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腫瘤(二)(1 / 3)

方藥十三冬淩草糖漿。

每毫升含生藥1g。每次10ml,飯後服,日3次,連服2~3個月。如治療1~2個療程病灶變小或穩定,本品用量可減為每天15~20ml,再服30天。每療程間隔1個月,連服半年以上。

陳紹棠等用治80例食管癌,完全緩解(X線鋇餐攝片及體檢腫瘤完全消退,穩定1個月以上)3例,部分緩解4例,有效24例,無效49例。

(中西醫結合雜誌1988;8(1)∶43)

方藥十四豬苓提取物。

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共治食管癌13例,穩定4例,惡化9例。配合化療治療20例,結果1例顯效,10例有效。

(中醫藥研究參考1979;(2)∶27)

方藥十五寄生、幹漆、鬱金、白礬、枳殼、五靈脂、火硝、製馬錢子、仙鶴草、紫河車。

上藥研細粉,為蜜丸。每次1丸(含生藥4.5g),日3次,12周為1療程。

梁建科運用上方配合腫瘤壞死因子治療食管癌,結果有效率50%。對食管磷狀上皮癌療效較好,腺癌與未分化癌則效果不佳。

(《中醫藥防治腫瘤特技集成》)

方藥十六白英、龍葵各30g,石見穿、蛇毒、黃毛耳草、山豆根、蛇舌草、黃芪各15g。

諸藥水煎,日1劑。配以水蛭30g,守宮、三七各10g為末,每次0.5~1.0g,日4次。

1例晚期食管癌,共服上藥100劑,臨床獲愈。

(臨床經驗方)

方藥十七蟾酥、火硝、硇砂、牛黃、熊膽、麝香、珍珠各適量。

諸藥研細末,蜜丸,每丸1.5g。口服含化,服藥後半小時內禁飲水進食。滴水不進者每1~2小時含化1丸,能進食後改為4~6小時1丸;輕度吞咽困難者6小時含化1丸,30天為1療程。

楊誌宏治療1269例中晚期食管癌梗阻所致吞咽困難者,其中晚期滴水不進,服藥3~10天能進食者達97.5%,2年以上生存率為31.2%。

(《中醫藥防治腫瘤特技集成》)

【按語】

祖國醫學將本病歸因於飲食不節、情誌失調,邪毒內侵,以致痰凝氣滯、血瘀毒聚所致。根據食管癌發病特點,臨床一般辨證為痰氣交阻,脾胃氣虛、瘀血內結等型。初期治療宜化痰軟堅破積,消癌腫;中期以滋陰化痰軟堅消積為主;病到晚期則重在調暢氣機,開關通噎,養胃益陰,扶正祛邪。由於晚期患者往往出現嚴重的吞咽困難,甚至滴水不進。因此,用特製中草藥製劑含化配合外敷,以開關通噎,解除狹窄。由此可免除晚期患者因食管梗阻所致的饑餓之苦,並能改善症狀,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命。

(六)肺癌

本病常見,其發病率在我國僅次於胃癌,居第二位。發達國家已占男性惡性腫瘤的首位。男性發病高於女性,發病高峰在55~65歲。致病原因可能是由於吸煙過度,職業性損害如石棉、電離輻射以及因廢氣、致癌物所造成的環境汙染等。主要特征為咳嗽、胸悶痛,多為鈍、刺或脹痛、氣急,伴有咯血、血痰和發熱等。中醫謂之“息賁”、“肺積”等。

【臨床治驗】

方藥一生附片、生川烏、生南星。

將藥製成注射液。

洪元康治療166例中晚期肺癌,部分緩解占7.4%,穩定占59.6%,無明顯毒副作用。

(新藥與臨床1986;2∶127)

方藥二藜蘆、山梔、細辛、生川軍、急性子各30g,輕粉、冰片各20g,黑膏藥500g。

上藥研細粉,溶於黑膏藥油中,每50~70g藥膏製成1帖膏藥。用時取2帖貼於皮膚相對應的肺部腫塊部位。貼藥後6~7小時,可見嘔痰,嘔甚時將膏藥取下。

浦魯言用治數例獲良效,生存最長已達6年及9年。

(中醫雜誌1993;1∶21)

