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迪生(3 / 3)

後來,因為在工作上和愛迪生產生了摩擦,特斯拉離開了研究所。

特斯拉在離開愛迪生後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將交流電引向了實際的應用當中。1888年,特斯拉建成了交流電傳送係統,前景輝煌。而對愛迪生而言,這卻是嚴重危機的開始。

這時,愛迪生開始利用人們對電力的畏懼心理,在各種新聞周刊上發表文章,講述交流電的危害,以此來阻撓人們使用交流電。此外,他還在《電燈之危險》、《當心》這類小冊子中詳細羅列了交流電可能導致的種種危險。然而,交流電最終還是贏得了用戶市場。

實踐結果證明,交流電更加適用於人類的生活。從此,無論城市、農村,都可以得到電力的供應了。從這時起,一個嶄新的電氣化時代正在悄然開始。

1888年,愛迪生將許多商業性公司合並成立了統一的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隨著公司的建立,愛迪生擁有了更多的時間與金錢,這些更加促進他的發明與實驗。特別是在“有聲電影”方麵,他作出了巨大的探索與貢獻。

電影史上的貢獻

19世紀80年代,現代的攝影機和攝影技術已經初具規模了。1882年,法國攝影家埃笛安尼·朱爾斯·馬雷博士設計了一種電影“攝影槍”。這架外形類似槍的裝置,用1/100秒的曝光速度以每秒12張的頻率拍攝。1888年,馬雷又發明了“固定底片連續攝影機”。他用繞在軸上的感光紙帶通過鏡頭的聚焦處時,兩個抓勾機構固定住感光紙帶使其曝光。這種攝影機以後采用了最新的柯達膠卷而成為“活動底片攝影機”。

1889年,愛迪生前往巴黎參加世界博覽會,轟動了整個法國,受到了最高規格的禮遇。在這裏,愛迪生會見了馬雷,增強他對電影的興趣。他在馬雷的實驗室中第一次看到了一種連續顯示相片的裝置。愛迪生立刻意識到了這種裝置的重要性。歐洲歸來之後,他便集中精力試驗他看到的條形底片。

1891年5月20日,愛迪生為自己的新發明起了一個名稱,叫做“活動物體的連續照片放映機”。愛迪生關鍵性的一項發明便是,使用伊斯特曼發明的條幅式“軟片”,循其長度拍攝了一係列的相片。然後通過鏈輪卡在底片兩邊的孔眼上,使底片以仔細調整好的速度在閃光燈前麵經過,當一格畫麵運行到窗口時,正好電燈閃亮又立即熄滅,如此不斷重複,每秒鍾可以造成46個影像,每分鍾便有2760個,這樣放映出的畫麵就好像連續運動似的。

1893年,愛迪生實驗室的庭院中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攝影棚”。這是座長方形的建築,中間部分特別高,頂部有一個很大的窗。整個攝影棚可以放在圍成半圓形的鐵軌上移動,以保證拍攝區域內有自然光線照射。由於這座攝影棚是由木頭和黑色防水紙搭造,所以人們將其稱為“黑瑪利亞”。

電影的發明人雖不止愛迪生一人,但他卻真實地使電影走出了實驗室。愛迪生為電影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他留給電影界的至今仍有價值的遺產是35毫米的標準規格和用以改進每幅影片畫麵的4個鏈輪齒孔的定位法。

蓄電池的發明

19世紀90年代初期,愛迪生著手一項從未接觸過的龐大事業--低品礦精選工作。利用自己製造的一種特別靈敏的磁針,愛迪生和助手們在新澤西州北部的塞塞克斯郡發現了一座很有開發前途的鐵礦山。轟轟烈烈經營了八年,結果卻以倒閉而告終,使愛迪生欠債累累。

然而,愛迪生並沒有一蹶不振,很快他又進入了水泥製造業。天才的頭腦使他不到三年便還清了當年開采鐵礦所負的債務。他的興趣特別廣泛,還涉及到熒光學、蓄電池、鐵路信號裝置和汽車方麵。

最早的蓄電池由法國人勃蘭特發明,但是性能不好,也沒有什麼實用性。1880年,另一位法國人福勒苦心研製出了新型蓄電池,比起勃蘭特的可以說是優秀了許多,但它仍然存在著不少缺陷,既笨重,蓄電量又少。僅電池方麵的研究就花費了他整整10年的時間。愛迪生的課題就是如何使它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電力強。想像到現實之間總存在著一條漫長而又艱辛的道路。花費了大約300多萬美元,失敗了數萬次之後,成功終於像位姍姍來遲的貴客似的降臨了。

