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利潤有兩種:核算利潤與實際利潤。核算利潤是合同實際尾款減預核算成本,再減發展備用金。實際利潤等於合同實際尾款減實際發生成本。有的項目一幹就是兩三年,總不能等到三年以後再給員工發提成,所以應該先發一部分,按核算利潤,到最後實際利潤算出來以後多退少補。
假如你今年簽了一個3000萬元的合同,錢已經到賬了,但是活還沒有幹完,這就需要財務部核算一下今年能掙多少錢。財務部雖然把大概能掙多少錢核算出來了,為了鼓勵下屬經理的工作積極性,可以先算一個大概利潤。比如經過核算有大約800萬元的利潤,而實際上可能有1200萬元的利潤。因為在核算的時候一般較為保守,實際利潤肯定會多點。不同的崗位參照物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崗位考核的指標、標準也不一樣,核心計算方式也不一樣。
單位核算數是指提成按噸、人、次等批次單位計算,有一些提成不按銷售額計算,而是按一噸多少錢,一車多少錢計算的,比如生產員工的提成,做一個盒子多少錢,做一個箱子多少錢,而不是按盒子值多少錢計算的。
超產獎是指銷售或生產超過公司衝刺目標特殊規定的獎勵。比如目標規定是200萬元,結果有人完成了350萬元,那就可以有超產獎。
銷售部或者門店店員的提成按銷售額提成隻收現金提成;事業部的提成是按營銷中心的銷售額減去其他費用之後計算的;代理提成是代理別人家的產品賣了1億元,其中有4000萬元是要給廠家的,給員工的提成是銷售額減去進貨價之後計算得出的。
關於提成和利潤計算方法,公司要做一個文件,讓相關人員簽字並按這個文件執行。凡是和利益掛鉤的文件必須要正規,這些文件員工是有權提出異議的,但是如果公示的一星期內沒人提意見,那就說明大家在法律上認同這個文件了。
算賬其實隻有三種辦法:
第一種,直接按銷售額或相關數據提成。
第二種,用銷售額減去成本,得出毛利潤,按毛利潤進行提成。
第三種,用銷售額減去成本,再減去公司規定的分攤費用,再減去發展費用備用金(必要時扣除企業所得稅)進行提成。這種辦法最難執行。
很有可能使用的計算公式不一樣,得出的獎金數字差別很大。因此我們專門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計算公式:
事業部利潤=總部實際銷售額-(事業部人員薪酬及提成+營銷中心分成+辦公租金+公攤費用+辦公管理費用+運營費用+贈送產品費用+約定服務費用+稅金+其他相關費用)
這些理論看似簡單,在現實運用中的難度其實很大。
有一次,我和做零售商鋪的陳總聊到了事業部的管理問題,他說事業部的管理核算比較難。我這裏有這樣的一個文件,僅供參考。
關於各事業部核算明細的通知
財務中心、各事業部總經理:
經公司研究決定,特就各事業部費用分攤與利潤核算明細通知如下:
相關利潤核算辦法:
事業部利潤=總部實際銷售額-(事業部人員薪酬及提成+營銷中心分成+辦公租金+公攤費用+辦公管理費用+運營費用+贈送產品費用+約定服務費用+稅金+其他相關費用)
公攤費用
以下費用屬於各事業部公攤費用,包括:
營銷費用,即總部統一舉辦的一係列會議活動、市場活動(專屬某事業部的營銷活動或促銷活動除外)所產生的費用;
總部辦公費用,包括總部辦公的日常開支、活動費用、吃請費用等財務約定的相關費用;
人員費用,包括共用的老師、營銷中心、行政中心、財務中心、渠道中心等部門人員工資及福利成本;
招聘費用,即由總部統一組織的招聘會、招聘網站所產生的費用(專屬某事業部的招聘渠道所產生的費用除外)。
公攤費用采取各事業部均攤方式,即(總發生費用額/總事業部數量),以簡約計算。
參與公攤費用分配的事業部目前共個,包括:
分攤費用
房租及水電費用:
a職場房租及水電費用:由××事業部、××事業部、××事業部平攤;
b職場房租及水電費用:由××事業部、××事業部、××事業部平攤。
專屬費用
各事業部所屬人員工資、福利費用、提成、獎勵。由各事業部負責人提交名單,在工資表核算中予以分開體現:
各事業部獨立運營的費用;
各事業部實際支付稅金;
各事業部約定服務成本;
各事業部專屬前期啟動費用,包括前期人員成本、專項立項費用等;
各事業部支出招待費、差旅費等;
各事業部支出廣告費、推廣費、網絡運營費用等;
各事業部固定資產費用,後期購買的固定資產全額歸入該事業部,前期由公司撥轉的固定資產按折舊期限進行換算。
核算周期:按季度結算。
項目可分配利潤:
各事業部均拿出事業部利潤的%用於分配團隊成員。
項目可分配利潤在第一項項目利潤核算的基礎上,為保障公司發展基金,再減去以下兩項:
公司發展金,為項目利潤的%;
公司風險提留金,為項目利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