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諸子之言(2 / 3)

《墨子》內容廣博,涉及政治、軍事、哲學、倫理、邏輯、科技等方麵,是研究墨子及其後學的重要史料。全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主要是記載了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的,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著重闡述了墨家的邏輯思想和認識論,反映了後期墨家的思想。此外,《墨子》還包含許多自然科學的內容,特別是天文學和幾何光學,是研究墨家科學技術成就的珍貴資料。

按內容可以把《墨子》劃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親士》《修身》等7篇,彙集了名家之言、雜家之說。第二部分包括《尚賢》上中下篇、《尚同》上中下篇等25篇,主要陳述了墨家的政治主張。第三部分包括《大取》《小取》等6篇,這一部分是《墨子》的精華部分,但是古字詞較多,難以理解。第四部分包括《耕柱》《貴義》等5篇,是墨子的弟子對墨子生平的記錄。第五部分包括《備城門》《備高臨》等11篇,可以說是墨家兵法。

《墨子》的文字質樸無華,缺乏文學色彩,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墨子》的邏輯性很強,善於運用具體事例進行說理,對後代議論文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墨子》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名不可簡而成也,譽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等。

韓非子

《韓非子》是戰國末期韓國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據考證,韓非的部分文章在戰國時就已經在流傳了,到漢武帝時,已經廣為流傳了。至於《韓非子》的編定成集,有人認為是韓非的弟子所為,有人認為是劉向所為。《韓非子》現存55篇,約10萬言,大部分為韓非自己的作品。

《韓非子》主要體現了韓非的政治思想,可以說是一部政治學巨著。韓非的政治思想是以他深刻的哲學思想為理論基礎的,如他的法治思想,是其“守成理,因自然”的哲學思想在政治領域中的體現;他的變法論,是“道”“不得不化,故無常操”的哲學思想的體現;他的君主獨裁思想,是以“道不同於物”的哲學觀為基礎的。可見,韓非的思想是有缺陷的。他的思想宗旨是為了君主,在他的眼裏,其他人隻有為君主效勞的義務,他們都是政治鬥爭的工具。這種思想顯然是不可取的。

《韓非子》的價值還體現在優美的文辭中,它被文學界公認為是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之一。《韓非子》的議論切中要害,闡述精湛,一針見血,令人驚歎;其氣勢勢如破竹,具有強大的邏輯力量和語言陣勢;其結構森嚴、縝密,既雄偉壯觀,又精細綿密,而且靈活多變;其修辭揮灑自如,字裏行間洋溢著激情。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如“自相矛盾”“諱疾忌醫”“老馬識途”“守株待兔”“濫竽充數”等。這些寓言故事蘊涵著深刻的哲理,而且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曆來為後世傳頌。

知識鏈接

先秦時期,儒家、墨家崇尚“法先王”和“複古”,韓非子的觀點是反對複古。他根據當時的形勢,主張法治,提倡君權神授,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四個政策。自秦以後,中國曆代封建王朝的治國理念都受到韓非子學說的影響。

鬼穀子

《鬼穀子》又稱《捭闔策》,是一部研究社會政治鬥爭謀略權術的書。相傳,《鬼穀子》出自縱橫家鬼穀子之手。鬼穀子被民間稱為王禪老祖,是一位傳奇人物,據說他有五百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蘇秦、張儀等。

《鬼穀子》共14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常見的版本有道藏本及嘉慶十年江都秦氏刊本。《鬼穀子》一書從主要內容來看,是針對談判遊說活動而言的,但是由於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謀略問題,與軍事問題觸類旁通,所以也被看做是兵書。《鬼穀子》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政治、軍事、外交等領域,曾對戰國時期縱橫家起過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

從思想上來看,《鬼穀子》闡述的思想主要是功利主義思想,為實現這一目標,一切合理手段都可以運用。它主要論述了縱橫家們如何運用謀略口才進行遊說,進而控製握有一國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的諸侯國君主。由於鬼穀子所代表的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曆代對《鬼穀子》一書推崇者甚少。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鬼穀子》中的部分思想和言論已被世人認知,掀起了《鬼穀子》研究的熱潮。

管子

在先秦的諸子著作中,《管子》是自成一家、別具特色的一部,被譽為“天下奇文”。《管子》相傳為管仲所著,是一部記錄管仲學派言論的著述總集,大約成書於戰國時代。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被譽為“春秋第一相”。

西漢時,劉向將管子的言論編成《管子》,共86篇,今存76篇。這76篇文章分為 8類:“經言”9篇、“外言”8篇、“內言”7篇、“短語”17篇、“區言”5篇、“雜篇”10篇、“管子解”4篇、“管子輕重”16篇。現代學者普遍認為,《韓非子·有度》、賈誼《新書》以及《史記》中所引的《山高》《乘馬》等篇是管仲的遺說;《立政》《幼宮》《水地》等篇是記述管仲言行的著述;《白心》《內業》等篇是管仲學派﹑齊法家對管仲思想的發揮和發展。

《管子》內容豐富,包括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地理、農業、經濟、教育、倫理、史學、文學、音樂、醫學等方麵的知識,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比如,《心術》《白心》等篇對老、莊著作的詮釋十分獨到,後世望塵莫及;《法法》《明法》等篇對法理的論述精確明晰,可比《韓非子》。此外,對各家學說的論述也是字字珠璣。《管子》中關於哲學、政治、經濟方麵的思想尤其精辟,構成了《管子》思想的主要框架。

《管子》的哲學思想以道家思想為核心,但是又將道家思想加以發展,使古代哲學思想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管子》認為“道”並不是抽象的“無”,在《白心》《內業》中提出了以“精氣”為化生世界萬物的元素,即認為精氣是構成萬物的最小顆粒,又是構成無限宇宙的實體,說明了世界的物質性。精氣論在中國唯物主義宇宙觀發展史上有重要意義,對中國唯物主義的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東漢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充、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等都受過它的影響。

知識鏈接

從內容上來看,“經言”主要保存了管仲治理齊國的思想,所以被奉為經典;“外言”和“內言”的區分不明,但“內言”較多地記載了管仲的功業和言行;“短語”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區言”所指不詳;“雜篇”的內容很駁雜;“管子解”是對若幹篇目的詮釋;“管子輕重”則是專題論文。

荀子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對荀子的生平有過簡略的記載:荀卿為趙人,50歲時來齊國遊學,至襄王時代,“最為老師”,“三為祭酒”,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後來荀子受楚國春申君之用,為蘭陵縣令。春申君被李園殺害後,荀子罷了官,幾年後去世。因為荀子的兩位高徒韓非、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所以後世對荀子儒家學者的身份持質疑態度,他的著作《荀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