。

李學本經治本病17例,治愈16例,好轉1例。

(新醫學雜誌1974;1∶33)

方藥七生地、何首烏各30g,黑芝麻梗、柳樹枝各50g。

將藥水煎,熏洗患處,日3次,每日1劑,5日為1療程。

程爵棠用治110例脫發症,經用藥3~10個療程,治愈81例,好轉26例,無效3例。

(浙江中醫雜誌1983∶3)

方藥八側柏葉、桑椹子各120g,黃柏、當歸各60g。

將藥研粉,水泛為丸,梧桐子大,每次9g,淡鹽水送服,早晚各1次。20天為1療程。

陸念祖觀察17例中年脫發症,服藥10~20天後,有13例脫發明顯減少,並長出細軟新發,2個療程見效者3例,遺傳性禿頂1例無效。

(四川中醫1984∶3)

方藥九何首烏、女貞子、枸杞子、熟地各15g,升麻5g,遠誌6g,菟絲子、棗仁各9g;旱蓮草12g,茯苓、當歸、阿膠各10g。

上藥水煎服,日1劑。另用老薑片擦脫發處,每次1~2分鍾,日2次。

楊誌春觀察斑禿10例,全部治愈。服藥5~27天脫發停止,10~15天新發長出,變黑、變粗,20~25天頭發基本長滿。

(湖南醫藥雜誌1983∶4)

方藥十何首烏、當歸、柏子仁各等份。

諸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9g,每次1丸,日3次。

熊和春用治28例斑禿,25例治愈,3例有效。

(中成藥研究1983∶12)

方藥十一製首烏、熟地各30g,當歸15g。

將藥加白酒1000ml,浸泡10~15天。每日服15~30ml。

趙洪斌介紹,此方對白發患者效佳,共治36例,結果24例治愈,其中局限性20例,彌漫性4例,均由白變黑,8例好轉。

(山東中醫雜誌1983∶4)

方藥十二旱蓮草20g。

將藥上鍋蒸20分鍾,加75%乙醇200ml浸泡2~3日。外塗患處,輕輕叩打脫發處,使其潮紅為度。開始每天3次,新發增多後,改為日2次。

張有芬治療11例斑禿,10例獲愈。用藥4~7天即長出嫩發,約1~3個月可愈。1例有效。

(上海中醫雜誌1983∶2)

方藥十三①茯苓粉。每次服6g,日2次,或睡前服10g。②補骨脂、旱蓮草各25g。浸於75%乙醇200ml1周,每日外擦脫發處數次。

肖洪文治療斑禿8例,均於2個月內痊愈。

(中華皮膚科雜誌1982∶2)

方藥十四補骨脂適量。

用75%乙醇浸泡7天,複浸1次,合並二次藥液回收乙醇,傾去上清留取沉澱物,以石油醚回流脫脂,冷卻析出沉澱,幹燥,得補骨烯粗品。取本品0.5g,紅黴素0.5g,溶於75%乙醇1000ml中,即成補骨烯液。外塗患處,日3~5次。

韓再昌用補骨烯液外治脫發51例,治愈(毛發完全長齊,停藥1年無複發)39例,顯效(毛發完全長齊,停藥半年複發,再用此藥恢複者)8例,一般7~30天毛發長齊,有效3例,無效1例。

(遼寧醫藥1978∶5)

方藥十五桂枝、龍骨、牡蠣、白芍、甘草、女貞子、旱蓮草、五味子各適量。

血虛加首烏、阿膠、當歸;血熱加生地、赤芍、丹皮;腎虛加枸杞;失眠加酸棗仁、夜交藤。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王朝迎治療脫發34例,痊愈29例,一般服藥10~15劑脫發停止,20~30劑可長出新發。

(江蘇中醫雜誌1981∶3)

方藥十六芫花。農曆春3月采鮮品,裝入瓶內封口,埋入地下約30cm,9月份取出。用藥液擦患處,日1次。

經治斑禿15例,用藥20~30天脫發處可見新發長出。僅3例治愈後複發,用上藥仍奏效。

(湖南中草藥通訊1974∶2)

方藥十七全當歸12g,川芎6g,熟地15g,代赭石30g,菟絲子、白術、茯苓、黃精、生白芍、製首烏、製骨碎補各9g。

臨床共治斑禿10例,均獲愈。

(上海中醫藥雜誌1979∶6)

方藥十八①炙首烏15~45g,金櫻子30g,枸杞、當歸、黃精、黃芪、白術、熟地、芡實、棗仁或柏子仁各15g。水煎服,日1劑。②炙首烏、金櫻子各60g。用白酒浸泡1周,外塗患部,日3~5次。

用治斑禿14例,經20~45天治療,均獲愈。

(雲南中醫學院學報1978∶4)

方藥十九首烏藤20g,葛根12g,生地、蟬衣、辛夷花、當歸、仙靈脾、紫草、菟絲子各10g。

上藥製成糖漿500ml,每次50ml,日3次。

用此方觀察脂溢性脫發39例,斑禿21例,結果59例痊愈。一般服藥4周見效。

(湖北中醫雜誌1985∶3)

方藥二十雷瑣辛100g,樟丹10g,乙醚15ml,95%乙醇15ml,麻油適量。

先取雷瑣辛研為細粉與樟丹混勻,加入乙醚、乙醇及麻油調成油膏。外塗患處,以油紙覆蓋。5~8天換藥1次,8次為1療程。

共治脂溢性脫發44例,治愈43例。

(河北中醫1985∶1)

【按語】

發為血之餘。血虛以致頭皮失養、風邪乘虛外侵而發病,亦與肝腎不足、精血虛虧、氣滯血瘀有關。常用治法有滋補肝腎,養血、活血、生發等。藥如川烏功專祛風濕,散風邪,並可溫經散寒。雷公藤能祛風除濕、解毒消腫,通經活絡。補骨脂、何首烏、旱蓮草可滋補肝腎,養精生發。茯苓為利水滲濕,健脾益胃之品,芫花辛苦而寒,有毒,入肺、脾、腎經,以其逐水祛痰、解毒見功,此二藥治療本病獲良效,其機製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