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擁有值得榮耀的一生。在他不知疲倦的、沒有停歇的發明之旅中,他為人類掀起了無數次的科技革命:多重發報機、股票印表機、留聲機、白熾燈、活動電影放映機、蓄電池等上千項的發明,為後人留下了難以估量的財富。
今天,我們很難想像在失去光明的世界中生活,也不能允許生活僅僅停留在鋼琴與八音盒的時代……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感謝這位老人吧,讓我們走進他的世界,來領略他那傳奇、輝煌的人生!
家庭
歐洲殖民者從17世紀開始,陸續來到美洲新大陸定居。西班牙人定居在佛羅裏達、法國人定居在路易斯安那、荷蘭人居住在一個原叫新阿姆斯特丹的城市,今天人們叫它紐約。18世紀30年代,愛迪生家族從遙遠的荷蘭阿姆斯特丹遷移到了美洲這塊新興的大陸,在新澤西安家。
1781年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愛迪生的爺爺約翰·愛迪生站在了英國王室一邊。英軍戰敗後,他們一家便背井離鄉,流離到了加拿大的新斯科舍,在這裏以務農和經營旅館業為生。老約翰的兒子塞繆爾與城裏的一位小學教師南茜結婚不久,加拿大便爆發了一場反叛鬥爭。不願重蹈覆轍的塞繆爾站在了叛軍的一方,沒想到命運再次愚弄了他們,英軍告捷,他們被驅逐出加拿大。
1828年,塞繆爾夫婦回到了美國,定居在中西部俄亥俄州的米蘭小鎮上,從此以經營木材業為生。
1847年2月11日,塞繆爾夫婦最小的孩子,一個享譽世界的偉大發明家--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出生了。
愛迪生自小便顯露出了一個天才發明家所特有的好奇心理。1850年夏季的一天,3歲的愛迪生獨自一人鑽進鄰居家的倉庫內。焦急的父母直到天黑才找到了他,此時的愛迪生正趴在一堆厚厚的草墊上專心地暖孵著身下的一堆新鮮的雞蛋。他正在嚐試人能否孵出小雞。
1854年,愛迪生一家遷至密歇根州休倫北郊的格拉蒂奧特堡定居。不久,愛迪生患上了猩紅熱,導致他以後隻能靠著微弱的聽力來麵對自己的人生。
8歲時,愛迪生被送進了附近的一所小學。乏味的課程無法提起愛迪生的興趣,巨大的好奇心以及微弱的聽力很快便將他推入了困境。因為他常常會在課堂上提出各種常人難以想到的問題,結果令老師張口結舌,無以應答。老師便刻薄地稱愛迪生是個低能兒。母親忍受不了兒子受到的歧視,於是將愛迪生領回了家,決定自己教育孩子。就這樣,短短三個月的學生生活結束了。
母親的啟發式教育使愛迪生對知識充滿了無比的渴望。9歲時,愛迪生已經能夠讀懂一些即便是中學生也深感晦澀的書籍,其中令愛迪生最感興趣的是帕克寫的《自然與實驗哲學》。這本厚厚的書籍為愛迪生展示了另一個新奇的世界。愛迪生幾乎做完了書中講述的所有實驗。除此之外,席爾的《世界史》、休謨的《英國史》,甚至包括自然科學的巨人牛頓所著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些大部分書籍都成了少年愛迪生涉獵的對象。
1858年,紐約和幾個城市(遠至芝加哥)架起了大約800英裏(1英裏=1.6093千米)長的電報線。對一切事物都感覺好奇的愛迪生,通過電報對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決定探索這個神奇的領域。
為了獲得購買實驗設備和材料的錢,12歲的愛迪生在從休倫港駛往底特律的早班列車上當上了一位報童。愛迪生的勤奮、踏實和聰明,在當報童時顯露無疑。除了賣報外,他在這條鐵路線上又同時發展了多種營業項目。從農夫手中收購鮮奶酪,再運到底特律去賣;到了水果成熟期,又用低價批發到大批水果,再賣給底特律的果商。
轉機
就在愛迪生15歲時,他在鐵道中央救了一個大約3歲的孩子。這給愛迪生換來了孩子父親麥肯齊義務教自己學習電報原理的報酬。從此,愛迪生便因此踏上了科學的征途。由於愛迪生的勤奮加天賦,他的發報技術很快就超越了師傅。
一年之後,經師傅麥肯齊介紹,16歲的愛迪生得到了一份大幹線鐵路斯特拉福特樞紐站電報員的工作,由他負責所有夜間的來電工作。
19世紀60年代,電報員的生活沒有保障,艱苦而又冒險。從17歲到20歲的近4年間,愛迪生先後換了10個工作地點,一直過著動蕩的生活。由於大量的實驗與書籍充斥了他有限的工作時間,結果,愛迪生被趕了出來。
1868年3月,愛迪生來到了波士頓。他很快便找到了一份收報的工作。一次,他在舊書攤上發現了一本《法拉第電學實驗研究》,愛迪生如獲至寶。書中闡述的電磁學發展理論深深地啟迪著愛迪生。愛迪生曾接收過國會例會的投票消息。他注意到登記議員們的口頭表決程序非常煩瑣,為了有效地利用時間,愛迪生和他的助手造出了一台投票記錄機。每個議員隻需按一下坐位上的電鈕,機器便自動進行表決計數。1868年,他第一次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但被駁回了。這讓愛迪生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發明都應基於人們的普遍需要之上。
