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腫瘤(五)(1 / 2)

(十九)放化療反應

放療和化療是抗癌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於放化療的嚴重毒副作用,使患者受到很大的損傷和痛苦,甚至不得不終止治療。近年運用中草藥降低放、化療不良反應有不少報道,積累了較多的經驗。

【臨床治驗】

方藥一黃芪15g,白術、桂枝、茯苓、澤瀉、豬苓、黨參各10g,甘草3g。水煎服,日1劑。

程劍華以健脾益氣利水為主治療化療性腎衰,結果預防腎衰有效率為100%。

(《中醫藥防治腫瘤特技集成》)

方藥二黨參、黃芪、雞血藤、麥穀芽各30g,白術、茯苓、女貞子、絞股藍各15g,甘草、半夏各9g,陳皮6g。水煎服,每日1劑。

陳家俊在以足葉乙苷、阿黴素和順鉑聯合化療治療晚期腎癌中加用上方,結果表明可明顯減輕化療引起的消化道及骨髓抑製等毒副反應。

方藥三紫河車、熟地、天冬、麥冬、杜仲、牛膝、黃柏、龜甲。上藥製成膠囊,每粒0.33g,每次4粒,日3次,連服30天。

許繼平以此方用於臨床,可減輕化療毒性反應,在化療期對造血功能、心、肝、腎髒器功能及免疫功能均有較好的保護與促進作用,並能改善臨床症狀,增強化學藥的療效。

(臨床經驗方)

方藥四紅參、木香各6g,雞血藤45g,生黃芪30g,製首烏18g。諸藥製成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早晚服。

以此方治療放化療過程所出現的白細胞減少症31例,結果顯效31例(77.4%),有效3例(9.7%)對照組30例,顯效10例(33%),有效12例(40%)。

(臨床經驗方)

方藥五珠子參、黃精各20g,太子參、黃芪各30g,女貞子15g,當歸、黑故脂各10g等10味。製成合劑,口服。

本組觀察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50例,其中顯效39例(78%),有效8例(16%),總有效率94%。

方藥六旋覆花(包)、麥冬、石斛、梔子、竹茹各15g,花粉、沙參、太子參各30g,赭石30~40g(先煎)、砂仁6g(後下)。體弱氣虛加西洋參15g,山藥30g;胃部灼熱加連翹24g。日1劑,水煎分3次服。

姚龍華共治放化療後胃腸毒副反應者36例,顯效(嘔吐消失、恢複進食、其他症狀明顯好轉)30例,有效(嘔吐顯著減輕、能進流食、軟食、其他症狀好轉)4例,總有效率94%。服藥最短2天,最長5天。

(臨床經驗方)

方藥七柴胡12g,陳皮、枳殼、川芎、赤芍、白術、當歸各10g,白芍15g,香附、炙甘草6g,茵陳20g,隨證加減。日1劑,水煎服。

此方對化療所致的中毒性肝炎療效明顯,本組治療27例,結果顯效(用藥10天後肝功、B超檢查正常、諸症消失,繼續化療未複發)22例,有效(用藥20天,肝功、B超正常,諸症改善、繼續化療有複發)5例,總有效率為93%。對照組有效率70%。

(《中醫藥防治腫瘤特技集成》)

方藥八黃芪5份,黨參、女貞子、白術各3份,枸杞子、山茱萸各2份。以適量健康人胚胎組織攪拌,烘幹研粉。每次5g,日3次,7天為1療程。

胡學紅治療化療所致骨髓毒性15例,顯效7例,有效7例,無效1例。

(臨床經驗方)

方藥九黃芩、丹皮、海藻、昆布、川芎、野菊花、地丁、夏枯草、黨參、白術、雲苓、炙草、沙參、麥冬各15g,花粉20g。日1劑,水煎服。

胡白玲以清熱解毒養陰法治療鼻咽癌放療後遺症效果明顯。

(臨床經驗方)

方藥十銀花、連翹、黃芩、藏青果、桔梗、山慈姑、射幹、半枝蓮、玄沙參、麥冬、赤芍、生地、仙鶴草、枸杞、甘草。日1劑,煎服。

12例鼻咽癌放療後患者,用上藥1個月咽喉幹燥均改善,2個月後鼻咽部血痂全部消失,精神、食欲明顯改善。

(《中醫藥防治腫瘤特技集成》)

方藥十一炒白術15g,炒白芍20g,防風10g,陳皮8g。水煎服,每天1劑。

此方用於5-Fu所致腹瀉23例,治愈18例,有效3例,有效率91%。

(臨床經驗方)

方藥十二黨參、白術、茯苓、半夏、陳皮、生薑、木香、砂仁、甘草。水煎,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