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治驗】
方藥一山慈姑、炮山甲、夏枯草、貝母、僵蠶、鬱金各10g,黃藥子、金桔葉各6g,海藻、昆布、牡蠣各30g,天花粉12g,玄參15g。
上方水煎服,日1劑。
陳森等治療甲狀腺瘤42例,結果37例獲愈,5例好轉。
(吉林中醫藥1991;3∶29)
方藥二酒炒黃藥脂15g,海藻、昆布、浙貝、夏枯草各12g,煆牡蠣(打碎)海浮石各30g,青皮、陳皮各6g。
上方隨證加減。水煎,每日1劑。
臨床用治24例,其中16例治愈,7例進步,1例無效。
(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3;6∶17)
方藥三白頭翁60g,海藻15g,土元、水蛭各10g,黃芪30g,大棗10g。
上藥水煎服,日1劑。
湖北應山人民一院用治甲狀腺瘤10例,取得較好療效。
(四川中醫1988∶2)
方藥四胖大海(水浸去核)1枚,大棗(去核)3~5枚,核桃仁適量。
諸藥搗亂如泥,以蜂蜜調勻,晨起空腹服1湯匙,連續服用。
經連續服藥2~3個月,2例甲狀腺瘤均愈。
(天津醫藥1978∶5)
方藥五夏枯草30g,海藻、昆布、黃藥子各15g,海浮石、薑半夏、貝母、當歸各9g,陳皮、山慈姑各6g。
突眼手顫加珍珠母30g,鉤藤、白蒺藜各9g。水煎,日1劑。
2例甲狀腺瘤,服藥後均獲愈。
(臨床經驗方)
方藥六海藻15~30g,昆布、牡蠣各30g,夏枯草、赤芍各15g,黃藥子10~15g,柴胡、川芎、三棱、莪術、香附、浙貝、半夏各10g,山慈姑6g。
腫塊增大脹痛加三七粉3g(衝服)。水煎服,日1劑。
共治50例甲狀腺瘤,26例痊愈,4例顯效,17例好轉。
(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89∶5)
【按語】
本病發生是因於七情太過,髒腑功能失調,外邪侵襲、內生濕熱,使氣血瘀滯所致。《諸病源候論》所載“癭瘤由憂患氣結所生”,《外科正宗》則雲:“夫人生癭瘤之症,非陰陽正氣結腫,乃五髒瘀血、濁氣、痰滯而成”,說明前人對於此病的病因已有所認識。治療上可擬以活血清熱,化痰軟堅為法則。藥如半夏、白芥子、瓜蔞、貝殼、陳皮化痰利氣散結。黨參、太子參、黃芪補氣生津。海藻、昆布、牡蠣軟堅散結,川芎、丹參通利經脈。白術、青皮、鬱金理氣健脾。實踐證明,中草藥治療甲狀腺瘤效果甚佳,一般無不良反應,治愈率較高。
(五)食管癌
本病臨床較常見,為十大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發病率與死亡率最高的國家,占惡性腫瘤21.8%,僅次於胃癌。每年約15萬人死於此病,男女之比為2∶1。食管癌在惡性腫瘤死亡率中男性居第4位,女性占第2位。食管癌發病原因不清,由於長期食黴變、酸餿食物、嗜熱食、飲酒、吸煙、長期食管炎症以及遺傳等均可能是致病因素。本病早期有吞咽不適,食管內異物感、進行性吞咽困難或疼痛,漸發展至滴水不入,伴胸骨後壓痛,嘔吐,吐黏液樣痰,梗阻時明顯。其好發部位為食管中段、次為下段與上段。臨床約90%為磷癌,其他亦可見腺癌、未分化癌等。中醫稱之為“噎嗝”、“膈食”。
【臨床治驗】
