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
【按語】
先天性梅毒由母血不潔、胞胎感毒而致病,後天性梅毒則多因於性生活不潔,受濕熱淫毒侵襲,以致內竄髒腑。治療主要采用清熱解毒,化濕,活血通絡等法。
(三)尖銳濕疣
為人乳頭瘤病毒所引起的性接觸傳染病,又稱為病疣。主要表現為皮膚柔軟紅腫樣突起的肉狀贅生物,形態大小不一,多種多樣,如細小沙粒狀、乳頭狀、絲狀、雞冠花狀、或巨大的椰菜花狀,並伴有瘙癢。多發生於男女外生殖器及肛門等處,如男性冠狀溝、龜頭、包皮、尿道口,女性小陰唇、前庭、陰道口、尿道口、甚至陰道內及子宮頸均為好發部位。目前其發病率僅次於淋病。屬中醫“瘙瘊”範疇。
【臨床治驗】
方藥一補骨脂、丹參、蛇舌草各10g,紅花5g。
諸藥研粗末,以75%乙醇200ml浸泡7天,濾取藥液,高壓滅菌,製成酊劑。用時取酊劑3份加普魯卡因1份混勻,於皮損處局部封閉,一次性注射,用量不超過30ml。另用鴉膽子、五倍子各5g,明礬10g,冰片1g,烏梅肉20g。研細粉加醋20ml調勻,外塗患處。
臨床治療尖銳濕疣36例,治愈32例。
(浙江中醫雜誌1990;3∶13)
方藥二馬齒莧45g,板藍根30g,白芷、木賊各15g,細辛12g,桃仁、露蜂房、甘草各10g。
加水煎至2000ml,先熱熏患處,再以紗布蘸藥液外搽患處20分鍾,日1劑。5天為1療程,連用2~3個療程。
共觀察外陰及肛周尖銳濕疣36例,平均用藥9次均獲愈。
(臨床經驗方)
方藥三板藍根、苦參、生香附、木賊、露蜂房各250g。
將藥水煎濃縮加陳醋500ml,外塗患處,每天3~5次。
上方用治尖銳濕疣皮損處72處,結果69處一次根治。
(江蘇中醫1991;2∶22)
方藥四板藍根、大青葉、生牡蠣各25g,金錢草20g,苡仁30g,紫草、桃仁各10g,麥冬12g,紅花、川芎各3g。
取藥水煎內服,每天1劑。
治療肛周巨型尖銳濕疣2例,均於用藥14~30天獲愈。
(臨床皮膚科雜誌1982;1∶51)
【按語】
中醫認為本病由淫毒濕熱聚結而成。故常以清熱解毒、化濕散結法治之。據臨床驗證,對沙粒狀、絲狀及小的乳頭狀尖銳濕疣,外搽及內服中藥療效較好。常用藥有馬齒莧功屬清熱化濕解毒。板藍根、蒲公英、紫花地丁、銀花、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散結。苦參、黃柏清熱燥濕。桃仁、紅花、川芎、丹參、露蜂房活血化瘀解毒。白芷、細辛、木賊祛風止癢。
(四)生殖器皰疹
本病由單純皰疹Ⅱ型病毒所致。臨床分為原發性和複發性二種。原發性皰疹特征為初起見一個或多個紅色小丘疹,瘙癢,形成小水泡、破潰、糜爛、結痂,伴有疼痛。多發生於男性龜頭、冠狀溝、尿道口、陰囊及女性陰唇、陰蒂、前庭等部位,女性患者約90%侵犯子宮頸。複發性皰疹多發於原發後的1~2個月,皮疹反複發作。其症狀與病程較輕較短。此病相當於中醫的“陰瘡”。
【臨床治驗】
方藥板藍根、蛇舌草、土茯苓各20g,苡仁30g,大青葉15g,柴胡10g,黃柏12g,甘草5g。
諸藥水煎服,日1劑。
觀察5例生殖器皰疹,均於服藥5~7天獲愈。
(皮膚與性病1991;2∶61)
【按語】
本病發生主要因於下焦肝膽濕熱。反複發作者可致肝腎陰虛。原發性單純皰疹治宜清利肝膽濕熱,解毒止痛。複發性皰疹以滋養肝腎、清熱化濕為主。
(五)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本病大多由沙眼衣原體和尿素分解支原體所引起。以尿道稀薄黏液狀分泌物、尿急、尿頻及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為主要特征。相當多病人症狀輕微。尤其女性患者,往往造成漏診。屬中醫“淋症”範疇。
【臨床治驗】
方藥金錢草、車前草、旱蓮草、益母草、黃精、淮山各30g,燈芯草10紮,甘草10g。
取諸藥水煎,早晚服,每天1劑。
共治非淋球菌性尿道炎62例,結果治愈率為88.7%。
(《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
【按語】
因性生活不潔,以致邪毒內侵,濕熱淫毒聚結膀胱、尿道。治則:滋腎養陰、祛邪解毒、化濕通淋。金錢草、車前草、燈芯草均可清熱利尿通淋,研究表明,諸藥大都有消炎抑菌作用。黃精、淮山、旱蓮草補腎健脾,並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
(六)外陰念珠菌病
本病90%是由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外陰生殖器皮膚黏膜炎症。以女性陰道念珠菌病(即黴菌性陰道炎)最為常見,好發於青中年女性。臨床特點:外陰瘙癢、大小陰唇紅腫,白帶增多,呈豆渣凝乳樣,伴陰道內炎性充血。男性外陰念珠菌病以龜頭包皮處常見,個別發生於陰囊部位。多與女性患者接觸感染而引起。可見龜頭、包皮紅腫、小丘疹伴灰白色膜狀分泌物,有瘙癢感。中醫稱為“陰癢”、“陰癬”。
【臨床治驗】
方藥一苦參、蛇床子、黃連、黃柏各30g,川椒、枯礬各1g,冰片3g。
上藥研為粉,消毒備用。以3%蘇打水或1∶1000新潔爾滅衝洗陰道,取適量藥粉撒於陰道及外陰,日1~2次,5次為1療程。
共治63例,其中60例治愈,3例顯效。大多用藥10次即愈。
(中西醫結合雜誌1985;10∶630)
方藥二苦參、木槿皮、白鮮皮各30g,土茯苓50g,黃柏、歸尾各20g,枯礬10g,冰片6g。
將前六味水煎至500ml,再加入冰片,枯礬製成外用液。取藥液衝洗外陰及陰道,每次20分鍾,日2次,7天為1療程。
本組觀察70例,平均用藥4.5天,均獲治愈。
(江西中醫藥1987;4∶26)
方藥三黃柏、苦參、白鮮皮、蛇床子、青椒各15g。水煎熏洗外陰,每次15~30分鍾,每日1劑。
所治35例,結果治愈率為91.4%。
(中藥通報1987;9∶54)
方藥四木香12g,藿香、大黃各30g,黃連、枯礬、薄荷各15g,龍膽草20g,冰片1g。
諸藥水煎衝洗外陰,每日1~2次,每次30分鍾。12天為1療程。
臨床治療40例,結果33例治愈,7例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