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最初的幾年間,克魯梅爾工廠的工人超過600人,加上在德國的3家子公司,諾貝爾在漢堡的工廠成為全歐洲當時最大的炸藥生產基地。
1864年發明硝化甘油炸藥後所發生的諸多事故,諾貝爾意識到必須加速對炸藥性質的根本改變。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硝化甘油的濃度,如果有物質能吸收硝化甘油又不影響這種液體的爆炸力,那麼合成物質的操作和運輸就不會再有危險發生。終於在多次試驗後,諾貝爾找到了一種合適的物質--矽藻土。它具有穩定和因孔多而吸水力強的雙重特點。矽藻土是一種自然的藻類土,可以在淺海處大量發現。
諾貝爾把硝化甘油炸藥和經過燒煉的矽藻土按3∶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種固體的黃色塑膠炸藥,因其顏色呈黃色,故又稱黃色炸藥。
這一年是1864年,諾貝爾年僅31歲。諾貝爾給這種新炸藥取名為“達納”炸藥。在希臘語裏,“達納”即“力量”的意思。1866年,在德國的克魯梅爾,諾貝爾舉行了一次“達納”炸藥安全性的公開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人們開始稱讚這位年輕的發明家給了世界一項劃時代的發明。
投放世界市場的“達納”炸藥,如期所料大受歡迎,各國的訂單源源不斷地湧向了諾貝爾的工廠。在黃色炸藥最初投放市場的1876年,當時僅有的溫特維肯、利薩克和克魯梅爾3家工廠生產的炸藥,總共為11噸。10年之後,由世界各地16家工廠生產的各種黃色炸藥超過了5000噸。它證明了諾貝爾公司的巨大成功。
直到1896年諾貝爾去世,他在挪威、俄國、芬蘭、英國、美國、法國、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奧地利等國家都建立了專門生產炸藥的總公司。在全世界有幾百座工廠,根據他的專利權生產炸藥和附屬品。
1879年,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成立,總部設在彼得堡。股金資本300萬盧布,10名股東持有,諾貝爾出資占全部股票的1/30。
後來,在諾貝爾家族的熟練運作下,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發展成巨大的世界性企業。在20世紀初的幾年間,諾貝爾家族在巴庫的石油產量甚至超過了美國。炸藥廠93家工廠的總產量為6.65萬噸,產值大約為1億瑞典克朗。15年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幾年和平時期,歐洲的50家工廠和世界其他各地的大約25家工廠企業的生產數量,提高到年產量8萬噸,產值1.2億克朗。在這一時期內雇傭的生產工人估計共約1.5萬人。在1929年,產量為17萬噸,產值為2.5億克朗。
諾貝爾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炸藥工業帝國,為世界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
“炸膠”和無煙炸藥的發明
一生都在“流浪”的諾貝爾對巴黎有著非常美好的印象。他的一生中,有18年是在文化之都巴黎度過的。
1873年,40歲的諾貝爾在巴黎的馬拉可夫大街買下了一座非常豪華的別墅,在院子裏布置了一個投資巨大的實驗室。同他一起工作的是一位法國的化學家喬治·費倫巴赫,在與諾貝爾合作的18年中,他對諾貝爾的發明作出過很大的貢獻。
炸藥實驗室在市中心不太方便,諾貝爾便在巴黎市東北16千米的塞夫蘭建立了他的實驗室。使這裏成為19世紀末法國的炸藥生產基地。那時,全村約有1000位居民,竟然有650人(男人、女人、孩子)從事炸藥生產。
1876年初秋的一天,一位名叫莎菲亞的賣花姑娘在維也納的初秋裏走進了諾貝爾的生活。莎菲亞出身於維也納市區一個普通市民家庭,非常漂亮,她身上散發出一種與她身份不符的獨特氣質:沉靜、憂鬱而又高貴。結果,由於一次又一次的分分合合,為了莎菲亞,諾貝爾付出了大量的金錢和耐心,直到莎菲亞最終嫁給了一位普通的上尉。諾貝爾一生都沒有結婚,也許就因為這次不成功的戀愛。
1881年3月,諾貝爾在塞夫蘭購買了一座別墅,在這裏從事自己的炸藥研究工作。就是在這裏,諾貝爾完成了一生最大的發明之一--炸膠,一種爆炸性極強但又安全的炸藥。
1875年,在一次實驗時,諾貝爾的手指被突然破裂的試管劃傷了。他的助手順手為他貼了一塊名字叫硝棉膠的創傷膏。
