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聚員工智力。鼓勵下級員工參與競爭是鑒定和識別人才、檢驗員工綜合素質優劣和能力高低的有效方式,能為工作準確地進行人力和智力的最佳配置提供依據。
第五,增加企業合力。良性的競爭能有效地培養企業的團隊精神,強化情感交流和思想溝通的力度,從而達到相互學習、增進友誼、增強合力的效果。
我們通過營造pk氛圍、標語激勵、早間會議、pk啟動大會、定期公布pk排名和業績、心理激勵、向pk優勝者學習、進行動作分解、榜樣複製,建立標準流程。
“士可殺,不可辱”,這句話貫徹到公司文化裏麵也是符合標準的。首先,pk不光是錢的問題,其目的是要引導員工關注榮譽。pk就是一種精神,要求員工敢於挑戰。如果員工整天渾渾噩噩,就會把自己美好人生給糟蹋了。
在中國做企業沒有什麼密碼,當你在技術條件基本可以的情況下,沒有比別人更具優勢的時候,戰勝別人的唯一辦法就是比別人勤奮。整個團隊比別人勤奮,更能增強企業的生命力。通過pk,通過文化的熏陶,讓員工變得有競爭意識。
二、科學構建pk係統
[1] pk的關鍵要素
pk的第一要素:氛圍
第一個階段,pk主導人是董事長,因為沒有人有權力去調動他。
第二個階段,pk一般為單一指標,便於考核。
第三個階段,pk從業績完成單位向綜合完成單位過渡。pk可以先從營銷部門開始,最後到服務部門、生產部門等。pk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整個企業要全方位參與到pk中來。
第四個階段,同級人進行pk,比如子公司老總pk子公司老總,業務員pk業務員。
第五個階段,可以進行公眾pk,也可以進行多對一的pk。
第六個階段,財務中心有權要求提供財務證據,也就是說,企業的具體業績進賬,要有財務證明。pk的統計部門為財務中心,如果有造假數據或隱瞞數據的現象,均取消涉及的單位或個人的周期提成,有分紅的取消分紅,有提成的取消提成。比如,有的團體或個人,感覺這個月pk不過別人了,這個月的業績等下個月再報上來,造成一個月內沒有業績或者業績很少,這樣會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如果被財務總監發現就取消他們下個月的參與資格。
pk的第二個要素:規則
一個月的時間太短,沒有成效,最好是兩個月為一個pk周期。規定pk金額的上下限,如下限2000元,上限20000元。在pk的規則中,有兩個指標。
第一是單一指標,如銷售額、合同額、生產量、客戶數、工程數等。比如營銷人員的pk、子公司總經理的pk都可以用銷售額作為指標。
第二是綜合競爭力,如子公司總經理的綜合競爭力核算形式可以采用積分製。比如第一個指標是銷售額減去20萬元,業績每多出1萬元積1分,如果銷售額為19萬元那就是0分;第二個指標可以是前端產品的銷售數,銷售一個為1分,還有台數、量數、噸數等計量單位;第三個指標為達到業績20萬元/月,每月積10分;第四個指標為資金周轉情況,每多周轉1萬元積2分。
以上四個指標總積分的排名情況為pk的結果,這就是綜合競爭力排名。到底pk什麼指標,是根據公司需要來決定的。一般來說,可以由pk與被pk的人提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