方藥一生南星、生半夏、代赭石、石打穿、急性子各30g,瓜蔞20g,黃藥子,旋覆花各10g,天龍、蜈蚣各3g。
此方隨證加減。水煎分2~3次服,日1劑。
王慶才等共治36例食管賁門癌梗阻,31例獲效。
(遼寧中醫雜誌1991;12∶27)
方藥二毛茛全草15~30g。
本品加水300ml,煎煮半小時。另加白酒30ml煮沸3分鍾,棄渣,分數次分服。
據觀察,此方對食管癌梗阻有效。
(《中草藥驗方選編》)
方藥三威靈仙60g,板藍根、貓眼草各30g,人工牛黃6g,硇砂3g,製南星10g。
本方水煎濃縮製成浸膏粉,每次1.5g,日4次。
安徽省人民醫院共治食管癌300例,結果33例近期治愈,53例顯效,180例好轉,34例無效。
(中草藥通訊1972;2∶14)
方藥四黃芪、黃精各30g,天花粉15g,雞內金10g,陳皮、炙甘草各6g。
將本方水煎服,日1劑。配合化療。
楊宗紅用治晚期食管癌、賁門癌32例,其中2例完全緩解,11例部分緩解,16例穩定,3例惡化。
(中西醫結合雜誌1985;11∶666)
方藥五鮮半夏適量。
鮮半夏剝皮,搗如泥,製丸,每次2g,舌下含咽,日3~4次。
黎同山等觀察30例食道賁門癌梗阻,其中食管癌梗阻25例,顯效9例,進步12例,無效4例。賁門癌梗阻5例,顯效2例。
(新中醫1988;1∶34)
方藥六甘遂適量。
以麵粉包裹甘遂,烤黃後置銅缽內搗成粉。取甘遂末0.3g,甘草粉0.15g混勻,以溫開水衝服,日3次。
齊文亮等治療12例晚期食管癌,9例有好轉,生存期明顯延長,另3例未堅持服藥,症狀無改善。
(《千家妙方》)
方藥七壁虎、蟾蜍皮、錫塊各50g,澤漆100g。
用黃酒浸諸藥5~7天即成。每次飯前25~50ml,日3次。能進食後加壁虎粉2g,蟾蜍皮粉1g。
宋洪恩等共治42例食管癌,32例痊愈,7例顯效,3例無效。
(北京中醫1986;3∶25)
方藥八20%澤漆皂苷注射液。
每次肌注該藥2ml,日1次,15天為1療程。
用治食管癌64例,治愈10例,顯效18例,好轉30例,無效6例。一般用藥3~5天顯效。
(新醫學資料1972;2∶18)
方藥九蜈蚣、全蟲各120g,烏梢蛇、瓜蔞各500g,生苡仁1000g,硇砂15g,皂刺250g。
諸藥研細粉,製成片劑,每片0.5g,每次10片,日3次。
治療食管癌有效。
(《中草藥驗方選編》)
方藥十守宮1~2條。
以適量米炒至焦黃,研末,以少量黃酒衝服,分2~3次服用。
觀察食管癌4例,臨床症狀皆消除,鋇餐造影證實1例病灶消失,3例病灶明顯好轉。
(浙江腫瘤通訊1972;3∶23)
方藥十一守宮1份,苡米、黃藥子、奶母子各3份,用曲酒浸泡2周。每次空腹15~20ml,嗜酒者可增加藥量,每天不超過150ml,日3次。
韓美珍治療晚期食管癌62例,結果吞食梗阻均有改善,存活時間延長。
(湖北中醫雜誌1980;5∶31)
方藥十二斑蝥(去頭足、翅、絨毛)1隻,雞蛋1隻。
將雞蛋敲一小孔,放入斑蝥蒸半小時,將斑蝥與雞蛋分為3塊吞服。晚期難以吞咽者,取斑蝥與糯米同炒,當米炒黃時取斑蝥研粉,每次1隻,日1次。
朱良春治療38例食管癌,一般服7隻即能吃粥,連服20隻即能吃幹飯,服藥時間愈長,效果愈佳。
(江蘇中醫1977;(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