這一年中剩下的時間,愛迪生都用在了一種名叫二重發報機的裝置上。二重發報機的發明,成為電報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按照愛迪生的設想,二重發報機將可以同時在一條線路上發送兩份以上的電文。這樣能夠有效地節約時間,大大提高電報在行業競爭中的巨大作用。1869年初,太平洋電報公司表示對愛迪生的改良方案感興趣,借給他800美元完善設備的最後部分。經曆了無數次失敗之後,一架嶄新的二重發報機終於出現在眼前。當地報紙立即用重要的版麵刊登了這則消息。
雖然這架機器在日後為愛迪生贏得了名譽與金錢,但是在初始階段,卻沒有給愛迪生帶來任何成功的喜悅。因為資金的短缺,他無法申報自己的專利。
1869年6月,愛迪生來到紐約尋求發展。
初到紐約的愛迪生在勞斯黃金情報公司設在華爾街的辦公處找到了一份做電工的差事,勞斯發明了一種“金價指示器”,用機械原理控製價格的變化情況。隨著黃金交易的日漸頻繁,勞斯又創造出一種用電氣方式記錄價格浮動的更為有效的方法。愛迪生對這個機器產生了興趣,他很快就掌握了勞斯係統的每一個細節。
機會終於來了。一天,公司突然發生了發送機停車事故,幾十位客戶焦急地質問著勞斯博士。愛迪生在勞斯窘迫不堪的時候,觀察出了故障的原因,原來是一個連接的彈簧斷脫了,導致了兩個齒輪無法正常工作。於是愛迪生不聲不響地動手修理起來。不到兩個小時,他就使這架龐大的機器重新轉動了起來。
勞斯意外地發現了身邊這位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並且懂得科學原理的青年。他提出請愛迪生擔任本公司的總工程師,負責管理一切機器,每月工資300美元。對於如此高的薪金,愛迪生幾乎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實際上從這件事之後,愛迪生的地位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從此,他不用再為生活四處漂泊了。
1869年,是愛迪生事業的起跑線。他辭去了在情報公司的工作,和好朋友波普一同開辦了自己的公司,取名為“電器工程師波普--愛迪生公司”。
這一年的冬天,這家新公司已經有兩項發明獲得了專利,一項是金價印刷機,另一項是美國印刷機。華爾街的另一家黃金與證券電報公司的經理利弗茨知道了這些消息。他以1.5萬美元的代價購得了金價印刷機的發明專利。1870年,該公司又支付給愛迪生一筆4萬美元的巨款以購置他研究的股票印表機。
得到巨款的第三天,愛迪生便用這筆錢在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的沃德街建立了一座自己的工廠。隨著工廠的建立,愛迪生逐漸開始在美國東海岸的工商界中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漫長的一生中,愛迪生曾反複強調自己賺錢的目的在於籌措資金進行深入的實驗,使自己的發明成果得以在市場上出售。
“門羅帝國”
1871年4月,愛迪生的母親與世長辭,他懷著悲痛的心情將母親葬在了家鄉湖畔的小山上。
就在這年聖誕節,愛迪生與16歲的新娘瑪麗·斯蒂爾韋爾舉行了簡樸的婚禮。他們在尼亞加拉瀑布壯觀的美景中,度過了短暫的新婚蜜月。由於瑪麗的全力支持,他將全部的精力集中在工作上。這個時期,各種各樣的新發明一經愛迪生的手就真正發揮出作用來。1872年他取得了38項專利,1873年又新增加了25項。婚姻生活為他們帶來了幸福,3個孩子也相繼出生了。
短短幾年時間中,愛迪生先後發明了二通路、四通路電報機。它們的出現從成本上有效地縮減了電報線路上材料、檢修以及借貸基金等方麵的開支。這是繼莫爾斯之後電報學史上又一最為重要的貢獻。
1874年深秋,他帶著自己發明的產品來到西方公司的電報房進行實驗,結果證明四通路電報機性能良好。它不但可以同時傳送幾種電文,而且還可以在紐約、波士頓和費城之間雙向拍發電文。但在四通路電報機的研究過程中,他曾麵臨一個重要問題:如何使電流保持絕對平衡。不久之後,愛迪生發現,普通的可變電阻器不適用於他的設備,能否利用某些半導體在不同的壓力下改變電阻值的原理設計出新型的電阻係統呢?於是愛迪生在一塊鋼板上安裝了一個用絕緣材料製成的圓筒,圓筒中裝上了50張膠料浸過的綢片,再用極細的石膏粉將圓筒填充起來。在綢片的上方,愛迪生裝上了一塊金屬板,借用螺旋裝置按不同的刻度改變對金屬板的壓力。無數次的實驗結果表明:當壓力最小時,阻抗為6000歐姆,如果用力將金屬板旋至底部,阻抗竟能降至400歐姆。愛迪生終於找到了平衡電流的方法,這個發現在以後電話的發明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後的實驗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