1909年,愛迪生終於製成了一種非常理想的電池。這是用薄鎳片製成的蓄電池,它充一次電可使汽車行駛100英裏,比普通的鉛蓄電池功能提高了1倍。而且這種電池不會因為過量充電或連續放置不用而損壞,壽命相當於鉛蓄電池的數倍。

愛迪生研究的蓄電池被應用於廣闊的領域中,不僅用於無線電廣播收音,還被用於火車、輪船。它成功地解決了那些遠離發電廠地區的電力問題。

英雄暮年

1929年,一座規模巨大的愛迪生曆史博物館在“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的精心策劃下拔地而起。福特親自為老朋友將原本位於門羅公園的建築物,重新建在了密歇根州的迪爾本。那長方形的實驗室、低矮的廠房、明亮的辦公室、燒碳棚、馬房、樹木甚至略帶紅色的黏土全都搬了過去。這裏的每樣東西,都布置得同當年一模一樣,就好像主人剛剛放下手中的活兒,匆忙外出。

看著眼前白色的籬笆、腳下可愛的土地,愛迪生簡直無法抑製自己激動的心情。老人眼中噙滿了淚水。周圍很安靜,隻有愛迪生自己不時地四下環望,他撫摸著房間中的每一樣東西。在二樓的實驗室中,愛迪生坐在了一把舊椅子上,他沒有說話,雙手交叉,有著一份難以描述的孤獨。也許,這位82歲的老人正在獨自享受著過去美好的回憶。的確,在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誰能與他分享此時此地的心境、思想和感情了。

不知過了多久,愛迪生才打破了沉寂良久的安靜。他詼諧地說道:“整體建築隻準確到了十分之九。”福特不解地詢問何處不對,愛迪生說:“我們當時的地板從來沒有這樣幹淨過。”

1915年到1918年間,愛迪生先後完成的發明有39件。其中最著名的是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和水底潛望鏡等。有人統計:愛迪生一生的發明多達2000多項。從他16歲的第一項發明--投票計數器算起,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項新發明。如此驚人的成就,實屬世界罕見。

晚年的愛迪生生活在財富與榮譽的光環中。1929年10月21日,愛迪生80歲高齡之際,美國郵電部為紀念電燈誕生50周年,特地發行了印有最初電燈圖案的紀念郵票,上麵寫著“愛迪生的第一盞燈”。總統胡佛主持召開了電燈發明50周年慶祝會。從世界各地發來了無數的賀電。前來參加宴會的賓客達500多位,他們大都是來自《世界名人辭典》中的人物:鐳的發明者居裏夫人、飛機的發明者萊特兄弟、影片工業巨頭海斯、電機工程師亞曆山大·孫、鋼鐵製造家許瓦勃、通用電氣公司經理斯窩普、美國總工會主席格林……此外,還有不少人從世界各地發來了賀電。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也通過電話表達了自己的良好祝願。慶賀會的中心亞特蘭大燈火通明。

在總統胡佛及各國代表的簡短祝詞之後,愛迪生站在了講台上。但是他僅講了幾句話,就倒在了椅子上。他被人攙扶到休息室中,總統的醫生為愛迪生注射了強心劑。這以後,愛迪生的身體每況愈下,由於長期的勞累,布萊特症、尿毒症和糖尿病等多種疾病折磨著他。

1931年的10月份,他的病情已到了無法控製的地步。每天都有從各地趕來的人看望他,他們在心中為這位改變人類生活的老人默默地祈禱。1931年10月18日,星期日的淩晨3點24分,愛迪生走完了自己84年的人生旅程。3天後的一個傍晚,這位發明大王的遺體被安葬在靠近西奧蘭治的一棵大橡樹下。

當天,美國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向這位擁有著輝煌經曆的偉人告別:人們關掉了所有的燈及電器設備,持續一分鍾,整個美國一片黑暗;接著,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從城市到鄉村,燈火通明,亮如白晝,世界又是一片光明。

大事年表

1847年2月11日,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

1854年全家遷居密歇根州。

1856年入學3個月後被老師勒令退學。

1859年在火車上當報童。

1864~1867年擔任電報員。

1868年第一項發明投票計錄機誕生。

1869年到紐約尋求發展。與友人合辦“電器工程師波普--愛迪生公司”。

1870年開辦自己的製造廠。

1871年母親去世。與瑪麗結婚。

1872年發明留聲機。

1878年提出一份關於鉑絲“電燈”的專利申請。

1879年發明了連續點燃45個小時的白熾燈。

1883年發現“愛迪生效應”。

1884年妻子瑪麗去世。

1886年與米娜·米勒結婚。

1891年發明“活動物體的連續照片放映機”。

1909年蓄電池研究獲得成功。

1931年10月18日,愛迪生與世長辭,享年8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