那天夜裏,手指還在隱隱作痛。直到疼痛難忍、夜不能寐,諾貝爾覺得奇怪:“那麼點傷,手指為什麼會痛得如此厲害呢?是不是有什麼東西通過硝棉膠滲到傷口中去了?”諾貝爾一躍而起,穿著睡衣跑進了實驗室。因為他想起自己睡覺前一直在擺弄硝化甘油,他想,硝棉膠和硝化甘油一定有著什麼聯係。
那個晚上,諾貝爾通宵待在實驗室裏。諾貝爾的估計沒有錯。原來,硝棉膠的主要成分就是一種叫做硝化纖維的具有爆炸性的物質。在天亮前,他終於將硝棉膠和硝化甘油配製到一種最合適的狀態,製成了具有強大爆炸力並且安全的新型炸藥。
諾貝爾為其取名為“膠質炸藥”即“炸膠”。在隨後大約兩年多的時間裏,諾貝爾和他的助手不斷對這種炸藥進行試驗與改進,為了測試其安全性,據說一共試驗了250多次。
“炸膠”的發明,是炸藥發明史上的又一場革命。這種炸藥不怕砸也不怕摔,遇火也不燃燒,所以無論運輸或操作都非常安全。它的爆炸力比“達納”炸藥更強,不但可以很容易地用於任何重大工程,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
19世紀80年代,歐洲各國政府出於政治目的,急需適合武器使用的威力更大、冒煙更少的無煙炸藥。為此,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在設法解決該問題,但都未獲得成功。
諾貝爾的思路與其他人完全不同,他從賽璐珞著手。因為賽璐珞一般都含有硝化棉,硝化棉的含量約占賽璐珞總量的2/3,但是由於含有增塑型樟腦,而且賽璐珞的密度又很大,即使將它做成細粒狀,賽璐珞的燃燒速度仍然太慢,而不適合作為子彈的推進力。
接著,他考慮到,如果硝化甘油全部或部分地取代樟腦,則有可能產生一種具有足以形成顆粒狀的必需密度的賽璐珞,將它用來代替黑色火藥,裝填在火器內,它就會以適中的燃燒速度進行燃燒。
諾貝爾的實驗結果表明,賽璐珞比黑色火藥具有可以產生大的推動力,不會留下任何沉渣,而且幾乎不產生煙霧的優點。
諾貝爾經過長達8年的研究,終於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炸藥--混合無煙炸藥。它能產生巨大的爆炸力,不留渣滓,無煙,而且價格便宜,可無限期保存,非常安全。幾乎隻有在密集的岩石中,用非常精確的方法點燃它才會爆炸。它甚至可以用熱滾子碾磨,可以在熱氣下壓製成條狀、管狀或其他形狀而不會爆炸。
就在諾貝爾研製出無煙炸藥並申報專利時,法國的一位化學家用完全不同的技術也研製出了一種接近無煙的炸藥。最後法國軍隊還是采用了本國人研製的炸藥。諾貝爾的專利遭到了法國專利部門的否定。諾貝爾為此感到非常失望,後來,諾貝爾以50萬裏拉,將這項專利權轉讓給了意大利政府。於是,意大利政府成為第一家接收諾貝爾混合無煙炸藥的政府。
這件事在法國上下引起軒然大波,結果,1891年,諾貝爾不得不離開這個曾給他帶來快樂與幸福的國家。
1891年,諾貝爾來到意大利波嫩特河邊的美麗的小鎮聖雷莫。他住在一所新裝修的別墅裏,裏麵帶有一個大花園,他可以在此俯視碧藍的地中海。他希望那裏的氣候對他的支氣管和慢性中風有好處。
勤奮和努力一直是他不變的信條。諾貝爾在聖雷莫建造了一座伸向海裏的小碼頭,在這裏,諾貝爾進行了最後5年高度緊張的工作。終於完成了他在炸藥領域的最後發現,即所謂“改進型無煙炸藥”,那是為了適應某些特殊目的而進一步改進了的混合無煙炸藥。
除了研製炸藥外,諾貝爾的研究涉及到方方麵麵:高分子化學、軍事製造學、生理學、電化學、空中攝影學、醫學等領域。在諾貝爾去世後,清算他的遺產時,人們驚奇地發現他在各國取得的發明專利,總共不少於351項!
1895年,諾貝爾同瑞典工程師魯道夫·利列克維斯特一道,在崩茨佛斯建立了一座電氣化學公司。這是瑞典的第一座生產電鍍產品和工業及醫藥化學用品的工廠。
文學、醫學、和平
諾貝爾是一個成功的發明家和商人,他的“第二事業”是文學和寫作。他有個私人圖書館,藏書逾1500卷,內容涉及文學、哲學、曆史、科學等領域。尤其是19世紀經久不衰的經典作品,大部分為原著作者的第一語言文字。
早在他青年時代在彼得堡時,他就經常閱讀浪漫主義詩人雪萊、渥茲華斯、拜倫等人的作品。他們的詩常令他感動,諾貝爾在他所寫的詩歌中甚至模仿雪萊的風格。1851年諾貝爾第一次去巴黎時,就用英文寫了一首長達419行的非常出名的自傳體詩。在巴黎,諾貝爾結識了他最仰慕的人大文豪維克多·雨果--一位和平和理想主義的作家。在1885年雨果83歲生日時,諾貝爾發去賀信:“偉大的大師,祝你長壽,用你的博愛思想使世界更燦爛美好!”
除詩之外,他還寫小說、戲劇。這些愛好和他後來在遺囑裏說明設立文學獎是分不開的。
1895年,諾貝爾開始寫遺囑。當時,瑞士著名的卡羅琳醫學院連給學生考試的資格都沒有,學生必須到更高一級的大學參加考試。為什麼諾貝爾醫學獎的審定要由瑞典卡羅琳醫學院來完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