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回交手,李適之領教了李林甫的陰險狡詐,不敢再跟這樣的人共事,辭職不幹了。擠走了李適之,李林甫馬上推薦了一個能力平平聽他擺布的陳希烈補左相的缺,這一來,朝政實際上完全由他一人說了算。
第三個排除異己的手法是挑撥大臣互鬥,李林甫坐收漁人之利。“公卿不由其門所進,必被罪徙。”不投靠我的人,統統治罪攆走。
戶部尚書(財政部長)裴寬,“素為上所重”,很得唐玄宗的器重,李林甫擔心他被提拔做宰相,看著裴寬總是不順眼。刑部尚書(司法部長)裴敦複精明強幹,唐玄宗也十分喜歡,李林甫同樣如鯁在喉。有一次,裴敦複打擊“海盜”立下大功,班師回朝後,接受個別屬員的請托,“廣序軍功”,立功受獎麵搞得寬了些,裴寬知道後,就在奏章中委婉地批評了這件事,但裴寬並沒有點名,隻是提醒朝廷不要濫施獎賞。李林甫看到裴寬的奏章,認為這是挑起二裴矛盾的好機會。他把裴寬奏章的內容告訴了裴敦複,期間當然不忘添油加醋。裴敦複得知裴寬咬他,心裏生起怒火,破口大罵並告訴李林甫,裴寬也請我提供過方便。李林甫沒想到還有意外收獲,忙提醒裴敦複:“君速奏之,勿後於人”,那你也趕緊上書告他呀,別到時候成了馬後炮。裴敦複連夜上書狀告裴寬。結果裴寬被貶出朝廷,做了睢陽(今河南商丘)太守;半年後,裴敦複自己也不保,同樣被貶作淄川(今屬山東淄博)太守。李林甫略施小計,一石二鳥,相繼把“二裴”給搞了下去。
鞏固權力最常用的一招是培植羽翼、任用親信,李林甫當然不會不懂這個,這便是他的第四招,“附離者,雖小人且為引重。”
左相牛仙客是李林甫極力推薦的人物,李林甫看上牛仙客的原因,是他知識粗淺、恭順聽話。“既居相位,獨潔其身,唯諾而已。”牛仙客做宰相,一切唯李林甫馬首是瞻,雖潔身自好,但原則盡失,在李林甫麵前唯唯諾諾,大小政事聽憑李林甫處置。
把李適之轟下台後,李林甫選擇了“柔佞易製”的陳希烈補缺。陳希烈感恩戴德,在李林甫跟前一副俯首聽命的奴才相,較牛仙客有過之而無不及,更加恭敬遵命,朝權仍完全由李林甫操縱。
楊慎矜本來是李林甫的狗腿子,幫著李林甫跟蹤監視太子李亨和韋堅,一直投靠於李林甫門下,直至害死韋堅等人。後來楊慎矜漸漸被唐玄宗看中,“權位漸盛”,翅膀慢慢變硬。李林甫對這個昔日的心腹爪牙起了疑心,調來楊慎矜的表侄——楊的死對頭——王鉷做禦史中丞,托為心腹,其實是專門防範對付楊慎矜的。李林甫早就知道這叔侄倆有很深的矛盾,有意對王鉷格外親熱,王鉷很賣力,替李林甫暗中監視叔叔的動向,果然收獲不小,捏造楊慎矜持有反唐複隋的圖謀,楊家三下兄弟慎矜、慎餘、慎名,同時被唐玄宗賜自盡。李林甫有所不知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王鉷相比於他,可謂是“青出於藍”,屬於一路貨色,狡黠詭秘不讓其右。同類相知,王鉷深曉李林甫的本性,故一麵竭力效忠,一麵倍加防範,李林甫後來又想如法炮製,再次施展“卸磨殺驢”的故伎搞掉王鉷,王嚴防死守終使他無從下手。
——看罷李林甫這一幕又一幕煞費苦心地表演,相信你從此知道了,身居高位,權大威重,心理卻原來何等地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