方藥三複方豬苓多糖膠丸。

本藥每次服2g,日3次,10天為1療程。配合化療。

顧伯文觀察肺癌60例,經6個月治療,療效明顯優於對照組。

(白求恩醫科大學學報1981;(4)∶51)

方藥四冬蟲夏草10g,寸冬、石斛、生地各15g。

將藥用開水衝泡,當茶飲。或服用冬蟲夏草合劑。

王玉潤治療3例晚期肺癌,收到較好效果。作者認為冬蟲夏草對肺癌的作用,可能是真菌及其代謝物所產生的非特異性免疫反應,使機體抗腫瘤能力得到增強。

(上海中醫藥雜誌1979;(5)∶28)

方藥五苦杏仁苷。

該藥口服,每次0.1~1.2g,日1~3次,配服維生素A2.5萬U,維生素E10mg。或取本品3~6g溶於葡萄糖溶液中靜滴,日1次。

薛萬程用治34例晚期肺癌,食管癌,服藥後大部分患者均能緩解症狀,癌痛減輕,癌性胸水亦得到控製。

(腫瘤1984;6∶273)

方藥六鬆果體膠囊。

每次服該藥5~10粒,日3次,療程30天。

魏德源等應用動物鬆果體治療各種腫瘤近千例,對肺、肝、骨肉瘤等有明顯療效,一般服藥2個月,精神狀態、食欲等方麵均有明顯改善。

(臨床經驗方)

方藥七巽宅山絞股藍70~100g。

上藥加水250~400ml,浸泡10分鍾,武火急煎,沸後文火再煎1~2分鍾。取藥汁口服,有惡心腹瀉者加幹薑9g同煎服,服完絞股藍5公斤為1療程。

張漠瑞觀察肺癌6例,部分緩解2例,穩定4例;肝癌21例,顯效2例,有效19例;胃癌18例,治愈2例,顯效與有效各8例。本品對食管癌、結腸癌、腦膜腫瘤、黑色素瘤等均有良效。

(臨床經驗方)

方藥八人參(或西洋參)10g,白術、茯苓、生地、桃仁、紅花、丹參、陳皮、桔梗各15g,半枝蓮、苡仁、天冬、麥冬、焦三仙各20g,蛇舌草,女貞子、靈芝、黃芪各30g,仙鶴草50g。

發熱感染加魚腥草、雙花;胸悶加瓜蔞;口渴加石斛、玉竹;咳喘加川貝、杏仁;痰多加半夏。水煎服,日1劑,連服6劑,停藥1天。

孫嘉明等共治中晚期肺癌71例,其他癌(鼻咽癌、惡性胸腺瘤等)伴有肺轉移者18例,用藥後症狀有不同程度改善,有效率87.9%。

(《中醫藥防治腫瘤特技集成》)

方藥九山豆根、絞股藍各500g,龍骨300g,露蜂房550g,蟾酥20g,蛇舌草、靈芝、田三七各250g,半枝蓮、焦山楂、麥冬各150g,川貝200g,苦參100g,穿心蓮、薄荷各60g,山慈姑120g。

上藥依法炮製,研細粉,過100目篩,蜜丸,每丸10g。每次2丸,日2次,1療程30天,停藥5天,再服。

劉振義經治120例各類型肺癌,結果表明對磷癌,腺癌療效明顯,對小細胞,大細胞癌也有效,總有效率82.7%。服藥後咳嗽、胸悶痛、氣短、痰血等症狀明顯緩解或部分消失。

方藥十紅花、當歸、紫草、黃芪、血竭、公英各30g,麝香2~5g。

前六味水煎60~90分鍾熬成膏劑,再加入麝香攤於白布上,外敷病灶處。

本組共治6例早期單葉肺癌,用外敷療法4~5個月,全部治愈,隨訪3年患者各項檢查均正常。

(臨床經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